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中的百分数问题一直是许多学生考试失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的因素。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及在小学数学中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
百分数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小学数学的难点。本质上说,这部分知识的难度并不大,只是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学生在理解和解题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淆,进而导致解题的正确率不高。因此,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对百分数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效率,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新课标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高,强调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个体学习意愿,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有限,加之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关键
小学数学百分数部分的知识点,教学的关键是保证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及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第一个关键点,是让学生进行预习。在进行新知识的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第二个关键点,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比较难的部分,例如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知识,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采取这样的方式得出的答案,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第三个关键点,是反复地进行练习,通过持续的练习和总结,学生能够逐渐提升对百分数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措施
1.借助单位“1”解百分数应用题
借助单位“1”进行解题,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看对单位“1”是否已知。一般来说,若是已知,则可选择乘法运算;反之,则可选择除法运算。
例1,某地去年的人均获得为9000元,今年的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升了15%,问今年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题干中“比”后面的即是单位“1”,可用乘法运算,即算式为9000+(1+15%)。
例2,某地去今年的人均获得为9000元,比去年提高了15%,问去年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这道题就是典型的单位“1”未知的情况,即去年的收入是未知的。此时可采用除法运算,比去年提高了则采用加法,其算式为9000 (1+15%)。
这两个例题题干很相像,但运算方法却完全不一样,其关键就是充分掌握单位“1”的运用方法,不仅能够快速找到解题方向,还能提高解题效率。
2.借助“比”“是”解百分数应用题
一般来说,在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就有涉及到分数的定义和简单记忆方法,例如分母就是除数,而分子就是被除数等。同样,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a占了b的百分之几”等问题。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应用题,就是“a比b多了(或少了)百分之几”等问题。
例如,求6比5多了百分之几?这类题型一般都需要先算6比5多了多少,再计算多出的属所占的百分比。此题的算式为(6-5) 5。
再或者,问5比6少了百分之几。同样的道理,首先计算5比6少了多少,再计算少的数所占的百分比。其算式为(6-5) 5。学生在解题时要明确数字与百分数之间的区别,切忌将两者互相混淆。
3.保证基础知识的充分理解
小学阶段的百分数部分知识包括了百分数的定义与小数的转换,以及如何运用单位“1”等知识点进行解题。只有保证对基础知识的充分了解,才能在解应用题时迅速找到解题方向。在百分数的定义学习中,教师需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并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与例子相结合进行教学。需特别强调,百分数后面不用带单位。其次,在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时,需要将两者进行适当联系,可引导学生将小数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百分数,并以不同方式进行转换练习,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于单位“1”部分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时候可将其看作是单位“1”等问题。掌握了这几个基本问题,并通过反复练习进行巩固,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得多。
小学数学中的百分数应用题贯穿了小学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和运算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借助单位“1”解决问题、借助“比”等关键解决问题,以及保证基础知识的充分理解等方式,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参考文献
[1]何玲.小学数学解百分数应用题[J].山海经,2016,01:79.
[2]余日敏.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技巧探微——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8:130.
[3]张宾.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技巧探析[J].学周刊,2016,28:105-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 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
百分数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小学数学的难点。本质上说,这部分知识的难度并不大,只是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学生在理解和解题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淆,进而导致解题的正确率不高。因此,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对百分数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效率,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新课标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高,强调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个体学习意愿,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有限,加之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关键
小学数学百分数部分的知识点,教学的关键是保证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及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第一个关键点,是让学生进行预习。在进行新知识的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第二个关键点,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比较难的部分,例如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知识,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采取这样的方式得出的答案,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第三个关键点,是反复地进行练习,通过持续的练习和总结,学生能够逐渐提升对百分数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措施
1.借助单位“1”解百分数应用题
借助单位“1”进行解题,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看对单位“1”是否已知。一般来说,若是已知,则可选择乘法运算;反之,则可选择除法运算。
例1,某地去年的人均获得为9000元,今年的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升了15%,问今年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题干中“比”后面的即是单位“1”,可用乘法运算,即算式为9000+(1+15%)。
例2,某地去今年的人均获得为9000元,比去年提高了15%,问去年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这道题就是典型的单位“1”未知的情况,即去年的收入是未知的。此时可采用除法运算,比去年提高了则采用加法,其算式为9000 (1+15%)。
这两个例题题干很相像,但运算方法却完全不一样,其关键就是充分掌握单位“1”的运用方法,不仅能够快速找到解题方向,还能提高解题效率。
2.借助“比”“是”解百分数应用题
一般来说,在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就有涉及到分数的定义和简单记忆方法,例如分母就是除数,而分子就是被除数等。同样,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a占了b的百分之几”等问题。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应用题,就是“a比b多了(或少了)百分之几”等问题。
例如,求6比5多了百分之几?这类题型一般都需要先算6比5多了多少,再计算多出的属所占的百分比。此题的算式为(6-5) 5。
再或者,问5比6少了百分之几。同样的道理,首先计算5比6少了多少,再计算少的数所占的百分比。其算式为(6-5) 5。学生在解题时要明确数字与百分数之间的区别,切忌将两者互相混淆。
3.保证基础知识的充分理解
小学阶段的百分数部分知识包括了百分数的定义与小数的转换,以及如何运用单位“1”等知识点进行解题。只有保证对基础知识的充分了解,才能在解应用题时迅速找到解题方向。在百分数的定义学习中,教师需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并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与例子相结合进行教学。需特别强调,百分数后面不用带单位。其次,在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时,需要将两者进行适当联系,可引导学生将小数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百分数,并以不同方式进行转换练习,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于单位“1”部分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时候可将其看作是单位“1”等问题。掌握了这几个基本问题,并通过反复练习进行巩固,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得多。
小学数学中的百分数应用题贯穿了小学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和运算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借助单位“1”解决问题、借助“比”等关键解决问题,以及保证基础知识的充分理解等方式,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参考文献
[1]何玲.小学数学解百分数应用题[J].山海经,2016,01:79.
[2]余日敏.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技巧探微——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8:130.
[3]张宾.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技巧探析[J].学周刊,2016,2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