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磋商按下重启键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大阪举行会晤

  谜底保留到了最后一刻,今年5月中旬以来陷入僵局的中美经贸磋商得以重启。6月29日,日本大阪G20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双方同意,中美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特朗普表示,“美方将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关税。希望中方能从美国增加进口。美方愿同中方达成彼此都可接受的贸易协议,这将具有历史意义”。
  如同“昨日重现”。G20峰会再次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的节点。去年12月底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为当时升级的经贸摩擦按下暂停键。美国承诺不对中国商品加征新的关税后,两国谈判团队展开密集磋商。今年5月初中美谈判遇挫,美国启动对中国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谈判的起点更高(已经进入协议文本磋商阶段),难度更大(双方分歧公开化)。

为何重启


  G20峰会能成为机遇,关键的原因在于中美两国。两国领导人同意在G20峰会上会面,表明双方都有缓和经贸摩擦的意愿。虽然特朗普多次声称自己对目前的状况(保持关税)感到满意,但如果真那么“满意”,为何也很着急?6月18日,特朗普主动致电习近平主席,称“美方重视美中经贸合作,希望双方工作团队能展开沟通,尽早找到解决当前分歧的办法。”在这个电话之前,国际舆论一直在猜测,大阪G20峰会能否继去年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之后,再次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缓和的机遇之窗。
  那个电话后数小时,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正式宣布参与连任竞选。在集会讲话中,他再次提到美中之间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称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解决问题就需要继续谈判。在正式宣布连任竞选前主动致电中国领导人,以此“暗示”美中经贸磋商将重启,特朗普显然是想向选民传递信息:他正在“解决”美中贸易问题。对于特朗普来说,这么做有竞选压力的因素。目前,特朗普的民调落后于5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与民调最高的拜登之间的差距高达10%。
  压力不只是抽象的自我感知,而是美国经济的现实。6月18日那个电话前一天,特朗普政府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的计划,进入美国贸易代表处召集的听证会程序。此前,美国舆论普遍猜测,听证会还未举行,结果就已经注定,即加征关税将遭遇强烈反对。事实印证了猜测。在6月17日至21日、24日至25日两轮听证会上,来自美国企业界的314名发言代表中,303名反对加征关税,占比96%。6月24日,美国参议院召开的关于关税的听证会上,50位受邀企业代表中,有47位反对加征关税。
  为何会遭遇如此强烈的反弹?因为与此前对中国2500亿美元加征的关税不同,拟定中的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绝大多数都是日常消费品和中间商品。如果这个加征关税的决定落地,会让普通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物价上涨,会让抗压力弱的中小企业感受到压力。美国全国零售商联盟6月21日在听证会上出示的文件显示,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多花122亿美元以上。
压力不只是抽象的自我感知,而是美国经济的现实。

  “不能用爱国主义买单”,这是美国农业部长桑尼·佩杜特向特朗普传递的信息(特朗普在提到美国农民时,总会加上“爱国”这个修饰语)。佩杜特说,他已经告诉特朗普总统,美国农民已经成为美中贸易战的牺牲品,“总统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正在设法向农民提供补贴”。但补贴只是权宜之计,这是常识。冷战初期,苏联曾是美国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为了配合冷战遏制政策,美国限制对苏农产品出口。自那以后,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美国农产品再也没有在市场上恢复元气。永远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才是美国农民最担心的。
  受伤的不止是美国农民。一旦特朗普决定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那意味着所有中国输美商品都将处于加征之列。此前,美国为了避免伤及自身会列出一些豁免商品。“全覆盖”意味着列出豁免清单更难。这个清单越短,对美国自身的伤害越大;这个清单太长,可能又达不到特朗普政府所希望的施压效果。美国《国会山》报的文章称,如果像特朗普威胁的那样对中国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那将惩罚那些目前还未感受到贸易战影响的消费者,而对美国经济的伤害,可能让他特朗普2020年连任无望。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与中美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是一个客观事实。中国不想升级贸易摩擦的意愿毋庸置疑。中国接住特朗普抛出的橄榄枝,对经贸磋商按下重启键,既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是负责任大国的体现。正如习近平在与特朗普通话时所说,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要共同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达成积极成果,为全球市场注入信心和活力。

态势已变


  虽然经贸磋商重启,但未来谈判的进程仍将充满不确定性。与2018年12月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期间中美领导人会晤时相比,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情况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从微观层面说,此前的谈判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双方的不信任感。而在宏观层面,中美关系整体上仍处于继续下滑的通道,这又助长了双方的不信任感。
  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后,虽然特朗普以暂停提升关税开启了美中经贸磋商,但此后“孟晚舟事件”开始发酵。在经贸领域之外,美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压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并公开施压盟友在中美间“选边站”,营造中美“科技冷战”的态势。特朗普本人及其政府高官,毫不避讳逼外企离开中国的企图,甚至有追求中美经济、科技“脱钩”的意图。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務主任基伦·斯金纳,以“文明冲突”的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的言论,即便不是政府立场,也可能反映出这样一种倾向,即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在升级对抗上“无上限”,在手段上“无下限”。这意味着在中美较量中,美国可能不太在乎“双赢”,而是愿意接受“互损”—只要中国的损失更大。特朗普多次声称贸易战让中国经济下滑,其背后意图不容忽视。   制造业衰落的“铁锈地带”是特朗普的基本盘,他多次指责中国导致了美国就业岗位流失,承诺要迫使制造业回流。这个竞选策略在2016年大选为其加分不少,但在经济逻辑上却站不住脚。目前美国失业率处于历史低点,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呈现的是“充分就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即便回流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撑。特朗普身边的经济顾问,不会不明白这个浅显的经济逻辑。
  所以,与中国的经贸磋商,如果特朗普政府真有达成协议的希望,在这个希望之外还会有另一个意图,那就是遏制中国经济的竞争优势。这种遏制反映到政策上就是战略竞争。战略竞争源于“战略互疑”。2013年中国学者王缉思与美国学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提出中美“战略互疑”的概念,即“双方在长远意图方面互不信任,即认为对方国家实现其长远目标,是要以本国的核心发展前景和利益为综合代价的”。
  这种“战略互疑”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初露苗头,但特朗普入主白宫后达到了新的高度。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成员纳瓦罗和莱特希泽,长期以来都坚持一个观点: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美国犯下的错误,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以美国经济衰落为代价的。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行为,很难不让人得出美国在遏制中国的结论,而这又会侵蚀中国对美国的信任。战略竞争升级、战略互疑增加,是未来中美经贸磋商面临的新态势。
  态势出现变化的另一个表现,是中美都在经贸领域之外布局。针对美国把越来越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禁止交易的“实体清单”的做法,中国首次推出了自己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在中国暗示将对美国打“稀土牌”之际,美国商务部发布关于稀土的战略报告,试图在政策上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针锋相对意味着对抗的升级,而对抗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可能把对抗制度化。这种态势导向的结果就是中美都为“持久战”作准备。

前景不容乐观


  “我对中国没有敌意,希望两国关系越来越好。”特朗普这话真实性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任何政策倾向都是“可逆”的。虽然他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按下暂停键,但他并没有像上次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期间那样对暂停设时间限制。这可能表明美国在为经贸磋商的长期化作准备,也可能是因为特朗普想避免受制于2020年大选这个时间“大限”。因为不设时限,他是否以及何时加征关税的回旋余地就更大。
在某些学者看来,虽然特朗普政府在挑起战略竞争,但事实上他并没有系统的对华政策。

  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未来中美谈判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难想象,特朗普政府目前仍在评估已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影响。如果在2020年前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扩大,或者美国经济出现衰退,那很可能迫使特朗普做出改变,打消继续加征关税的意愿,甚至还可能在取消已征关税上有所动作。二战结束以来,还没有哪位在任美国总统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赢得过连任。
  反之,如果已加征的关税影响“可控”,那很可能激发特朗普继续加征关税的动机。比如,在2020年大选投票前某个时间点宣布加征关税,这样一来,即使他知道会影响美国经济,但效果的显现也是大选结果出炉后的事情。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美国政治中对华强硬是可以获得政治加分的。对于自诩为“关税人”的特朗普来说,加征关税的“强硬效果”无疑是最明显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共和党推动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了经济大萧条。那时,共和党的主流看法是“关税是国家经济持续繁荣的必不可少的原则”,那是个经济自由主义理念退潮的年代。如今,特朗普对关税的钟爱,也需要放在目前新自由主义退潮的背景下来看。换句话说,对特朗普加征关税冲动的制约,已经因全球化动能的减弱而减小。而从美国国内的角度看,关于关税的争论在美国政治中还尚无定论。
  当然,中美经贸磋商前景不明,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关系前景的不确定性。经贸合作从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变成两国角力的主战场,本身就说明双边关系在经历质变。但在某些学者看来,虽然特朗普政府在挑起战略竞争,但事实上他并没有系统的对华政策。美国学者傅立民(Chas W Freeman)认为,如今在华盛顿,已经不存在井然有序的政策过程,所有参与國际事务的部门和机构,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都在各行其是。“总统掀起了一场毫无组织纪律的突击行动。他显然认为,这会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从而令中国屈服于自己的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要求。”
  事实终将证明,特朗普是错的。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27日,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党内初选参选人辩论进入第二天,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左)和民主党候选人桑德斯同台  “让我们一起维护美国的伟大(Keep America Great)!”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特朗普于现场2万多粉丝的欢呼声中正式宣布谋求连任。一周后,同样在佛罗里达,他的民主党对手们参加了第一轮党内初选电视辩论。由于人数过多,候选人们被分成两场参辩,每场各10名候选人
人工智能是下一个技术前沿,而且具备缔造或打破世界秩序的潜力。人工智能革命既可以让“数十亿底层民众”摆脱贫困,让那些失去效能的机构得以革新,也有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导致不平等状况恶化。而最终的结果,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引导这些未来的变革。  不幸的是,人们在引导技术革命方面一直都表现拙劣。以互联网为例,它对世界各地的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我们的沟通,工作和消闲方式,但同时也搅乱了某些经济部门,强行
2019年10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对他的弹劾调查进行抨击  特朗普7月25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番通话,所触发的弹劾调查正在将美国推向宪政危机。  “或许我们应该弹劾他们(国会民主党人),因为他们在撒谎,他们在对我们的国家做非常糟糕的事情。”10月12日,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这样说。他还威胁要起诉“设计骗局”的议长佩洛西,以及事先与举报人有过间接沟通的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亚当·希夫。根据
2019年10月29日,列车从广西宾阳县古辣镇丰收的稻田间驶过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围绕制度展开的治理现代化进程,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社会的未来面貌,因此也与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追求善治,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社
几次与香港黑帮成员街头斗殴、被打得落花流水后,14岁的李小龙开始学习功夫。  那是1955年。刚经历了大量难民涌入的香港,人口激增至220万,即使李小龙家境富裕,也免不了要在放学后卷入因龙蛇混杂带来的帮派冲突。  李小龙的决定开创了一个电影时代。在叶问的指点下,他的一些动作堪称完美,比如截拳和跳跃踢。1973年,美国华纳电影公司和李小龙共同拍摄影片《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
茅洲河上赛龙舟。  2018年6月5日上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廣东省环境保护厅和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坚决打赢广东碧水攻坚战”广东省纪念2018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公益宣传活动如期在深圳宝安燕罗湿地公园举行。这是广东省“六·五”世界环境日公益宣传活动的主会场,把主会场设在茅洲河畔的燕罗湿地公园寓意深刻,充分彰显了深圳市治水提质的
为什么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或落地签待遇的国家,1/3左右是人口少于100万的“超级小国”?  原因不难猜,小国利用旅游业增收,自然要给游客“说走就走”的便利;而“寡民”的好处在于,偷渡客不愿留、留不住。如果是大国免签或落地签,偷渡客回旋的空间大,而非旅游区不乐意承担寻人成本,相关政策就落实不了。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最新统计,全世界约有40个国家人口少于100万(人口最少的是梵蒂冈,842人)。这些
匆匆趕来的王洛勇,身着休闲运动装,背着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登山包,再普通不过。但朴素的着装,掩饰不住百老汇男主角的风姿。  “怎么样?一路赶来顺利吗?”一坐下,他传递过来的是关切。嘴角轻轻上扬,眼睛睁得圆圆的,期待答案的样子像个十几岁的大男孩。  在电视上,他是《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是《虎啸龙吟》里的诸葛亮,演技精湛;在美国百老汇的舞台上,他是“百老汇亚洲第一人”,光环耀眼;在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随着城市群建设目标逐渐明确,中心城市也随之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各级政府普遍担心,区域经济一体化真的会带来美好的未来吗?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小城市而言,中心城市的扩张不是会伴随着越来越严重的“虹吸效应”吗?  先看数据,最近我和我的团队研究了珠三角城市之间的经济和人口布局,发现城市之间GDP规模的差距在2003年之前是上升的,之后趋于平稳。城市之间人口规模的差距
2020年12月5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特朗普从白宫出发前往佐治亚州参加集会  12月8日,由美国国会两党重量级议员组成的“总统就职典礼联合委员会”,因为3比3投票僵局,无法确认拜登赢得大选。特朗普团队发声明说,本次选举争端显然要持续到一贯的12月8日“安全港期限”以后。  特朗普早前在被记者追问如果输掉选举人团投票(预计12月14日举行)会否离开白宫时,作了肯定回答,那么其团队现在援引2000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