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殇太平洋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yy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梅竹马~
  我和郭慧从小就认识。作为山西省直机关的干部子弟,我们先是进了同一家幼儿园,而后又升入同一所重点小学——师范附小。小学时代的郭慧是大家心目中的公主,她不仅乖巧漂亮、学习优异,而且还有个做省厅厅长的爸爸。我觉得她和自己虽只隔着一张桌子,却离得很远,并不仅仅因为她有“马自达”的专车接送,而我上下学却依然要用脚丈量回家的路。
  小学毕业后,我进了一所差的中学,而郭慧则上了省城最好的学校12中。考高中的时候,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12中,终于与郭慧重新成了同窗。
  我对郭慧向来很不服气,学习上一直暗暗与她较着劲。角逐的结果是,数学、英语这两科若单打独练我总能胜她一筹,但论总体实力,我就稍逊色于郭慧了,为此我恨得心里痒痒的。倒霉的是偏偏在此时,我因球赛摔断了腿,每天不得不打着夹板来上学,眼馋地看别人在球场上生龙活虎。
  许是巧合吧,有一次体育课,郭慧也没有去上。她先看了会儿书,然后拿出“随身听”戴上耳机听起来。我们就那样静静地坐着,隔着一排桌椅。下午的太阳暖洋洋地透进窗户,在郭慧的头发和背上勾勒出金色的轮廓。那情景真是美极了。我不自觉地叹了口气。郭慧闻声立即回过头来,乌溜溜的眸子一闪竟对着我粲然地笑了,我的头嗡地就晕了,正傻得不知如何回应时,她已摘下一只耳塞递过来说:英文版的《北非谍影》,听听看,特棒!
  那次接触后,郭慧对我明显亲近了许多。她常借口请教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与我讨论上半天,然后上课铃响了还扯住我的衣襟不放。我不得不承认:和郭慧交往的确是件愉快的事。只是由于两人性格太相似了,所以平日说话便总像在斗“智”,针锋相对,心底的那份朦朦胧胧的感情于是也便湮没在你来我往、试试探探的交锋之中了。
  高考前有一天,郭慧突然当众叫住我说,有事需要与我商量。为谈话方便,她领我走进了放学后空无一人的电化教学大楼。傍晚的楼道内那时光线黯淡,郭慧侧着身子站在那儿,一张脸一半罩在虚光里,一半就隐在黑暗中。她告诉我,陕西师大来12中招保送生了,校方力荐她去,班主任也找她谈过了。你说我是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郭慧随后幽婉地说:不能和你在一起,上了大学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你还不明白我的心意?
  我的眼眶热了一下,但却掩饰地把脸扭开了,平静了一下情绪,我一字一顿地对她说:好吧,郭慧。我答应你——今年一定考进你们师大去。到时候,咱们陕西师大见!
  ~大学时代~
  可能是太志在必得了吧,曾参加过“华罗庚金杯赛”的我那年高考数学却只得了78分,最后只考取了省内的一所大学。
  大学头一年,我的精神简直颓废极了。我蓄了长发,每天不是游魂似地恣意放纵、四处乱逛,就是头箍发带一身阿加西打扮地泡在网球场,借肉体的困乏来宣泄精神的苦闷。郭慧辗转打听到了我的情况,托人捎话来说想见见我,但被我一口回绝了。郭慧不肯罢休,又接二连三的通过手机发来信息。郭慧的一往情深,渐渐消除了我的自卑。大二放寒假的时候,我终于鼓足勇气在电话里邀请她:正月十五那天一起去看灯。
  度日如年的企盼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转着。好容易捱到了正月十二,我终于按捺不住提前跑去了她家的楼下。郭慧闻讯,趿拉着棉拖鞋就跑了下来。我不好意思到她家里去,于是我俩就站在太原冬夜零下l4度的清寒里交谈了起来。我们聊了许久,直聊到我抽完了整整一包烟,夹烟的手指僵冷得不再有知觉为止。郭慧心疼地想为我焐手,我慌乱地拒绝了,也就是那时,我才吃惊地发现她身上只穿了件薄薄的家居外套,酒红色的。我懊悔不迭,忙脱下自己的夹克给郭慧披上,但却没有勇气揽她入怀。
  大二下半学期开学后,我的心情已变得很愉快了。我和郭慧开始了频繁的用视频聊天。郭慧说话有一种童话的直白。她讲她的学习,讲老师的笑话和课堂百态,以及她的想我。我则讲生活中的趣事,讲班里的考试作弊,以及我的念她。两颗年少不羁的心互相碰撞,季节就在信息和语音的穿梭中向前走着。春天来了,我和郭慧几乎同时想到了要去登华山。于是那年的四月末,我便乘火车南下了。
  到了西安,郭慧带我和同行的两个同学出去兜风吃宵夜。郭慧那天叫了一只砂锅,但当听说我不吃香菜时,她就用竹筷一片片地把里面的香菜挑干净,然后才汤汤水水地盛了好大一碗递过来。吃完饭,我们说笑着往回走,郭慧有意走得快些,不一会就把另外两个远远扔在了后面。我正纳闷,郭慧突然一扯我的袖子将我拽进一棵大树后面。我问她做什么?郭慧不说话,只把一张脸期待地仰起来。淡淡的月光下,她光洁的额头和睫毛浓密的眼眸内有一种生动的温柔。我心儿跳跳地怔在那里。郭慧等了一会不见动静就张开了眼,她呆了呆,随后一捂脸就跑走了。不知为何,看着她跑远的身影,当时我却如释重负地长吁了口气。
  就是那一天,郭慧告诉我,考托福去美国是她父母许久以来的企盼,也是她多年努力的方向。实现这一梦想,对她而言简直太重要了,所以从大二起,她就利用业余时间上托福的辅导课,为出国悄悄地做着准备。
  我无法形容我听完郭慧那番话的心情,我只是觉得许久以来我的所有不安所有不自信都得到了一個印证:郭慧从来不属于我,她太过优秀太过完美,以至于我的世界无力包容她的存在。
  第二天我们去登华山。为了看日出,当天夜半时分我们就开始登山,凌晨四点终于攀上了主峰的山顶。我们合租了一件军大衣,一人扯一只袖子披裹在身上,坐等第一缕霞光刺破黎明前的黑暗。那是我第一次与女孩紧紧相拥,用呼吸与心跳彼此交流,我紧张得脊背僵直手心一个劲儿地冒汗,而郭慧却头一歪倚着我的肩,很快地入睡了。我呆呆地看着她,心中满是充溢的温柔和感动。
  说话间就到了大三,同学中已有人开始忙着为工作的事奔走了。而我的下一個计划是考研,去北京那个让我魂萦梦绕的地方继续我的学业之旅。
  我把我的打算告诉郭慧,她表示支持,我期望她还能说点别的,但她却闭紧双唇沉默了。那是在一个寒凉的秋夜,我千里奔袭地跑去西安一吐心意,未料却只得到她简洁意赅的几个字。我大失所望,略一踌躇就从她正夜读的教室中走了出来。可能那一刻,郭慧也预感到了什么吧,她急步跟到了门口又蓦地收住脚步。如瀑的灯光从她身后眩目而出,使我一时难以看清她的脸。   你认不认得回去的路,要不要我送你?她问。
  我赶紧说:不用不用,我认得路。
  那……郭慧欲言又止。
  我说了声再见,就拔腿走了。
  回去的路比來时更觉漫长。一个人往回慢慢走着,我忽然很希望郭慧能赶上来送送我。可是,既然她的“送”要在我“不识路”的前提下,而我偏偏又“认得路”,那么她的“送”又有什么意义和借口呢?当时的我被这样一种复杂的情绪所缠绕,茫然不知所措。
  此后的联系渐渐稀疏。
  那年我考上了河北W大学。郭慧已取得了赴美自费留学的资格,翌日即将启程。听到这个消息,我先是替她感到高兴,继而心中又有一丝惆怅。
  ~情殇太平洋~
  我的履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研究生的三年里,我每天依旧要去上课、查资料、做论文、啃外语,依旧要像小学生一样地考试、交作业、回答导师问题;依旧要拎着饭盒排队买饭。那时候我很孤独,恍惚竟不敢确定,是否真有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孩迎面闯入过我的生活。也许,一切都可以归结为那句话: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
  正是在这种心境下,我想到了打听郭慧的消息。我知道她去了美国,换了手机号码。研究生第一年,我没有与她联系上;第二年,我辗转得到了她的电话,但越洋长途打过去却被告之,她去东海岸旅游了;第三年,我开始相信缘分天定,决心忘了她。从那时起,另外一个女孩子芸开始走进我的生活。研究生毕业后,我夙愿得偿,考到北京大学读博士。而芸呢,一年后也来京做了我导师的学生。
  令我万万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时,久无消息的郭慧却从美国林肯市打来了电话。拿着手机,我的心开始隐隐作痛,过去和她在一起的所有细节一下子排山倒海地涌上心头。我实在不知该对郭慧说些什么。失而复得,也许我该珍惜上帝给我的最后机会,留住她?那样的话,我的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不致被悔意层层笼罩。可是理智又阻止我这样做,毕竟我的生活里又有一位女孩,她同样的善良、优秀、乖巧,我怎忍心让她来背负那些并非因她而来的苦痛呢。
  我左右为难,可彼时彼刻郭慧柔美的嗓音却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深情地召唤着:阿芒,到美国来吧。我一直都在等你。我们生活在一起会很幸福的。
  我紧紧凝视着手机屏幕,哽咽地說我不能。
  那端便有些急,声音也大起来:I Love You!我真的爱你呀,阿芒。
  我也爱你。我在心里默默地回答她。可是,我只能对着那端喊:再见,郭慧!便迅速挂断了电话。
  爱一个人可以爱多久?我无法回答。我只能伸手抓住此时此刻的拥有。或许很多年后,我和郭慧会各自牵着自己的孩子邂逅于某个落日余辉的傍晚,彼此相视而笑。我深信那挂在嘴角上的笑容必定隐藏着灼伤的青春的痕迹。
其他文献
在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一种土烧酒。这种土烧酒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乡下人都爱喝,喝得浓烈、喝得畅快,喝出了浓浓的乡土文化。土烧酒,像是流淌在故乡小河里的血液,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斗酒大会”,在“斗酒大会”上,几个具有多年酿酒经验的酿酒师傅,要当众品选出当年酿制最好酒的村户。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户酿造出的酒放在同一种颜色的玻璃杯里,不记
常说,若穿越到汉代,“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应该是米粒的个人简历。作为一位“生活艺术家”,亦或是“艺术生活家”,多平淡的日子,米粒都能将它过得有滋有味,有腔有调。  自从八年前《新青年》杂志辟出几块良田用作“惟系列”专栏的耕地后,我和米粒便比邻而居了。米粒盖好的房子叫“惟影碟”,在这里,声色光影都被她化为纸上秀景和笔底春风。从几年前开始,米粒开始掌勺电影美食,于是每到新杂
日本料理,被公认为“一丝不苟”的国际美食。吃日料一半是吃环境、氛围、情调。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欧洲人早已把鲍鱼当作一种活鲜食用,誉作“餐桌上的软黄金”;中医也称鲍鱼功效可平肝潜阳,解热明目,止渴通淋等症。这么一盘吃下来已经是大补了。  以清淡著称,烹饪尽量保持材料原味是日本料理精华所在。在日本古典名著《枕草子》中,清少纳言写道:“春,曙为最。夏则夜。秋则黄昏。冬则晨朝。
他是我国军中著名经济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在三尺讲坛上耕耘了几十年的他,退休后仍继续发挥余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并因此登上“中国好人榜”,当选为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他就是原海军政治学院教授马仁典。  复旦毕业,参军从教成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马仁典,193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阿县,自小聪慧勤奋、心底善良,上学后从小学到大学,学习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凯勒布,美剧《无耻之徒》第六季中出现的消防员,在剧中还有一个身份是雕塑家,他有一间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出勤时从烧毁的住家里搜集到的素材,“我喜欢变废为宝”,凯勒布说:“尽可能地找到它们的隐藏价值”。  如果没有读过
春,弹着三弦唱着“杨柳叶子青啊嗫”来了。  她来了,风、雨、雷、电,甚至甜蜜的梦,缥缈的光,一高兴,统统改姓了“春”,风风火火地忙乎了起来。  春天的第一站是乡村。春风轻轻推开冰凌,给了一个吻,溪流乐了,叽叽汩汩,挤眉弄眼,一个笑涡接着一个笑涡。春雨用情细腻,麻麻酥酥的一阵细说,说了蚯蚓翻了个身,怎么也睡不着了,起身,春耕。蝴蝶姐还在寻梦,蒙在厚厚的被子里,打鼾。大嗓子春雷急了,上门就是大喊:“轰
山环着水,水绕着山。山吐吞着水谷之精华,仙雾缭绕;水汲取着山谷之空灵,清心曼妙。  带着尘土的疲惫,我踏上了开封万岁山的旅程,期待涤荡沉重的思绪,逐追那天外的一份清心自由的格调。  由南北上,映入我眼前的是一面菊花墙,没有突兀有致的高山,没有绵延曲折的低峦,不禁心头一沉,原来万岁山并非“山”,仅仅是一片园林罢了。但这园林里似乎又可以寻觅到山的影子。水上的山石,错落有致的假山,蜿蜒幽深的山石路,人工
丁丁浅浅的笑了,有满分的老公、满分的爱,这些已经足够。  产后抑郁的丁丁  丁丁从马代回来就开始变得有些烦躁,每天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感觉看什么都不顺眼,客厅的摆设是婆婆找风水先生算好的,她不喜欢;不满一岁的儿子一天要换好几次尿片,她嫌麻烦;而最让她感觉不顺眼的就是她的老公老段,送她个金镯子像暴发户;而且他还总是在她眼前晃来晃去。丁丁终于忍受不了爆发了,老段你能不能老老实实地在沙发坐一会,我想喝水自
当发现《图画书为什么重要》——童书史学家伦纳德·S·马库斯对当代童书界最顶级的二十一位插画家的访谈实录——收入了与麦克洛斯基的对话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我最喜欢的图画书《让路给小鸭子》的作者,一生只画了八部图画书,却两次获得凯迪克奖金奖,三次获得凯迪克奖银奖。凯迪克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图画书奖,有绘本界“奥斯卡”之称。1942年,当他凭图画书《让路给小鸭子》第一次获奖时,编
继《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和《遗忘在乡下的植物》之后,作家安宁近日又完成并出版了《乡野闲人》,这三本书构成了她完整的“乡村三部曲”。  坐落在泰山脚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孟家庙村”,是安宁生命的原乡。在这个封闭、落后、贫穷的北方农村,安宁在这里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源于对自己家乡父老乡亲的情感和记忆,乡村里一系列的故事,在安宁的笔下缓缓展开。这些故事里不管是记录植物、动物,还是村人,最后实则都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