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创作的道路各有不同,有阳关道,有独木桥,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体现了艺术创作的繁荣。“和而不同”不仅适应着丰富多彩的精神需要,同时也给画家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我长期从事花鸟画创作,除深入生活感受自然之外,在创造自己的笔墨节奏上也作出了很多努力。由于我所从事画科的独特性和个人性格所致,在创作上我始终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无论大写意、小写意、工笔、指画,兴之所至,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虽然我坚信花鸟画“能自娱方能娱人”的道理,但这并不妨碍在创作上作艰苦的探索与努力,所谓“得之需苦,出之需甘”,要始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始终不断地研究古今画家及当代同道的长处,不与人争高下,这就是我轻松游戏的心态。
中国画的发展同中国的书法、篆刻、诗词、戏剧、建筑一样,都基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它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审美理念。纵观中国数千年的艺术理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总的一点还是离不开艺术辩证法。我们的先人认为宇宙是由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组成的一个整体,而“太极”这一图式恰恰朴素而本质地表现了宇宙生命的根本规律。它用一条具有运动感的“S”线把画面分为阴阳交互的两极,并围绕一个中心,回旋不息,形成一虚一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无相生,左右相倾,前后上下相随的一种核心运动。在这种规律指导下衍生的形象、笔墨、虚实、节奏,正是作品内在的生命力(气韵)的体现,体现的是一种对立和谐的整体节奏。
中国画和书法同是一种空间的创造。书法是一种类似音乐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线形之美,是感情和人格的表现,每个字通过点画构成一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若字写得好,用笔得法就能创造出一幅有生命有空间的艺术品。若字与字、行与行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前后相承”,这幅字就是生命之流。所谓气势、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书法的这一空间意境的要素,因为一切动作都以空间为条件。同样,画境与书境相通,在白纸上,一笔下去,犹如“禅机一棒,粉碎虚空”,由此笔笔相随,笔笔相生,在自由的空间里使感情通过笔墨得以更好的发挥。因此在花鸟画创作上,我喜欢简洁利落的京剧式表现。由于花鸟画创作并非仅限于表现自然本身,更多的是以花鸟为媒体,“缘物寄情”、“借题发挥”来表达画家的人格感情和审美情趣,这就大大超出了对花鸟本身的描写。因而一片春色可以寄托于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在一花一鸟中,我们可以发现无限,表现无限。它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是空灵的,但又不是极写实的,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充满了静气,总之它应该是最超越自然、最近切自然、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本身。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皆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生妙境。”这种传统的空间处理方法,不仅使画面更加空灵,同时也给欣赏者留有更多的联想空间。
我从事绘画已有半个世纪,在创作中我更倾向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而中国的笔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极好手段,因此,我追求单纯,却在丰富上下功夫;追求雄浑,却在含蓄上下功夫;追求静境,却在笔墨灵动上下功夫;追求充实,却在虚白处下功夫;追求骨力雄强,却在水墨晕章上下功夫。画家的道路漫长而修远,要过写实、传神、妙悟三关,要走过由生到熟再到生(天趣)的三个阶段,这是画家综合修养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丝毫勉强不得,而真能达到最高境界的画家却是少而又少的。艺无止境,过去的就过去了,至于以后如何还是个未知数,不去想它。我只重视现在,把创作过程当成一种磨练,一种享受,至于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有,那就是按照自己对美的理解,尽量画得比过去好一点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