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轨铝热焊接头裂纹原因分析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客运专线探伤检查发现的重伤基本轨铝热焊接头进行磁粉探伤复核时,在钢轨踏面发现了横向贯穿裂纹。为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对裂纹处断口进行了宏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维氏硬度测试。结果表明:铝热焊接头踏面横向裂纹属于焊接缺陷;焊接接头焊缝熔合线一侧踏面经过焊补,在焊补热影响区存在马氏体组织,列车通过时在轮轨接触应力作用下由马氏体组织处萌生裂纹并进一步扩展。铝热焊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焊缝和新钢轨不应焊补。
其他文献
针对高原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纹问题,结合现场调研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总结了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现场试验结果和工程应用效果,提出了减少和控制裂纹产生的成套技术措施,如进行结构补强、加强原材料控制、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对混凝土性能参数、施工及养护工艺提出具体要求。经现场使用,采取的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纹,提升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为高原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提供经验。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作为核聚变反应堆第一壁/包层首选的结构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足够重视.中国也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LAM钢,开展了硅对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加硅CLAM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结果 表明:加硅CLAM钢的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加硅导致非金属夹杂物的产生,弥散分布的方形、球形或三角形夹杂物属于硅酸盐型,尺寸5~10 μm,呈灰色或黑色;加硅CLAM钢中的非金属硅夹杂物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通过现场实车试验、与既有数据对比等方法,对无砟轨道路基在货物列车作用下的动变形和振动加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动变形随车速变化趋势不明显,随轴重增加而增大,通过实测数据拟合,轴重每增加1 t路基动变形增加约0.003~0.006 mm;振动加速度随轴重提高而增大,随车速提高而增大;支承层与路基的相对动变形反映了两者的接触状况,实测列车轴重增加时相对动变形增大;在动车组运行条件下,路堤上支承层与路基面相对动变形一般不超过0.05 mm,本次试验所测相对动变形较大,容易导致路基浸水及翻浆,建议在无砟轨道
南宁—玉林高速铁路沿线岩溶十分发育是工程建设面临的最为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分析,较系统地研究了该线岩溶发育的特征、发育规律以及岩溶引起的工程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岩溶段落长、类型多样、发育强度不同、规律性差、隐蔽性高是该线岩溶发育的主要特点;岩性、构造及地形等因素与岩溶发育关系密切;岩溶发育造成工程勘察探查难度大、钻探诱发塌陷风险突出,带来直接的施工安全风险和潜在的工程安全影响。
复杂艰险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面临巨大挑战,施工组织十分困难,现行施工组织设计工期指标体系不适用于测算该特殊类型铁路工程建设工期。基于类比分析方法,大量调研与复杂艰险高原山区铁路类似工程工期情况和实际进度指标,综合分析提出影响其工期指标的6个主要因素。重点对控制工期的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工期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创新性地对钻爆法单个循环各施工工序时间进行理论计算分解,提出高原山区隧道工程工期指标测算理论值和降效建议。同时,综合考虑高原山区海拔高度对机械降效和施工措施增加费的影响,从理论上提出了高原山区铁路其他专业
为了可视化研究高速铁路轨道护轨装置对车辆脱轨后的保护作用和自身的力学响应,以非线性大变形有限元法为理论基础,以三维空间为设计与分析环境,利用Bentley⁃OpenRail Designer软件设计并建立了轨道及其护轨结构的BIM模型,采用HyperMesh14.0软件建立了轨道-车辆脱轨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LS⁃DYNA程序分析计算了护轨方案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了柔性变形的有限元法使得列车在脱轨后撞击轨枕块和护轨的过程具有合理、可靠的传力过程和运动状态;车辆在脱轨过程中,车轮抬升量、护轨横向变
针对青藏铁路涵洞沙害形成情况,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手段,对涵洞周围风沙流场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了沙害形成机理,并对风沙地区涵洞的设计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风沙流途经涵洞时,气流速度发生了变化使得风速重新分布,在涵洞背风侧形成相对弱风区,在迎风侧涵洞口形成相对强风区;洞口气流速度衰减是涵洞产生沙害的直接原因,积沙从洞口逐渐向内延伸长,最终堵塞涵洞;涵洞宽度一定时,高度越高洞口气流速度衰减幅度越小,越不容易引起积沙;在风沙地区设计涵洞,条件允许时建议提高涵洞高度。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的快速检测问题,提出通过运营动车组车下声信号进行声学诊断的方法。该方法针对钢轨波磨声信号的低信噪比且易被掩蔽的特点,首先通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从高频到低频把含有严重噪声的初始信号分解为具有不同模态的子信号即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根据IMF分量的能量比畸变特征筛选得到钢轨波磨区段对应的IMF分量,然后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时频域特征,从而实现对钢轨波磨区段的识别。经在一高速铁路2个典型路基区段进行现场验证,采用该方法可将钢轨粗糙度等级22.8 dB(幅值13.8μ
针对常规边缘检测方法对金属表面划痕、锈蚀、污渍敏感的问题,提出了边缘检测与散点颗粒去除相结合的焊缝轮廓检测法。通过对图像进行高斯平滑,计算每一列相邻像素的差值,选取阈值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边缘点,将噪声点、伪边缘点通过颗粒过滤的方法去除,最后寻找边缘端点,制定线段生长法,连接边缘线段确定焊缝轮廓。该方法能准确定位焊缝边缘,有效消除母材表面缺陷对焊缝轮廓识别的干扰。
为了实现铜/铝复合构件的高质量连接,采用0.02 mm厚的Zn箔作用中间夹层,在不同转速下进行T2铜(上板)和1060铝(下板)搭接的搅拌摩擦点焊试验.结果 表明:搭接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保证了上板与下板间的有效连接.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由Al-Cu-Zn、A12Cu及α-Al(Cu)共晶结构组成.匙孔下方与轴肩下方搭接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存在差异.当转速为1750 r/min时,接头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最大,拉剪载荷值也最大,为6.84 kN.接头均沿搭接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层断裂,呈现为剪切断裂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