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标理念使用数学新教材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以课本为“圣旨”,严格按照教材组织教学。但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材编写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往往使教材呈现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学习内容上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在知识编排上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不协调,使教材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挑战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活动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新课标理念摈弃了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的观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提倡“体验课程,开发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使用教材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更新。本文着重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谈谈我们坚持新课标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努力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有意识地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使现实问题数学化。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加明白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如教“两位数中减法口算”这一内容时,我们设计学生逛超市买学习用品的教学实例,提供学生学习用品的单价,让学生选择用品,计算应付的钱、找回的钱、欠缺的钱,允许学生讨论如何利用不同的学具(小棒、计算器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活生生的问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
  
  二、开发教学内容的兼容性
  
  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的知识,而是更广阔背景下的关于数学的知识,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们认为,这需要有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大课堂教学观,要重视在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自然地渗透“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育人因素。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必须以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为基点,向各类学科辐射,使学生通过多种感知途径有效地进行学习,使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如教“钟表的认识”这一内容时,课将结束时教师问道:“你能将你收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古诗或谚语告诉大家吗?”学生畅所欲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而且从古人优美的诗句中受到了深刻教育。又如教“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这一内容时,学生面对题目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教师说:“谁会讲‘乌鸦喝水’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恍然大悟,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这里,教师机智巧妙地将语文课的内容引用于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点拨和启发作用。在开放式教学中,数学不再是纯数学了,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辐射到有关学科,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营养。
  
  三、加强教学内容的灵活组合
  
  开放式课堂教学从“以本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进行,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传递教材。因此,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组合,效果甚佳。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乘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先让学生谈一谈对乘法的理解。这样做,紧密结合学情,打破了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呈现顺序,找到了一种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落实新课标理念,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让学生参与学习材料的选择
  
  目前,大多数教学内容是教师事先确定好的,教什么、练什么由教师一锤定音,学生没有参与选择的权利。要真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体现教学的人本观念,就应该使学生享有参与选择学习材料的权利。我们在开放式教学中,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甚至自己提供学习材料。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没有准备练习题,课堂上让甲组给乙组设计练习题,乙组给丙组设计练习题。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积极性很高,习题内容由课内扩展到课外。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五、适度引入开放性习题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其信息的多元化、结论的不确定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热情,并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开放性习题是开放性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新教材中已经适当地编排了一些开放性习题,如游乐园购票问题、租车方案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适当编排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责 编 海 宇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我们面向新世纪教育的战略选择: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是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践证明,任历史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
以淮北朱庄矿Ⅲ628综采工作面底板灰岩水突水淹面事故为案例,分析了6煤赋存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6煤底板"四带"划分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认为,造成突水的主要原因是由工作面
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南岸岸壁保护工程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连接响螺湾商务区与于家堡商务区穿越海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在海河两岸的主体与海河之间进行格构式地
要发现真问题,既需要新闻敏感.发现问题的典型表现,还需要把握问题背后的系统性原因。2018年,大众日报先后三次组织记者同时暗访全省17地市政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1
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有大面积的多年冻土分布,其适宜的温压条件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在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区木里煤田多年冻土层煤炭地质勘查施工中,发现天
科学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重要前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因而也就十分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部分教师认为只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才是精彩的。显然,这种认识带有片面性。那么,怎样看待“预设”与“生成”这一教学中的矛盾呢?笔者认为: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杂乱无章;没有了“生成”,“预设”也变成了教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