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三部曲:安宁乡土书写中的灵魂安放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和《遗忘在乡下的植物》之后,作家安宁近日又完成并出版了《乡野闲人》,这三本书构成了她完整的“乡村三部曲”。
  坐落在泰山脚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孟家庙村”,是安宁生命的原乡。在这个封闭、落后、贫穷的北方农村,安宁在这里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源于对自己家乡父老乡亲的情感和记忆,乡村里一系列的故事,在安宁的笔下缓缓展开。这些故事里不管是记录植物、动物,还是村人,最后实则都落笔在那些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一些零零总总的日常。
  安宁的三本书都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通过非虚构的写作形式,把故乡曾经留给自己的自私、算计、嫉妒和彼此间的伤害与残忍一一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些看似正常的乡村生活,其实已经打了疼痛的烙印在作者身上。在《乡野闲人》一书中,洪先生在出场时是以风光、耀人的形象站列在众人之中的。作为赤脚医生的他,有足够的能力帮助村里人,乐善好施的他也一度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尚。但晚年的他,终究是因为自己的生活轨迹偏离了世俗的观念而落得悲凉的结局。没有儿子的他,先是善良寡言的妻子难以承受因此遭来的村子里刻薄流言的压力,用最原始的自杀方式——上吊,解脱了对洪先生的愧疚。而洪先生自己,晚年也只能沦落到与被人耻笑的无儿无女的光棍为伍,在乡间养老院孤独地走完余生。我们似乎看到那些游走在乡间的人,脸上折射着漠然,脑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世俗观念把他们捆绑得失去了应有的温情。这样的疼痛,时时在拷问着心存不安的人们。“是的,我怕。或许,每一个躲着洪先生远走的村民,都怕他这样伸出干枯的手,讨要曾经慷慨的付出。尽管洪先生或许已经完全忘记了那些馈赠。所有人怕的,不过是内心里那个欠下洪先生很多人情的自己。”
  诸如像“分家”、“骂街”、“走亲戚”、“堕胎”和“讨债”等等这些婚丧嫁娶都无疑是乡村生活里的千疮百孔,它们赤裸裸地存在,让人在安然无奈中接纳,这让乡村丰富饱满的同时而又热辣琐碎。安宁的笔是勇于揭示这些刻录在过往生活里的疤痕,尽管淌着泪,甚或滴着血,但在真实存在面前,我们无能为力。
  当安宁离开故乡,居住在城市一段时间后对故乡进行回望,她始终承认自己的心灵依然归属于生命最初出发的地方。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是作者生命中的胎记,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烙印在她的记忆之中,最终融入了血液,跟随她行走在潦草的世间。乡下那些卑微得不知名的植物、飞鸟和鱼虫,始终以最美好的姿态生长在作者的内心深处。就连那些不堪的乡村生活,都能给作者湿润的泥土,让她疲惫的心灵得以蜷缩。
  面临城市对乡村的瓦解,乡村势必在经济浪潮中开始陷落。乡村在加速衰落下去,它脱离了自身原有的轨道,正朝着标准化的城市模式飞奔而去。健壮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走出了乡村,把这里留给了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安宁的笔触是思考的,乡村在今天究竟以怎样的存在更为合理,它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到底该怎么面对和解决?《乡野闲人》一书中一辈子争强好胜的二婶子,在从土地里刨钱不怎么容易之后,不惜自己一人孤独地留在村子里,把家里的大小三个男人全都赶出去到城市里打工,梦想挣大钱、发大财。但结果并非是那么光鲜如意,三个男人在城市里跌跌撞撞,也没有达到根本改善家庭生活的目的。最后,为了在众人面前不失脸面,二婶子硬著头皮在县城边上买了一套小楼房,尽管没有一个儿子愿意回来居住,但它却能让二婶子永远都争强好胜地活在村人的嘴巴里。
  安宁“乡村三部曲”笔下的乡村,其实是整个中国农村的浓缩。城市的进程对农村的蚕食,虽然有失落与恐慌,但村庄依然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只要有人居住其上,那么,村庄就会天长地久地存在下去。村庄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依然是每一个饱有乡土情怀的写作者书写的沃土。
  (编辑·李军)
  【图书资料】
  书名:《乡野闲人》
  作者:安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10
  【图书简介】
  此书为作家安宁“乡村三部曲”第三部,是继《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遗忘在乡下的植物》之后,对乡村新的观察。书中所选个案,代表了中国大部分乡村的组成,比如村长、小贩、乡村医生、手工艺人等等。这些个体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折射出大多数乡村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作家以饱蘸着温度和悲悯的笔触,以儿童纯真的视角,用幽默犀利又不失冷静从容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乡村普通民众的人生悲欢与命运起伏。
其他文献
今年58岁陈祥平原本是糖厂的司机。退休后,在商场找了个保安的活。这儿的保安并不难干,无非是四处转转,看看有没有可疑的人儿或安全隐患,再就是每天去大厦的物业领一摞子停车卡,然后再发给停在商场门口的车主。去商场上班的第一天,保安队长老黄让陈祥平先出去转转,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陈祥平哼着小曲儿溜达了一小天。晚上回家还和妻子感叹,这回真找了个轻松自在的活。    但是,令陈祥平头疼的是,从今年入秋开始,他
在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一种土烧酒。这种土烧酒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乡下人都爱喝,喝得浓烈、喝得畅快,喝出了浓浓的乡土文化。土烧酒,像是流淌在故乡小河里的血液,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斗酒大会”,在“斗酒大会”上,几个具有多年酿酒经验的酿酒师傅,要当众品选出当年酿制最好酒的村户。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户酿造出的酒放在同一种颜色的玻璃杯里,不记
常说,若穿越到汉代,“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应该是米粒的个人简历。作为一位“生活艺术家”,亦或是“艺术生活家”,多平淡的日子,米粒都能将它过得有滋有味,有腔有调。  自从八年前《新青年》杂志辟出几块良田用作“惟系列”专栏的耕地后,我和米粒便比邻而居了。米粒盖好的房子叫“惟影碟”,在这里,声色光影都被她化为纸上秀景和笔底春风。从几年前开始,米粒开始掌勺电影美食,于是每到新杂
日本料理,被公认为“一丝不苟”的国际美食。吃日料一半是吃环境、氛围、情调。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欧洲人早已把鲍鱼当作一种活鲜食用,誉作“餐桌上的软黄金”;中医也称鲍鱼功效可平肝潜阳,解热明目,止渴通淋等症。这么一盘吃下来已经是大补了。  以清淡著称,烹饪尽量保持材料原味是日本料理精华所在。在日本古典名著《枕草子》中,清少纳言写道:“春,曙为最。夏则夜。秋则黄昏。冬则晨朝。
他是我国军中著名经济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在三尺讲坛上耕耘了几十年的他,退休后仍继续发挥余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并因此登上“中国好人榜”,当选为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他就是原海军政治学院教授马仁典。  复旦毕业,参军从教成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马仁典,193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阿县,自小聪慧勤奋、心底善良,上学后从小学到大学,学习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凯勒布,美剧《无耻之徒》第六季中出现的消防员,在剧中还有一个身份是雕塑家,他有一间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出勤时从烧毁的住家里搜集到的素材,“我喜欢变废为宝”,凯勒布说:“尽可能地找到它们的隐藏价值”。  如果没有读过
春,弹着三弦唱着“杨柳叶子青啊嗫”来了。  她来了,风、雨、雷、电,甚至甜蜜的梦,缥缈的光,一高兴,统统改姓了“春”,风风火火地忙乎了起来。  春天的第一站是乡村。春风轻轻推开冰凌,给了一个吻,溪流乐了,叽叽汩汩,挤眉弄眼,一个笑涡接着一个笑涡。春雨用情细腻,麻麻酥酥的一阵细说,说了蚯蚓翻了个身,怎么也睡不着了,起身,春耕。蝴蝶姐还在寻梦,蒙在厚厚的被子里,打鼾。大嗓子春雷急了,上门就是大喊:“轰
山环着水,水绕着山。山吐吞着水谷之精华,仙雾缭绕;水汲取着山谷之空灵,清心曼妙。  带着尘土的疲惫,我踏上了开封万岁山的旅程,期待涤荡沉重的思绪,逐追那天外的一份清心自由的格调。  由南北上,映入我眼前的是一面菊花墙,没有突兀有致的高山,没有绵延曲折的低峦,不禁心头一沉,原来万岁山并非“山”,仅仅是一片园林罢了。但这园林里似乎又可以寻觅到山的影子。水上的山石,错落有致的假山,蜿蜒幽深的山石路,人工
丁丁浅浅的笑了,有满分的老公、满分的爱,这些已经足够。  产后抑郁的丁丁  丁丁从马代回来就开始变得有些烦躁,每天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感觉看什么都不顺眼,客厅的摆设是婆婆找风水先生算好的,她不喜欢;不满一岁的儿子一天要换好几次尿片,她嫌麻烦;而最让她感觉不顺眼的就是她的老公老段,送她个金镯子像暴发户;而且他还总是在她眼前晃来晃去。丁丁终于忍受不了爆发了,老段你能不能老老实实地在沙发坐一会,我想喝水自
当发现《图画书为什么重要》——童书史学家伦纳德·S·马库斯对当代童书界最顶级的二十一位插画家的访谈实录——收入了与麦克洛斯基的对话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我最喜欢的图画书《让路给小鸭子》的作者,一生只画了八部图画书,却两次获得凯迪克奖金奖,三次获得凯迪克奖银奖。凯迪克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图画书奖,有绘本界“奥斯卡”之称。1942年,当他凭图画书《让路给小鸭子》第一次获奖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