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现在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
  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仍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和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發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
  2. 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
  3.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就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
  5.尝试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本来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
  五、使数学课堂多样化
  1.给学生讲关于数学方面的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鼓舞人、启发人、引导人。从故事中学习并且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有启迪作用。在课堂和课外,我都经常给孩子们讲这方面的故事,让孩子们对古人和科学肃然起敬并且暗下决心争取上进。
  2.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哲学层面的生活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对小学生来说,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就是一种最好的数学学习,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每天作好记录,从学生的记录来看,他们不仅对课本上学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而且还将课本上没学的知识也掌握了。比如象税收、药品的剂量、汽车载重量,加油量和排气量、卫星发射和回收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是他们乐于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其他文献
“课改”这个名词已提出多年,各地教师也积极投身到课改之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有坚持的,也有半途而废的。但不管结果怎样,或多或少都从实践中悟出了课改的一些理念。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是把过去一言堂的沉闷课堂转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者,而是作为一个引领者、参与者去指导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过去教师教,学生被动的
分蘖期主茎与分蘖间联系密切,主茎光合产物主要用于主茎叶片、分蘖和根系的生长。本研究3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徐州26主茎运送到分蘖Ⅰ和Ⅱ的光合产物比例分别为6.15%和5.92%,显著高于9
创建绿色生态课堂,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而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也该倡导“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理念,“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没有挑战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长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聪明综合生成的过程。”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必须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创造、实验、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如果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放开思维,自主学习,就能培养学生流畅变通、
生物学科性质的认识,既存在“生物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此类对学科属性的公然误读,也有近年出现的“强调演绎推理、轻视归纳概括”新时弊。认识生物学概念产生的历史是理解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