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化国家工作时间的调整和缩短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工业化国家中,工作时间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即从单一的线性工作时间时代,过渡到以调整、缩短工作时间,特别是以工作时间多样化为特点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工作时间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迅速变化:从单一的时间性,过渡到多元时间性。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组织安排工作时间,使紧张的劳动时间和空闲时间相互交替,是提高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从60年代初以来,工业化国家都纷纷调整和缩短了工作时间。
其他文献
<正> 一、非西方社会的国家形成在1975年的时候,梯利曾经指出,世界形势的变化已经使“我们从欧洲历史中建构出来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很难再次重现”。无论是战后的历史,还是对非西方国家所做的学术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看法的正确性。最突出的一点是,国家由以形成的国际背景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首先,关于国家形成的假设所强调的是战争在国家行政机器和抽取资源的手段
<正>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并不仅仅发生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柏林墙在一夜之间坍塌,海湾战争大获全胜,苏联八月政变猝然失败,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戏剧性变故确曾使美国人陶醉,然而这并没有解除他们对自己国家内存在的许多伤脑筋问题的忧虑。问题之一,就是其整个制变赖以确立的基本价值观念,在近年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
20世纪即将过去,欧洲的面貌发生了急剧改变,“旧大陆”的特点正逐渐消失、这些问题促使人们要重新考虑一体化过程的设计,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出版的《新社会》杂志邀请了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政治学家彼埃尔·阿斯涅尔、历史学家雅克·列·戈夫和社会学家阿兰·图伦等法国学者就欧洲统一问题座谈。现将谈话内容译介如下:
<正> “法国大革命”、“帝国主义”问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西方近代史研究中的三大主题。每年发表的有关这方面问题的论著数以千计。本文着重介绍西方历史学家对帝国主义问题的一些解释和说明。“帝国主义”的概念是从拉丁语“imperium”(iroperare,命令)一词派生出来的。在罗马帝国时期,人们称掌有军事权力的最高执政官为“iroperator”(英白拉多)
<正> 80年代初,荷兰的大学体系在经历了60年代以来的各种冲击后逐步走上正轨。学生及教员数量迅速增加。原有的组织结构被打破后,大学内各个利益团体为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而在新结构中各显其能。组织结构的变化是在校内及校外民主运动的大气候下出现的。从校内来看,学生和教员组织纷纷要求对校内各种事务享有发言权。而在此之前,大学事务的决定权一直被
<正> 一、混合型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基础在确定俄罗斯社会制度改革的道路、方法与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国家垄断体系的垮台,还要考虑国家解体前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的现实变化。同时还必须注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实质,看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谈到世界发达国家,应该注意这样一种现象,即作为社会管理手段的意识形态制度已经失去了保证社会进步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只有当出现了稳定的社会结构(阶级、阶层、集团)和建立了特定的国家政权形式时才会产生。那么在此之
<正> 近几年日益加速的国际变革是大规模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苏联崩溃和冷战结束,而且还有联合国的复兴、德国的统一、欧洲向着完全一体化迈出了决定性步伐、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东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出现于世界,以及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理想超越地理与文化界限而广泛传播。在所有这些变化中,对美国产生最激烈影响者当属冷战的结束,因为几十年来,正是这种斗争既赋予美国以参与世界事务的合法地位,又规定了它的世界战略。今天,美国发现它在国际事务中已经没有一个既定义明确,又能为该国广泛接受的国
<正> 苏联解体和美苏两极对抗时代的相继结束,促使世界各国的战略构想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变化与发展过程;美国的亚太战略究竟向何处去,应该说是这种发展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偷袭珍珠港引起美国在亚洲的卷入,打开了它在该地区不断扩张势力范围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不仅与日本、南朝鲜、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一系列亚太国家签定了各种名目的所谓“安全条约”,而且公然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参加了朝鲜和越南战争,最终在亚洲筑起了一道反共的围墙。在过去40年中,虽然这堵墙的大部分已经
<正> 德国社会学家R. 达伦多夫认为,战后德国社会学研究的重心侧重于对工业的研究。当时的一代社会学家适应了战后德国的社会需求,他们的使命就在于影响德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一些学者如H. 波皮茨、H. -P. 巴特、E. 尤列斯、H. 克斯廷格、T. 皮凯尔、Z. 布劳恩、B. 鲁茨、L. 弗里德布尔格、M. 特施涅尔和F. 维尔茨等人的研究,集中反映了战后德国工业社会学的发展,他们无论从理论和方法论,还是从研究的具体问题上说,都堪称德国现代工业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们研究的突出特点就在于社会历史比
<正> 《国际政治学评论》是国际政治学协会出版的季刊,每年一、四、七、十月在英国出版。杂志的内容,体现出国际政治学会的目的和知识传统:进行不受学科和正统理论限制的大胆探索,并传播这方面的探索成果。它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读者介绍政治学中当前争论的主要问题,介绍政治学家在新的研究领域中提出的创新性概念和分析方法。由于该杂志内容新颖,别具一格,在国际政治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