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后冠脉反应性充血的影响

来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缺血再灌注对冠脉反应性充血的影响,并分析缺血预适应对再灌注后冠脉反应性充血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7条杂种犬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n=9)、持续缺血再灌注前先行反复三次短暂性缺血预处理组(IP+IR组,n=8)。测量基础状态和最大充血状态下峰值速度、速度时间积分,并计算充血时最大峰值血流速度与基础速度比值、速度时间积分比值(即PRV:BV和VTIPR:VTIBASE)。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再灌注后LVEF恢复值(再灌注1小时值-缺血1小时值)。测量冠状静脉血浆中内皮素含量。处死犬后,将心肌用Evans蓝和TTC染色,测量坏死区和危险区心肌面积,计算二者之比(NA:RA)。从危险区中采集心肌标本放置于固定液中,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各组缺血和再灌注1小时时左室射血分数较同组基础状态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各组射血分数均较缺血1小时时有所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虽然再灌注1小时时各组间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P+IR组的射血分数恢复值高于IR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IP+IR组NA:RA值均较IR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IR组再灌注1小时反映反应性充血量的指标(PRV:BV和VTIPR:VTIBASE)较基础状态均降低,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IP+IR组PRV:BV和VTIPR:VTIBASE再灌注时明显低于基础状态。IR组和IP+IR组冠脉结扎1小时和再灌注1小时时,冠状静脉血浆中ET水平均明显较基础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预适应组缺血和再灌注1小时时刻ET水平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电镜显示,IR组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受损,多处断裂,细胞肿胀,吞饮小泡减少,电子密度降低疏松,血管腔外见白细胞侵袭;IP+IR组显示吞饮小泡减少,基底膜破坏较IR组减轻,断裂少见,电子密度较低。结论:预适应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坏死心肌面积,改善心功能,改善微循环功能;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以发现缺血再灌注后反应性充血量减少,预适应并不能使冠脉反应性充血指标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克隆并分析血链球菌ATCC10556菌株中一种保守蛋白完整基因.方法利用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法、分子克隆及斑点杂交技术获得含有特异DNA片段的目的克隆,对该目的克隆测序,
目的:研究probucol对bFGF和H2O2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观察probucol对bFGF和H2O2促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①Probucol抑
目的 调查老年男性血、尿中与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关系 ,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高压液相色
高血压急症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观察乌拉地尔和尼卡地平的降压效果及副作用,对指导临床治疗高
目的探讨矫治前牙重度开(牙合)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2例恒牙期前牙重度开(牙合)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进行矫治.结果与单纯使用固定矫治器相比,其压低后牙,升高前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特殊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开放复位特殊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9例(52足),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开放复位特殊钢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R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及CGRP的水平进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胎盘滋养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胎盘EGFR的表达及其与妊高征
HLA-DQβ链第57位的非门冬氨酸(NA)或门冬氨酸(A)与l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关.国内外已有广泛报道,这些基因紧密连锁,使各单倍型由亲代完整传递到子代[1].现已明确,糖尿病(DM)家
本文通过采集我院近8年来的离断术后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对其原因、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供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我院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