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心田播下美的乐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6-01
  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重要许多,首先节奏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其次,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称赞它们,并会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会变得高尚、优美。”由此可见音乐的审美教育能实现人的内在自然建造,培养人美好 、和谐、完整的情操和个性。
  当前经常会听到音乐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喜欢音乐,却讨厌上音乐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令人遗憾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音乐教育者的思考。
  就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因素。时下,由于市场的需要,各类音乐组合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这类音乐集器乐、演奏、流行音乐手法于一体,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加之强势媒体的大力宣传和炒作,使之形成一股排斥优秀音乐文化的潮流。二是主观因素。曾几何时,我们的音乐教育偏重于技术的倾向。单调、枯燥的技能训练、音乐知识、单一、呆板的音乐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乏味。久而久之,孩子们对音乐课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真美的东西,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可见音乐教者并没有把音乐的美呈现给孩子。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如何引导孩子们抵制不良音乐的侵蚀,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美的音乐?美在何处?这是音乐教学中重中之重的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首先,反复聆听音乐,引导孩子们“感悟”音乐的美。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孩子审美发现的过程。而感受音乐美的基础是聆听。教师要用心引领孩子们:围绕音乐、倾听音乐、走进音乐、感悟音乐,让孩子在聆听音乐中感受音乐丰富多彩的美。如在教学《嘀哩嘀哩》中,教者引导孩子们闭目聆听,并在脑海中勾画:青翠的山林、清澈的河水,红的花、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让那明朗、清澈、轻快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想像世界,去感悟自然美、祖国美,让音乐所塑造的美丽如画的音乐形象载着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滋润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其次,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美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小学音乐教育应力求简单的技术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最大限度地简化技能,尽可能地将音乐的美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如唱《我们的田野》,体会到自然美,唱《祖国、祖国多美丽》体会到祖国美,唱《劳动最光荣》体会到劳动美,唱《王二小》体验到人格美,唱《幸福在哪里》体会到幸福美。美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培养孩子们一颗感受美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唱勃拉姆斯《摇篮曲》时(教师课前准备了表现夜晚情景的道具),首先教者进行了富于感情的范唱,然后让学生利用教师课前的道具布置表现夜空情境,布置完后,教师让学生扮演月亮、小星星、树叶,场地中间是一个小宝宝的摇篮,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这一情景当中。然后启发学生怎样做才会让小宝宝睡着呢?有的学生说:“轻轻摇摇小宝宝。”还有的说:“静悄悄地不要吵醒小宝宝。”老师不用太多的语文渲染,学生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这节课,学生歌声美表情美,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朋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不经意间美的种子已播洒于孩子们的心田。
  第三,富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表现音乐美。
  “富教于乐”。教者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特点,待学生理解感悟音乐后,采取浅显易懂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如唱一唱欣赏曲中的主要片断、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断,熟悉音乐主题,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跺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等,让孩子们从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中引发自由想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如欣赏《动物狂欢节》,教者让学生依据音乐形象,即兴模仿飞翔的小鸟、笨拙的大象、灵敏的猴子、威武的狮子、高贵典雅的天鹅等。在音乐欣赏中以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鼓励孩子们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孩子们的参与、表现意识,让孩子们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像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多种方式将音乐的美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玩耍中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美的愉悦、情感的陶冶。
  第四,走进生活,让孩子们创造音乐美。
  “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喜的神色去看水中所见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件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黑格尔用这段描述,浅显易懂地把什么是艺术创造和审美告诉人们。打水漂,欣赏水漂形成的波纹,惬意地数着石子在水里跳跃的次数,成就感写在脸上,美的享受溢满心胸,艺术创造和审美就在这不经意间完成。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可引发孩子们丰富的联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用声音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含义。风声、雨声、雷声等无一不表达自然界的生机和情感;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同样能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乐趣。孩子们从这些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声音,寻找音乐素材。用各种乐器独特的音色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是孩子们最佳的创作音乐的方式。动画片《猫和老鼠》的音乐和音响效果非常优秀,在教学中,教者选择其中的动画片段,消除音乐原声,先让孩子们观赏,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动画情节选择适当的乐器或自制的乐器为动画片段配制音响效果。这时教师再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诚然,孩子们“音乐创作”还不成熟,但对音乐创作的热情却犹如“星星之火”,他们在音乐创作中探索、体验、即兴发挥、尝试并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更难得的是孩子们对音乐从无意识行为到有意识进行创作,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我们音乐教者就是要鼓励、呵护和支持这种品质,培养孩子们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使得他们在多年后能够由衷地说:“正是音乐,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使我成为乐观、积极、自信的人。”
  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要把孩子培养成真正喜爱音乐的人,看似不重要的音乐课,也许无形中就在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深深的、美好的印记。孩子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美的乐趣,就会主动接受音乐的熏陶,自觉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永远在艺术中成长。
其他文献
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对我国古代传统文明的传播和现代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而茧丝绸行业的基础是原料茧的生产,其数量多寡,产品优劣,科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2-02  Color is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language, as well as a reaction to the culture. We are living in a beautiful, wonderful and colorful world. There
期刊
高中物理是高中科目中的一门主要科目,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为了让学生能在物理知识中尽情徜徉,更好地学习掌握物理知识,教师需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本文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
本研究以同批人工授精卵孵化的黄颡鱼仔稚鱼为研究对象,将试验鱼分成4组(第Ⅰ、Ⅱ、Ⅲ、Ⅳ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0尾,分别投喂添加0%、2%、4%和6%大豆磷脂的4种饵料,进行为期21
【摘要】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也是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方法,更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向,它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养、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新进的教学理念和超强的课堂驽驭能力和教学艺术。  【关键词】化学 高效课堂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0-01  一、塑造教师人格魅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9-01  一对等量异号的点电荷组成的带电体系,它们之间的距离l远比场点到它们的距离r小得多,这种带电体系称为电偶极子。科学家在描述某些物质的电性质时,认为从电结构看,物质是由大量的电偶极子组成的,物质的带电特性是随电偶极子的排列情况变化而变化。电偶极子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下面问题就是根据这个物
【摘要】本文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积极创设情景与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所提问题,从理论上和物理思想方法上给予了详细的讨论和定量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测量方法 误差分析 伏安法 伏阻法 安阻法 等效电源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3-02  在做“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本研究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初产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不添加油脂(CK)、添加4%豆油(LOCI)、4%胡麻油(LOC2)以及2%豆油+2%胡麻油(LOC3)对DM、OM、NDF、ADF过瘤胃表观消化率及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对脂肪酸的消化率、牛奶脂肪酸及乳常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一:对营养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在60%高粗料日粮基础上添加4%豆油、4%亚麻油或者二者的混
【摘要】为了迎接初三体育会考并能考出好成绩,体育教师必须得优化课堂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教学训练才能提高整体在体育成绩。然而,在初三体育教学中却存在小部分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的学生,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他们不属于有伤、有病或残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体育待优生”。本文就教学中对“体育待优生”进行转化教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4-01  准备活动内容宽泛、方法多样。根据其活动功能特点分为广义准备活动和狭义准备活动。广义准备活动是指参加体育运动者,事前一切热身内容与方法的总和;狭义准备活动是指学校体育课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任务的身心活动,为有效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做良好的身心准备。  关于准备活动的命题,我思考很多,并先后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