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058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是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核心理念。读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回首自身三十余年思想品德课教学、教研的经历,这一“理念”再次清晰地浮现于眼帘。是的,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和颁布,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也应该“从这里开始”,追求与往昔“不一样的精彩”吗?!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实践者,怎样做才能追寻到“不一样的精彩”呢?
  1.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教学目标上就不能“短斤缺两”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校是传播科学理论、传播真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方。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要求我们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和能力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寓于思想品德课的日常教学之中。通过教学以帮助学生价值定向和人生奠基,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精神和理论的底子。必须强调的是,“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的每一要素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各自特有的功能,因此在落实“课程目标”时,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挂一漏万”,而是要依据实际、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否则,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像庄稼缺少“氮磷钾”中的某一养分一样,要么“疯长”,要么“不长”,最终导致“歉收”的结局。
  在思想品德课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上的“短斤缺两”现象并不少见。例如,课堂教学上,将“知育”等同于“智育”,将“育分”等同于“育人”,用“复制”的教学替代“创造”型教学,课堂上习惯于“面向过去,面向书本,面向考试”,强调更多的是知识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开启;注重对已有知识和最终结果的“告知”,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学重心上,总是限于“是什么”一类知识性的问题上,至于“为什么”和“怎么样”一类能够激活智能的问题,以及塑造“美好心灵”和培养“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德育目标则常常被搁于一旁,教学的指向自觉不自觉地倾向于记住、背熟、考对。教学评价上,习惯于把“标准答案”直接“摊牌”,不善于引领学生进行思索和探究;习惯于接受答案的“唯一”,却难以接受选择的“多元”,不善于发现学生“错误外壳”所包裹着的“合理内核”。于是,学生摇曳多姿的思维、智能、精神的花朵在不经意中被掐掉了,造成了教学目标事实上的“短斤缺两”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学职责、教学“真谛”的缺失。
  2.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教学过程上就不能“认真过场”
  思想品德课传授的虽是“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基础理论知识的ABC,但要达到“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目的”,任重道远,实属不易,需要教师掌握思品课特有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在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注重教学的真实、扎实和朴实,注重教学的实在、实用和实效。此外,更需要教师“全身心”地“在场”,“百分百”地“投入和付出”,任何“离场”和“缺场”都会影响“根本目的”的达成。很多教师自身条件不可谓不“优越”,工作态度不可谓不“勤奋”,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认真走过场”的现象。
  表现一,把“备课过程”变成了备课“过场”,借资源共享的机会,“认真”照抄照搬着“名师”的教案,缺少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程个性化的处理。表现二,把“上课过程”变成了“上课过场”,不是“深入学生,发现问题”,不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也不是“立足课堂,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于“机械操作”,要么一讲到底,缺少了拥有自己理解特质的“思想品德”;要么一练到底,练的也不是教师自己在头脑中流淌出的“活生生的试题”,讲练应有什么目标,什么效果,心中无数。在作业布置环节,更是“心不在场”,下课铃响后,说一声“作业本××页的那几道题目,到课后去完成”,或道一句“把今天上过的内容复习一遍”便了事。诸如此类教学上的“认真过场”和“心不在场”,怎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
  3.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教学效果上就不能“竹篮打水”
  思想品德课生命活力的强弱,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能否“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能否使学生逐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的课堂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统一”的课堂,是“以生为本、以导为主、以引为要、以动为上”的课堂,是摒弃 “满堂灌、独角戏”“讲条条、记条条、考条条”“用分数简单地评价衡量学生”的课堂,是“不虚、不花也不累”“学生进步、同行赞许、人民群众满意”的课堂,还会有人发出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贝多芬”(靠背多得分)、“竹篮打水”的质疑吗?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始终坚持“上好每一堂课”,始终坚持“优化”每一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华而不实的导课、事倍功半的举例、劳而无功的提问、马拉松式的讲解、名实不符的活动、画蛇添足的小结、为练而练的作业逐一予以改进。在日常教学中,始终重视课堂各个环节作用的发挥,从“局部”入手,用“局部”的发展推动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用“部分”的优化促成思想品德课质量的整体提升。
  4.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教师专业发展上就不能“腹中无物”
  思想品德课课程性质的把握,基本理念的坚守,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落实,都在声声“呼唤”着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高度应与思想品德课教学高度比肩,教师专业水准的边界应向教学边界并齐。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差,说到底反映了教师水平的高低。如果说思想品德课教学缺乏权威性,说到底还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行为缺少专业性,无法体现“不可替代性”。
  那么,教师的专业水准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坚持鲜明正确的目标,掌握科学艺术的方法,推行扎实有效的实践,获取明显较好的效果,是检验的主要标准。具体说,“思想教育有活力,教材处理有能力,课堂教学有定力,引导学生有功力,目标达成有效力,教学效果有说服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有的专业水准。前不久,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思想政治课特级教师说,在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自己朝“会教政治”的方向摸索行走;第二个10年,朝“善教政治”的目标探索前进;第三个10年,才朝“妙教政治”的理想追求。为什么会有这样“不一样”的“三大步”呢?原因之一在于该教师年年坚持做好自身发展的“老三篇”:一是书读“半吨”,每年至少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上“千斤”,掩卷自问:我能保证自己的专业“地位”吗?二是课备三次(每节课备三次),第一次,备一堂没有教参的课,凭自己的理解写出教案,搁笔自问:我能独立处理教材吗?第二次,理性利用教学资源,充实教案之不足,再问自己:我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智能结构吗?第三次,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再次调适备课内容,又问自己:我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吗?三是反思不断,每周至少看一堂自己的录像课,扪心自问:我的教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呢?正是不懈努力,促成了该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步”,教学质量如“映日荷花别样红”。
  “从这里开始”,思想品德课将开始新的征途,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把握“课程性质”,一以贯之地落实“课程目标”,一往情深地坚持“课程理念”,一心一意地活化“课程内容”,一定会迎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一样的精彩”!
其他文献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姜戎的《狼图腾》,这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  本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仿佛随时能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队、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
摘 要:第13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3)把概率教与学作为重要议题之一.从ICME-13的文献与报告中可以发现,高中教师对事件独立性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初中学生对随机概念和样本空间等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大多数高中学生喜欢借助树状图和列表来解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学生不仅要善于用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对概率知识进行表征,而且要善于对概念
蝶雨清香:爱情不是游戏,你不可以用它来打赌,因为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承担不起。  Linyingshiwo:我曾经因为家里的原因,想过要让自己变坏的。但是又想想,自己如果真的变坏了,那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而让自己变坏的原因就是因为家庭危机?这样想想感觉很不值得。书里说的那些变坏了之后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是根本不存在的,就算是那是真的,我也不敢放纵,那种跟赌博一样的做法代价太大了。  天与地的礼物:错
“生活中的水”主题复习课是笔者上的一堂公开课,本课以“识水、辨水、探水、治水、节水”这“五水”为问题链贯穿整堂课,使学生不仅建构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能力。“以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复习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彰显科学复习课的活力。”[1]  一、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以“五水”为问题链将所要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设计本节课要研究的若干
摘 要:相对于知识的线性展开,知识间的整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开发整合课程,以帮助学生整合不同知识,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跃迁,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统一,使貌似互不相容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教学过程的推进,一般都按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原则进行.这对于线性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利,但当遇到知识间跨度较大的情况,师生则会遇到极大挑战.  就拿“方程”与“函数”来
摘 要:2015年开始实行的浙江历史新选考制度客观上要求教师调整复习教学策略。“集束式复习”作为一种重点复习教学策略,适应了新选考的特点,使复习更加灵活,重点更加突出,有效地提升了复习课的效益。  关键词:历史学科;选考制度;集束式复习  浙江省从2014级高一开始实行新的历史选考制度,并于2015年9月发布了选考测试卷,在2015年10月、2016年4月组织了两次选考,从而形成了三份极有标本价值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梦想和一个追梦的人。  在我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全班同学都订阅一本名叫《中学生文苑》的杂志。后来,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班上一名女生的作文发表在了那本雜志上。那天,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宣布这个好消息的时候,讲台下的我如坐针毡。老师对那个女生的每一句表扬,在我听来,分明就是对我的批评和嘲讽,因为那时候,我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在那之前,作文被当作范文朗读和传阅根本就是我的“专利
摘 要: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教师应当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认识数学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感悟数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用意识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核心素养;教学活动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知识的传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
塑胶校服在英国问世    最近,在英国M
摘 要: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学设计的灵魂性理念,统领着核心知识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串联以及评价标准的确立。教者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组,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梯度问题、组织教学活动,让核心素养线、教学活动线、学生的认知逻辑线并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重构教材;质量守恒定律  一、问题的提出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