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学教师对实验教学深层次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自主、合作、探究”,就需要自己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师要担任学生实验探究的组织者和引路人,必须自己亲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并对实验的原理做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沉浮子原理的探究实验做深层次研究,以提高科学教师的实验探究能力,更好地把握、引领学生实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
  教学中的探究与真正的科学探究是有区别的。毕竟教学的探究是让学生“学习”,而不是真正的摸索,教学计划、教材、教师的课前准备、学校的设施都已经决定了一节课的内容、目标和基本方法,以及大致结果。有的教师在新课前让学生讨论“关于×××,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对于学生在仓促无准备情况下缺乏深入思考,随心所欲提出的问题,最后只能说“因为时间有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而纳入自己预设的教学中(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明白老师在耍我们),既费了不少时间,又不能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所帮助。我认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应当做到切口小,针对教学目标,富有思考与辨析内容。
  在此,我把自己提出的问题限制在教材中要学生知道“是什么”的问题,探究它的“为什么”和“真是这样吗”。
  1.关于沉浮子的原理。《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是“笔帽内的空气被压缩,笔帽内进了更多的水,笔帽重量增大了,才使‘潜艇’下沉”。但笔帽的下部是敞开的,水从下部进去,真会增加笔帽的重量?
  2.关于碘液与淀粉混合后的变化。为什么会变成蓝紫色?是碘液变色了还是淀粉变色了?或两者同时变成蓝紫色?
  3.关于大小不同的两个气球相通后的变化。为什么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此外还有不少问题,如:
  在淀粉糊里加进唾液,摇晃几下后,再滴入碘酒,就不会变色了?
  有人说,氧气是易燃物,又有人说,氧气是助燃物,还有人说氧气支持燃烧、参加燃烧,等等。这些说法的区别在哪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怎样?
  ……
  以上问题都是在教学中引发的,“因为时间和其他条件有限”(套用一些老师对学生说的话),我只能探究第一个问题。
  二、分析与假设
  对问题做出分析,提出假设,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和概念系统之上的,是对问题研究中方向和本质的预设。
  ※沉浮子为什么能在水中沉浮?
  有人把沉浮子与潜水艇的原理归为同一类,其实是不对的。沉浮子有两类,分为敞口式和封闭式。
  敞口式沉浮子
  开口朝下,水能从下部自由进出。教材上的笔帽沉浮子就属于这一类。水的重力没有作用在沉浮子上,因此水的进出不会改变沉浮子的重量。随外部压强变化,沉浮子内空气的体积发生变化,即排开水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变化。还有一种敞口式沉浮子有所不同,有底,在体壁侧面打洞,水的重力作用在沉浮子上。水随着压强变化而进出沉浮子,影响沉浮子升降的因素既有内部空气体积变化形成的浮力变化,又有水的增减形成的重量变化。
  封闭式沉浮子
  用盖有软盖的瓶子或软塑料盒做成,全封闭,与外部没有物质交流。内部水的重力作用在沉浮子上,但水的多少不发生变化,所以重量也不发生变化。沉浮子的软性部分随外部压强变化发生变形,即排开水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变化。
  潜水艇
  艇体是钢性的,在水中体积不变,因此受到浮力大小也不变。通过密封式管道与外界进行水体流通,水的重力作用在艇体上。随着艇内水的增减,艇体的重量发生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得出结论(不是假设):沉浮子的沉浮主要是由于它排开水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所受浮力大小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潜水艇的沉浮是艇内水的增减造成艇体重量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三、搜集证据
  科学探究的关键之处是拿出确凿的证据。如何取得证据,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途径。
  对于沉浮子的问题,我目前难以用实验方法证明,主要是没有测量有关体积、重量细微变化的仪器。但我认为,前面的逻辑推理分析是建立在已有证据和概念基础之上的,已经说明了其中的原理,这也是某种情况下的探究途径。当然,这样的结果是阶段性的,有待实验的证实。
  四、交流与评价
  探究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关于沉浮子的力的分析,我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概念系统进行的逻辑推理,尚未取得证据。关于碘遇淀粉变色的问题,我是查找资料,是别人在证据基础上所做的结论,那么,别人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先进性如何,就决定了我的结论如何。因此,我们设计学生研究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即现有条件与学生基础。
  只有教师亲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体验、感悟探究的核心思想,并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层次探究,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尝试探究,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探究欲望,未来科学家将在他们中诞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其后续课程学习至关重要。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针对医学院校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教学现状 对策  医用化学是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专业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融合了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大部分内容。医用化学以化学为基础,将一些重要知识渗透到医学中,目的是让学生掌
生产农具是我们祖辈在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中发明创造的文化资源之一,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机械化农耕的替代,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正一点点地面临消失的危险,怎样在使用现代化农耕
摘 要: 本文针对何谓现代学徒制,国外现代学徒制,以及我国目前职教状况进行分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汽车人才培养模式,从机制构建、招生招工制度、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学徒制 汽车人才 培养模式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德国在二战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职业院校学生一半时间
摘 要: 绘画心理疗法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主要论述了绘画心理治疗的概念、特点、其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和具体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关键词: 绘画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咨询 课程教学  目前,绘画心理疗法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心理治疗方法,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在心理学专业课程团
摘 要: 各个地方和民族的音乐都有其典型性的音乐风格、特点,教师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地方、民族音乐内容的运用,不同民族作品的引入、方法的尝试,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运用地方、民族音乐内容设计校本课程和组织相关课后兴趣小组,从而达到传承民族文化、丰富课堂、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民族地方音乐文化 传承 发展  民族、地方音乐是个很大的概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瑰宝,而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合理化是提高药效、较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途径,科学的炮制方法不仅需根据长期中药学经验积累和实践,还需明晰炮制过程
摘 要: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都是以德育和专业并行的方式进行,服装市场的崛起意味着服装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全面培养和全面发展显得日益重要。教师通过服装专业课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的不断探索和了解可以得知,只有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日常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服装专业课 德育渗透 中职教育  随着新式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的不断
摘 要: 目前我国中学生厌学问题严重,而要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探讨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身原因,包括学习动机不正、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等。另一类是外部原因,包括学校教育中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社会不良影响等。那么,要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学生自身及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中学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剧变阶段
摘 要: 中职院校为了使学生参加工作后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教师逐渐开始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情境和案例分析是其中两种十分有效和直观的教学方法。本文就这两种教法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具体分析,展示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情景演绎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会计教学  近年来,学生通过传统教学方法仅学会会计理论知识,对实账操作流程并没有掌握,如讲授现金支票的
摘 要: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利用预设和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抓住作业的细节,创造学生表现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向上。利用学科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借助社会网络的力量鼓励学生前行。  关键词: 评价 学习兴趣 正能量  教育改革自上世纪末如火如荼地进行开始,无论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其核心的问题始终离不开课程改革和学生评价。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