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范老师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我小学三年级时我们几个女生和范老师的合影。虽然25年过去了,范老师当年的音容笑貌还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我今生最难忘的恩师。
  范老师是我小学三到五年级的班主任和数学、体育老师。
  当时我们村有一个小型水力发电站,仅够全村人晚饭时照明和学校晚自习供电。我们学校是完中,有小学,也有中学。平时只有初中上晚自习,小学不上,可我们班破例上晚自习。每晚范老师给我们抄10道典型数学题,我们做完题后他再讲,讲完后我们常合唱歌曲或做小游戏。当时,农村文化生活极其贫乏,一年只有两三次看戏或看电影的机会。每到那时,十里八村的大人小孩都会早早到场占个好位置,而我们总是上完晚自习后和范老师一起去。路上,范老师会给我们讲故事。我们从没讨厌过这多加的自习课。
  范老师平时十分注意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和专心听讲。不记得当时有课外作业,只记得五年级时有一本200多页厚的应用题集,好多老师也有被难住的题,而我一题不落地全部吃透。还记得夏日午后,我和一个要好的同学常到学校旁的小溪边,坐在树荫下的石头上,双脚伸到水里想数学题。说“想数学题”,是因为一道应用题,我们不用纸和笔就能算出最后得数。
  范老师热爱文学,管理着学校的图书。他常把自己练笔的小说、散文读给我们听,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写的关于农村看电影的情景和青年男女羞答答交往的故事。他还用白纸给我们每人办了一张借书证,这使我在报刊贫乏的年代,有幸结识了《少年报》《少年文艺》《儿童画报》等优秀儿童读物,受益无穷!
  岁月如水,和范老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了,而这张照片,我会视为珍宝,永远珍藏。
其他文献
以淮北朱庄矿Ⅲ628综采工作面底板灰岩水突水淹面事故为案例,分析了6煤赋存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6煤底板"四带"划分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认为,造成突水的主要原因是由工作面
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南岸岸壁保护工程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连接响螺湾商务区与于家堡商务区穿越海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在海河两岸的主体与海河之间进行格构式地
要发现真问题,既需要新闻敏感.发现问题的典型表现,还需要把握问题背后的系统性原因。2018年,大众日报先后三次组织记者同时暗访全省17地市政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1
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有大面积的多年冻土分布,其适宜的温压条件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在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区木里煤田多年冻土层煤炭地质勘查施工中,发现天
科学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重要前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因而也就十分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部分教师认为只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才是精彩的。显然,这种认识带有片面性。那么,怎样看待“预设”与“生成”这一教学中的矛盾呢?笔者认为: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杂乱无章;没有了“生成”,“预设”也变成了教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
传统教学以课本为“圣旨”,严格按照教材组织教学。但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材编写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往往使教材呈现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学习内容上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在知识编排上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不协调,使教材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