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术搜寻策略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可持续发展。论文以知识观、能力观和共演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华为公司的探索性案例分析,探讨技术搜寻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共演关系。研究发现,华为公司的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相互促进,协同演化。一方面,随着企业技术搜寻行为的变换,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出特定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技术搜寻行为变换产生正向反馈,促进共演过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外部环境变化则驱动技术搜寻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共演。论文拓宽了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研究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主动的技术搜寻行为变换促进自主创新能力跃升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技术搜寻;自主创新能力;共演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4.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我国制造业很多核心部件依赖进口,迫切需要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唯自强才有话语权。作为创新模糊前端重要的环节,技术搜寻(Technology-Seeking,TS)是企业为解决技术问题或为不确定的未来发现新机会而在组织内外进行技术搜索与探寻的过程[1]。通过搜寻实践可以促进企业能力积累[2],但并非开展任何形式的技术搜寻行为都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3-4]。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的搜寻行为会争夺企业资源,形成组织张力[5]。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层级之分,所需的技术资源也不能一概而论,迫切需要构建差异化的搜寻策略,推动技术搜寻与自主创新能力朝着积极的方向演化。因此,如何根据外部环境因素通过技术搜寻行为的合理变换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跃升,是我国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学术界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目前,对应于上述现实问题尚存在以下研究缺口:(1)学界仍缺乏严谨的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共演路径研究,仅少量学者探讨了知识搜寻与创新能力演化之间的关联性[6-8]。现有研究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划分不够细致,忽视了技术的异质性特征,难以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动态选择搜寻策略提供进一步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二者的良性共演。(2)现有研究存在将自主创新能力笼统处理的缺憾[9-10],不利于深入探究能力的升级过程,也不利解决我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层次差异大、需要分层建设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和理论缺口的交集,本文以知识观、能力观、创新管理和共演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深圳华为成长历史的纵向研究,揭示制造企业不同技术搜寻行为与不同层级自主创新能力的共演关系,为我国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搜寻资源的动态编排促进自主创新能力跃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相关概念基础
1.1技术搜寻行为的划分与度量
学术界展开了众多关于搜寻的划分,常见的搜寻划分方式有时间、空间、知识等。在时间维度上,多数研究将搜索模式划分为新/旧知识[11]、前沿技术/紧随前沿技术的技术/成熟技术[12];在空间维度上,划分为内部/外部搜索[13];在知识维度上,表述为市场/技术搜寻[14]。细致地理解搜寻行为的本质,有助于透析其对能力构建的影响。已有研究表示知识投入的时间特性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12],技术搜寻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技术搜寻的时间特性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根据对知识的认识不同,学术界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分别被称为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经验技术以经验认识为基础,是模仿技术,科学技术依赖于理性知识,具有创造性[15]。对技术来源的严格区分有助于企业在组织搜寻活动时合理配置资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郭爱芳等[1]的研究,从“内容-时间”两个维度审视企业的技术搜寻行为,包括成熟技术搜寻、新兴经验技术搜寻、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和超前技术搜寻四类(图1)。
成熟技术搜寻指企业技术搜寻的重点为已被行业所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借鉴余传鹏等[16]、Flor等[4]的研究,以聘用大专或普通本科院校本科生、搜索低难度技术、普遍应用的技术和成熟技术研究四个方面来衡量成熟技术搜寻。新兴经验技术能很好地协同企业现有的知识基础,促进企业展开技术创新[17]。根据 Yu[18]、湛泳和唐世一[19]有关知识搜寻的分析,用跨部门沟通交流、密切客户沟通、与供应商协作交流、关注竞争企业动向、招纳资深技术人才五个题项描述企业新兴经验技术搜寻行为。新兴科学技术具有思想性、抽象性和新颖性等特征,注重对技术的本质理解[16]。本文用招聘重点高校研发人员、拥有全国先进研发设备、把握一流机构科研成果、开展行业前沿交流、搜寻近期商业化专利和实验室测试技术衡量新兴科学技术搜寻。超前技术搜寻强调对未知技术的探索,挖掘具备新兴技术潜质的发明专利或基础研究知识[1],用聘请顶级专家学者、选拔高端研发人员、配备全球领先研发设备、与世界顶级知识机构研发合作、深入技术前端研究、国际权威会议交流、追踪前沿技术进行度量。
1.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层级划分与度量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发展时期出现的新名词,主要针对企业过多模仿引进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现象,由国内学者陈劲于1994年首次提出[20]。后来学术界展开大量关于自主创新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但依然存在概念界定和划分维度模糊的现象。因此,对自主创新能力也存多种理解,如:强调企业创新结果或过程的原创性和自主性、关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理解为嵌入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高级知识等。其中知识和能力观的理解抓住了创新能力的本质,基于其理解,本研究将自主创新能力界定:1)聚焦技术创新能力层面;2)突出强调技術创新的“自主特征”,掌握全部或部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掌握创新自主权(Self-Determination Innovation,SDI);3)强调企业在技术领域“能”(can)做什么。 创新能力层级的划分最早由Katz[21]在研究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时提出,随着后发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对国际领先创新公司的不断冲击与超越,学者们开始深入并细化创新能力水平的研究。基于能力层级的思想,借鉴Hansen
关键词:技术搜寻;自主创新能力;共演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4.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我国制造业很多核心部件依赖进口,迫切需要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唯自强才有话语权。作为创新模糊前端重要的环节,技术搜寻(Technology-Seeking,TS)是企业为解决技术问题或为不确定的未来发现新机会而在组织内外进行技术搜索与探寻的过程[1]。通过搜寻实践可以促进企业能力积累[2],但并非开展任何形式的技术搜寻行为都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3-4]。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的搜寻行为会争夺企业资源,形成组织张力[5]。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层级之分,所需的技术资源也不能一概而论,迫切需要构建差异化的搜寻策略,推动技术搜寻与自主创新能力朝着积极的方向演化。因此,如何根据外部环境因素通过技术搜寻行为的合理变换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跃升,是我国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学术界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目前,对应于上述现实问题尚存在以下研究缺口:(1)学界仍缺乏严谨的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共演路径研究,仅少量学者探讨了知识搜寻与创新能力演化之间的关联性[6-8]。现有研究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划分不够细致,忽视了技术的异质性特征,难以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动态选择搜寻策略提供进一步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二者的良性共演。(2)现有研究存在将自主创新能力笼统处理的缺憾[9-10],不利于深入探究能力的升级过程,也不利解决我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层次差异大、需要分层建设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和理论缺口的交集,本文以知识观、能力观、创新管理和共演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深圳华为成长历史的纵向研究,揭示制造企业不同技术搜寻行为与不同层级自主创新能力的共演关系,为我国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搜寻资源的动态编排促进自主创新能力跃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相关概念基础
1.1技术搜寻行为的划分与度量
学术界展开了众多关于搜寻的划分,常见的搜寻划分方式有时间、空间、知识等。在时间维度上,多数研究将搜索模式划分为新/旧知识[11]、前沿技术/紧随前沿技术的技术/成熟技术[12];在空间维度上,划分为内部/外部搜索[13];在知识维度上,表述为市场/技术搜寻[14]。细致地理解搜寻行为的本质,有助于透析其对能力构建的影响。已有研究表示知识投入的时间特性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12],技术搜寻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技术搜寻的时间特性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根据对知识的认识不同,学术界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分别被称为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经验技术以经验认识为基础,是模仿技术,科学技术依赖于理性知识,具有创造性[15]。对技术来源的严格区分有助于企业在组织搜寻活动时合理配置资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郭爱芳等[1]的研究,从“内容-时间”两个维度审视企业的技术搜寻行为,包括成熟技术搜寻、新兴经验技术搜寻、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和超前技术搜寻四类(图1)。

成熟技术搜寻指企业技术搜寻的重点为已被行业所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借鉴余传鹏等[16]、Flor等[4]的研究,以聘用大专或普通本科院校本科生、搜索低难度技术、普遍应用的技术和成熟技术研究四个方面来衡量成熟技术搜寻。新兴经验技术能很好地协同企业现有的知识基础,促进企业展开技术创新[17]。根据 Yu[18]、湛泳和唐世一[19]有关知识搜寻的分析,用跨部门沟通交流、密切客户沟通、与供应商协作交流、关注竞争企业动向、招纳资深技术人才五个题项描述企业新兴经验技术搜寻行为。新兴科学技术具有思想性、抽象性和新颖性等特征,注重对技术的本质理解[16]。本文用招聘重点高校研发人员、拥有全国先进研发设备、把握一流机构科研成果、开展行业前沿交流、搜寻近期商业化专利和实验室测试技术衡量新兴科学技术搜寻。超前技术搜寻强调对未知技术的探索,挖掘具备新兴技术潜质的发明专利或基础研究知识[1],用聘请顶级专家学者、选拔高端研发人员、配备全球领先研发设备、与世界顶级知识机构研发合作、深入技术前端研究、国际权威会议交流、追踪前沿技术进行度量。
1.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层级划分与度量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发展时期出现的新名词,主要针对企业过多模仿引进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现象,由国内学者陈劲于1994年首次提出[20]。后来学术界展开大量关于自主创新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但依然存在概念界定和划分维度模糊的现象。因此,对自主创新能力也存多种理解,如:强调企业创新结果或过程的原创性和自主性、关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理解为嵌入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高级知识等。其中知识和能力观的理解抓住了创新能力的本质,基于其理解,本研究将自主创新能力界定:1)聚焦技术创新能力层面;2)突出强调技術创新的“自主特征”,掌握全部或部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掌握创新自主权(Self-Determination Innovation,SDI);3)强调企业在技术领域“能”(can)做什么。 创新能力层级的划分最早由Katz[21]在研究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时提出,随着后发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对国际领先创新公司的不断冲击与超越,学者们开始深入并细化创新能力水平的研究。基于能力层级的思想,借鉴Ha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