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浮沉于法世的灵魂在震惊中得到洗涤,使可能堕落的精神获得一种向上奋进、珍惜生命的力量。中学生肖敬研究防治青少年自杀的故事
“是你让我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让我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谢谢你。”
这是一名河南女孩给湖南省醴陵市醴泉高级中学学生肖敬发来的短信。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肖敬热心于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他通过网上论坛、热线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向人们宣传介绍预防自杀的知识;他自费拜访专家学者,写信给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两年来,他已成功说服了余人放弃自杀的念头。同时,他发起了“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这项活动已在一些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则报道引发关注
2003年12月6日,正在醴陵一中读高二的肖敬看到一则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某大二男生跳楼身亡。这消息让肖敬感到无比震惊,有着大好前程的大学生为何要放弃生命?他的心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自此,肖敬开始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随着对相关资料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肖敬发现青少年自杀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资料显示,地球上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在15岁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首个死因。而且,青少年自杀似乎还有增长的趋势,并呈低龄化特征。肖敬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个防止青少年自杀的有效途径。
自费拜访专家学者
从此,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肖敬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从报纸、杂志、网络上四处搜集相关案例,广泛阅读心理学书籍。他发现,容易引发青少年自杀的因素有理想信仰危机、情感危机、考试升学压力、抑郁症、亚健康等等。为此,他先后在学校组织了20多次情景剧、主题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生活的可爱。2004年4月,肖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即联合同学开展旨在帮助更多同龄人走出自杀阴影的“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以防治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网站。当年暑假期间,他自费前往北京、武汉、长沙等地,拜访了北大、清华、北师大、武大等高校的十几位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学者,向他们请教关于防治青少年自杀的经验和策略。这些专家学者很多人与肖敬素不相识,有的只是在电话或邮件上联系过,但他们对肖敬的来访都非常欢迎,并对其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厚灿还欣然为“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题词:“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共享七彩人生。”海南省海口市一位中学校长在得知这一活动的消息后,主动与肖敬联系,要求将该校作为活动联系点。如今,在肖敬的努力下,“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已在新疆、甘肃、四川、海南等地设立了多个联系点。
劝说十余人放弃自杀的念头
在开展自杀干预研究的同时,肖敬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开设了网上论坛,并通过热线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向人们宣传介绍预防自杀的知识。期间,一些有过自杀念头的青少年及其家长通过不同方式与肖敬取得联系,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与绝望,并寻求帮助。肖敬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自杀危机干预知识,竭尽全力劝说他们,鼓励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两年多来,先后有十几名同龄人经过肖敬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去年,武汉某大学一名毕业生,因找工作受挫,加上母亲在前几年自杀,对生活失去信心,并制定了自杀计划。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陆肖敬的网上论坛,并联系上了肖敬。肖敬多次通过电话和QQ聊天,了解其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向他推荐了一些励志书籍,并鼓励他端正心态,积极面对人生。这名大学生最终走出心理阴影,放弃了自杀计划,并如愿以偿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前不久,一名河南女孩,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男朋友又离自己而去,绝望中的她认为生活已无可眷恋,有强烈的自杀倾向。经沟通后,肖敬发现她喜欢诗歌,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巧妙的心理暗示,并引用积极向上的诗句,慢慢引导她认识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后来,这个女孩给肖敬发来短信,表示不想自杀了。
肖敬说,每当自己成功说服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同龄人时,有欣慰,也有焦虑。欣慰的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得到拯救;焦虑的是,自己的能力太弱小,还有太多的人得不到帮助。肖敬还说起一件令他感触颇深的事情:2005年2月,一名年轻女子因感情问题在醴陵西山大桥上准备自杀。得知消息的肖敬急忙赶过去,这时现场已经围了很多人。肖敬想走上前做劝说工作,但因现场已被警方封锁而无法靠近。当时,一些人还出言刺激该女子。最后,年轻女子就真的跳下去了。肖敬遗憾地说,当时该女子在桥上已经站了半个多小时,从心理学上说,超过10分钟,一个人的心理就开始稳定,这时候非常有利于做危机干预。如果在场的人知道这些知识,及时劝说,也许她的生命就不会消失。
编写防治青少年自杀的“专著”
参照各种资料,肖敬还编写了一本名为《浅谈生命教育》的小册子。在这本3万多字的册子中,包含有“青少年自杀现状”、“青少年自杀心理”、“中国青少年自杀与社会化研究”、“青少年自杀与生命教育”、“青少年自杀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感于国内青少年自杀问题的严峻性,2005年11月,肖敬写了一封长达3万多字的信寄给国家有关部门。在信中,他呼吁建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今年元月,国家有关部门对该信作出重要批示,称“关爱生命、关爱特殊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学校、团组织应有的职责,有关部门对来信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
今年5月,肖敬积极筹划的中国第一个以防治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茉莉花”论坛成功开通,开设这个论坛的目的在于“创建沟通平台,关注生命个体,正视心理危机,重塑健康人生”,创造一个非学术性的心理危机和自杀探究与干预的民间公益平台。肖敬说,他已经向国内一些知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发出邀请函,一些专家已经明确答复将参加论坛。通过这个论坛(www.gasmwlx.com),肖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薛拥祥:ym95@126.com
“是你让我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让我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谢谢你。”
这是一名河南女孩给湖南省醴陵市醴泉高级中学学生肖敬发来的短信。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肖敬热心于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他通过网上论坛、热线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向人们宣传介绍预防自杀的知识;他自费拜访专家学者,写信给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两年来,他已成功说服了余人放弃自杀的念头。同时,他发起了“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这项活动已在一些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则报道引发关注
2003年12月6日,正在醴陵一中读高二的肖敬看到一则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某大二男生跳楼身亡。这消息让肖敬感到无比震惊,有着大好前程的大学生为何要放弃生命?他的心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自此,肖敬开始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随着对相关资料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肖敬发现青少年自杀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资料显示,地球上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在15岁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首个死因。而且,青少年自杀似乎还有增长的趋势,并呈低龄化特征。肖敬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个防止青少年自杀的有效途径。
自费拜访专家学者
从此,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肖敬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从报纸、杂志、网络上四处搜集相关案例,广泛阅读心理学书籍。他发现,容易引发青少年自杀的因素有理想信仰危机、情感危机、考试升学压力、抑郁症、亚健康等等。为此,他先后在学校组织了20多次情景剧、主题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生活的可爱。2004年4月,肖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即联合同学开展旨在帮助更多同龄人走出自杀阴影的“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以防治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网站。当年暑假期间,他自费前往北京、武汉、长沙等地,拜访了北大、清华、北师大、武大等高校的十几位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学者,向他们请教关于防治青少年自杀的经验和策略。这些专家学者很多人与肖敬素不相识,有的只是在电话或邮件上联系过,但他们对肖敬的来访都非常欢迎,并对其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厚灿还欣然为“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题词:“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共享七彩人生。”海南省海口市一位中学校长在得知这一活动的消息后,主动与肖敬联系,要求将该校作为活动联系点。如今,在肖敬的努力下,“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已在新疆、甘肃、四川、海南等地设立了多个联系点。
劝说十余人放弃自杀的念头
在开展自杀干预研究的同时,肖敬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开设了网上论坛,并通过热线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向人们宣传介绍预防自杀的知识。期间,一些有过自杀念头的青少年及其家长通过不同方式与肖敬取得联系,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与绝望,并寻求帮助。肖敬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自杀危机干预知识,竭尽全力劝说他们,鼓励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两年多来,先后有十几名同龄人经过肖敬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去年,武汉某大学一名毕业生,因找工作受挫,加上母亲在前几年自杀,对生活失去信心,并制定了自杀计划。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陆肖敬的网上论坛,并联系上了肖敬。肖敬多次通过电话和QQ聊天,了解其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向他推荐了一些励志书籍,并鼓励他端正心态,积极面对人生。这名大学生最终走出心理阴影,放弃了自杀计划,并如愿以偿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前不久,一名河南女孩,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男朋友又离自己而去,绝望中的她认为生活已无可眷恋,有强烈的自杀倾向。经沟通后,肖敬发现她喜欢诗歌,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巧妙的心理暗示,并引用积极向上的诗句,慢慢引导她认识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后来,这个女孩给肖敬发来短信,表示不想自杀了。
肖敬说,每当自己成功说服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同龄人时,有欣慰,也有焦虑。欣慰的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得到拯救;焦虑的是,自己的能力太弱小,还有太多的人得不到帮助。肖敬还说起一件令他感触颇深的事情:2005年2月,一名年轻女子因感情问题在醴陵西山大桥上准备自杀。得知消息的肖敬急忙赶过去,这时现场已经围了很多人。肖敬想走上前做劝说工作,但因现场已被警方封锁而无法靠近。当时,一些人还出言刺激该女子。最后,年轻女子就真的跳下去了。肖敬遗憾地说,当时该女子在桥上已经站了半个多小时,从心理学上说,超过10分钟,一个人的心理就开始稳定,这时候非常有利于做危机干预。如果在场的人知道这些知识,及时劝说,也许她的生命就不会消失。
编写防治青少年自杀的“专著”
参照各种资料,肖敬还编写了一本名为《浅谈生命教育》的小册子。在这本3万多字的册子中,包含有“青少年自杀现状”、“青少年自杀心理”、“中国青少年自杀与社会化研究”、“青少年自杀与生命教育”、“青少年自杀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感于国内青少年自杀问题的严峻性,2005年11月,肖敬写了一封长达3万多字的信寄给国家有关部门。在信中,他呼吁建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今年元月,国家有关部门对该信作出重要批示,称“关爱生命、关爱特殊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学校、团组织应有的职责,有关部门对来信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
今年5月,肖敬积极筹划的中国第一个以防治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茉莉花”论坛成功开通,开设这个论坛的目的在于“创建沟通平台,关注生命个体,正视心理危机,重塑健康人生”,创造一个非学术性的心理危机和自杀探究与干预的民间公益平台。肖敬说,他已经向国内一些知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发出邀请函,一些专家已经明确答复将参加论坛。通过这个论坛(www.gasmwlx.com),肖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薛拥祥:ym9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