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说是即时性、产出性、创造性的技能,在四项技能中所要求的能力较高。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教学的效果已越来越受到二语学习者的关注和重视。而在口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文章介绍了英语口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给英语口语教学以启示。
【关键词】口语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二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能力。说的能力(即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反映出二语学习者语言的综合理解能力及其反应能力等,在四项基本技能中是最重要的。说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学生通过读和听输入知识、信息和语言,在原有知识与语言的基础上加工、内化、改造,赋予新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输出,方能完成口语的交际任务(刘道义,2015)。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离不开语言,离不开口语交际。二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语言本身的使用。由此可见,口语教学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在口语教学中,仍存在有一些问题,制约着口语教学的成效,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
二、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语教学不能够达到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在交际对话中,就某一个话题而言,学生往往会感到词穷,对所要谈论的内容也无话可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学生所学的词汇都是孤立零散、无范畴概念的,词与词之间没有联系,缺乏对同一话题下词汇的归类,从而导致在对话中不能够及时地提取出来。
口语教学中所教的内容往往偏重于形式,而并非语言的功能。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相比,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更具有交际性。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是来实施某种交际功能。如:邀请、提供帮助、希望与愿望等。在口语课上,学生确实能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形式,而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灵活、得体地使用它们。
口语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缺乏对语言特点、规律和口语表达技巧等方面的挖掘和阐述。在口语教学中,二语教师往往会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交际范文的选择和课堂用语的准备上,组织安排口语课的各个环节,以及设计口语活动和任务等。而在口语课中很少提到或者忽略了对英语口语特点及交际技巧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和点拨。口语课的模式单一且较为机械,内容缺乏创造力和启发性。
三、口语教学的对策
1.口语教学应以话题为导向,使内容更贴近生活。
从传统意义上说,要从不同的类别讲授语言。语言的讲授可以通过基于对话的整个词块的更大意义上的类别来进行(Penny, 2011)。以话题为导向,就是围绕一个普通话题而将有些词块聚集起来。将某一话题下的词块作为同一个范畴,可以使口语教学的内容更加地集中,并使学生接触到该话题下的各种词汇和句型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口语教学更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话题的选择应是一些基本的主题或交际活动,内容要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在以话题为主而开展的口语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要先熟悉并掌握此话题下词汇的表达,以扫清词汇障碍。如:在餐饮话题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set meals(套餐)/ carte dishes(點菜)/ for here or to go(在这儿吃还是带走)/ have a doggy bag(打包)。医疗话题里,会出现 register(挂号)/ health insurance(医疗保险)/ medication(药品)/ oral administration(口服)/ external use(外用)。这类词汇在现实生活交际中的使用频率高且实用性强,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储备了一定量的词汇之后,再以练习对话的形式围绕话题展开,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意思表达地更明确,并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2.口语教学应以功能为核心,让表达更具有针对性。
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交际功能。功能(function)即做事,也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目标,包括认知功能、表达功能和意动功能。口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言的功能,而功能掌握目的还是为了交际(鲁子问, 康淑敏, 2008)。Penny(2011)认为,同话题和交际情形相比较,功能的数量是有限的;功能代表了交际系统下基本的单元,和没有交际环境的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的分类相比更具有实际性。依据不同的类别,功能包括有问候、感谢、意愿与打算、表扬和鼓励等。根据口语交际功能的不同,在口语教学中,应针对特定的功能,让学生掌握其功能的表达方式。此外,在口语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话题和功能来相互补充,学生可以更好地将功能的表达和相关的话题结合起来。比如,在餐饮这个话题中,可以包括有邀请、接受和拒绝、喜欢不喜欢等功能。并给学生列举不同功能下的句型:1. Do you feel like/ What about eating out with me tonight?(邀请) 2. Yes, I’d love to./ That sounds very nice/ like a good idea.(接受)That’s very kind of you/ I’d love to, but...(拒绝)3. Which do you prefer/ like better, Chinese food or French food?/ I would like.../ I’d rather not...(喜欢不喜欢)。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就某种功能下的对话模板让学生朗读,并找出表示该功能的句型进行总结、归纳和补充。学生在了解此功能的常用表达后,组织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模拟情景会话。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话题和功能从大脑中迅速提取出有关的词汇和句型,思路更清晰,表达更有针对性,有益于对话的开展、继续和延伸。 3.口语教学应让学生认识口语的特点,注重表达的口语化和多样化。
英语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在口语交际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根据Bygate,口语的四个基本特点分别是:1.较少地去使用复杂的句式;2.使用简短的插入语(如不完整的句子);3.使用固定短语;4.使用一些补白词(王蔷,2008)。在口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针对口语的特点向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口语有什么样的特点;口语的特点如何在对话中显现出来,使得交际口语更加地地道;如何丰富我们的口语表达等。并在口语课上运用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的表达来反映出口语的特点。一些高频词汇,在口语中用法简单、意义繁多,能够反映出口语的特点。如:It works(奏效了)/ You made it(成功了)/ That’s settled(一言为定)。在口语交际中使用评注性状语,不仅使说话人的表达言简意赅,还可以向对方明确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态度;连接性状语的使用能够增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所表达的内容流畅自然,衔接性强,并能够为交际者提供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张寅,2016)。掌握一些常用固定的俚语,简单实用、地道且有助于口语表达,如:hit the road(上路了)/ suck(糟透了)/ break a leg(祝你好运)。此外,还要在口语活动的反馈环节将口语的特点进行渗透,加深学生对口语特点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表达内容的口语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4.口语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
在口語教学中,除了储备必要的口语表达词汇和句型,掌握口语表达的特点之外,还要了解口语表达的技巧,以增强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就具体的对话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将口语表达技巧向学生施以指导和点拨。在交际对话中,要能够敢于发问,引出话题。问题要自然而然,由浅入深,避免唐突。在交际开始时,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简单的寒暄用语;随着交谈的深入,要根据所交谈的内容提出问题,获取更多想要对方告知的信息,使对话继续进行。要学会重复的表述方式,对所听到内容中的不解之处,重复描述或用pardon/ what do you mean/ I’m sorry I can’t follow you等表达来试图让对方解释。在交互问答的过程中,有提问必然也会有回答,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回答问题,做到两者间灵活地转换。回答应有逻辑性,从表层事实的阐述,到深层含义的引申。要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答,澄清本意并维持交谈。能够预示谈话的结束,避免谈话的突然终止而带来尴尬。运用口语表达的技巧,可以提高交际者说的准确性、得体性、连贯性,使谈话能够顺利进行。
四、结语
口语表达能力是衡量二语学习者英语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够带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并能够促进英语其它能力的提升,助其更好地发展。相比之下,生硬的口语表达往往对其英语学习起到制约作用,甚至会让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产生怀疑。如何在口语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然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文中所提到的几点,关于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和口语教学模式仍然需要二语教师不断努力地去探索、改进和完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启智性英语教学之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京), 2015(1)80-90.
[2]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鲁子问,康淑敏.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张寅. 状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使用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6(3)40-41.
【关键词】口语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二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能力。说的能力(即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反映出二语学习者语言的综合理解能力及其反应能力等,在四项基本技能中是最重要的。说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学生通过读和听输入知识、信息和语言,在原有知识与语言的基础上加工、内化、改造,赋予新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输出,方能完成口语的交际任务(刘道义,2015)。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离不开语言,离不开口语交际。二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语言本身的使用。由此可见,口语教学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在口语教学中,仍存在有一些问题,制约着口语教学的成效,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
二、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语教学不能够达到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在交际对话中,就某一个话题而言,学生往往会感到词穷,对所要谈论的内容也无话可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学生所学的词汇都是孤立零散、无范畴概念的,词与词之间没有联系,缺乏对同一话题下词汇的归类,从而导致在对话中不能够及时地提取出来。
口语教学中所教的内容往往偏重于形式,而并非语言的功能。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相比,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更具有交际性。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是来实施某种交际功能。如:邀请、提供帮助、希望与愿望等。在口语课上,学生确实能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形式,而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灵活、得体地使用它们。
口语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缺乏对语言特点、规律和口语表达技巧等方面的挖掘和阐述。在口语教学中,二语教师往往会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交际范文的选择和课堂用语的准备上,组织安排口语课的各个环节,以及设计口语活动和任务等。而在口语课中很少提到或者忽略了对英语口语特点及交际技巧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和点拨。口语课的模式单一且较为机械,内容缺乏创造力和启发性。
三、口语教学的对策
1.口语教学应以话题为导向,使内容更贴近生活。
从传统意义上说,要从不同的类别讲授语言。语言的讲授可以通过基于对话的整个词块的更大意义上的类别来进行(Penny, 2011)。以话题为导向,就是围绕一个普通话题而将有些词块聚集起来。将某一话题下的词块作为同一个范畴,可以使口语教学的内容更加地集中,并使学生接触到该话题下的各种词汇和句型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口语教学更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话题的选择应是一些基本的主题或交际活动,内容要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在以话题为主而开展的口语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要先熟悉并掌握此话题下词汇的表达,以扫清词汇障碍。如:在餐饮话题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set meals(套餐)/ carte dishes(點菜)/ for here or to go(在这儿吃还是带走)/ have a doggy bag(打包)。医疗话题里,会出现 register(挂号)/ health insurance(医疗保险)/ medication(药品)/ oral administration(口服)/ external use(外用)。这类词汇在现实生活交际中的使用频率高且实用性强,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储备了一定量的词汇之后,再以练习对话的形式围绕话题展开,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意思表达地更明确,并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2.口语教学应以功能为核心,让表达更具有针对性。
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交际功能。功能(function)即做事,也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目标,包括认知功能、表达功能和意动功能。口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言的功能,而功能掌握目的还是为了交际(鲁子问, 康淑敏, 2008)。Penny(2011)认为,同话题和交际情形相比较,功能的数量是有限的;功能代表了交际系统下基本的单元,和没有交际环境的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的分类相比更具有实际性。依据不同的类别,功能包括有问候、感谢、意愿与打算、表扬和鼓励等。根据口语交际功能的不同,在口语教学中,应针对特定的功能,让学生掌握其功能的表达方式。此外,在口语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话题和功能来相互补充,学生可以更好地将功能的表达和相关的话题结合起来。比如,在餐饮这个话题中,可以包括有邀请、接受和拒绝、喜欢不喜欢等功能。并给学生列举不同功能下的句型:1. Do you feel like/ What about eating out with me tonight?(邀请) 2. Yes, I’d love to./ That sounds very nice/ like a good idea.(接受)That’s very kind of you/ I’d love to, but...(拒绝)3. Which do you prefer/ like better, Chinese food or French food?/ I would like.../ I’d rather not...(喜欢不喜欢)。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就某种功能下的对话模板让学生朗读,并找出表示该功能的句型进行总结、归纳和补充。学生在了解此功能的常用表达后,组织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模拟情景会话。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话题和功能从大脑中迅速提取出有关的词汇和句型,思路更清晰,表达更有针对性,有益于对话的开展、继续和延伸。 3.口语教学应让学生认识口语的特点,注重表达的口语化和多样化。
英语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在口语交际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根据Bygate,口语的四个基本特点分别是:1.较少地去使用复杂的句式;2.使用简短的插入语(如不完整的句子);3.使用固定短语;4.使用一些补白词(王蔷,2008)。在口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针对口语的特点向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口语有什么样的特点;口语的特点如何在对话中显现出来,使得交际口语更加地地道;如何丰富我们的口语表达等。并在口语课上运用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的表达来反映出口语的特点。一些高频词汇,在口语中用法简单、意义繁多,能够反映出口语的特点。如:It works(奏效了)/ You made it(成功了)/ That’s settled(一言为定)。在口语交际中使用评注性状语,不仅使说话人的表达言简意赅,还可以向对方明确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态度;连接性状语的使用能够增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所表达的内容流畅自然,衔接性强,并能够为交际者提供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张寅,2016)。掌握一些常用固定的俚语,简单实用、地道且有助于口语表达,如:hit the road(上路了)/ suck(糟透了)/ break a leg(祝你好运)。此外,还要在口语活动的反馈环节将口语的特点进行渗透,加深学生对口语特点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表达内容的口语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4.口语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
在口語教学中,除了储备必要的口语表达词汇和句型,掌握口语表达的特点之外,还要了解口语表达的技巧,以增强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就具体的对话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将口语表达技巧向学生施以指导和点拨。在交际对话中,要能够敢于发问,引出话题。问题要自然而然,由浅入深,避免唐突。在交际开始时,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简单的寒暄用语;随着交谈的深入,要根据所交谈的内容提出问题,获取更多想要对方告知的信息,使对话继续进行。要学会重复的表述方式,对所听到内容中的不解之处,重复描述或用pardon/ what do you mean/ I’m sorry I can’t follow you等表达来试图让对方解释。在交互问答的过程中,有提问必然也会有回答,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回答问题,做到两者间灵活地转换。回答应有逻辑性,从表层事实的阐述,到深层含义的引申。要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答,澄清本意并维持交谈。能够预示谈话的结束,避免谈话的突然终止而带来尴尬。运用口语表达的技巧,可以提高交际者说的准确性、得体性、连贯性,使谈话能够顺利进行。
四、结语
口语表达能力是衡量二语学习者英语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够带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并能够促进英语其它能力的提升,助其更好地发展。相比之下,生硬的口语表达往往对其英语学习起到制约作用,甚至会让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产生怀疑。如何在口语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然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文中所提到的几点,关于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和口语教学模式仍然需要二语教师不断努力地去探索、改进和完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启智性英语教学之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京), 2015(1)80-90.
[2]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鲁子问,康淑敏.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张寅. 状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使用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6(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