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因其文体特点,内容多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理性色彩偏重,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成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文体之一。本文以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说明文为例,探索如何在中职学校说明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涵咏文本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说明文教学 情感教育
  叶圣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必须寓情于教,运用多种手段,将知识的传授与情感的熏陶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涵咏文本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一、导入设疑,引发环保意识
  《寂静的春天》是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在讲授本课的时候,设计导语如下: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异口同声):春天!
  师: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
  生1:万物复苏,鲜花开了,小草绿了。
  生2:天气变暖了,到处都生机勃勃的。
  生3:满眼都是绿色,点缀着鲜花朵朵,很美!
  师(小结):是的,在我们眼中,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生机盎然。可是却有一位作家一反传统,用“寂静”来形容春天。那么,寂静的春天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为什么会有寂静的春天出现?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美国作家雷切尔·卡森,学习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请大家把课文打开……
  教师在设计导语的时候紧紧抓住“寂静”一词,与学生印象中生机勃勃的春天形成了强烈反差,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作者笔下“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春天会寂静?作者写寂静的春天有何目的?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人类“控制大自然”的心态是危险的,作者写作本文目的并非仅仅呼吁保护环境,更呼吁人类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二、品读文本,渗透情感教育
  刘勰《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话:“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感人的作品,往往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说明文也不例外。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净化。
  1.科学精神
  与数理化生等学科一样,语文学科也担负着引导学生亲近科学、探索自然与社会的使命。
  在《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一文中,作者列举了自然界中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伯格曼法则及艾伦推论是具有科学性的:为了验证伯格曼法则,作者列举了北极熊、北极狐狸、北极狼等七个事例;为了验证艾伦推论,作者又列举了北极熊、北极狐狸、北极燕鸥等五个事例。作者为什么要大量列举同一性质的例证?是否重复?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在科学研究中,科学事实应该是能被重复验证的,科学理论也应该能被各种重复性试验所证明。学习了这篇文章,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者求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学习到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
  2.工匠精神
  如今,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职校生将来不仅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而且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更要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讲解《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景泰蓝制作的视频:工匠们用工具锤击红铜做胎,手工掐丝做成各种图案粘在铜胎表面,而后用小铲子填充各种色料并对景泰蓝进行烧制,重复各三遍,最后进行打磨……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造就了每一件景泰蓝作品动人心弦的气韵。观看视频后,学生们都惊叹于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繁复,也为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其实,一生坚守自己的职业,一生执着,一生热爱,一生钻研,这不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吗?教师进而由景泰蓝的手工艺制作的特点引申到学生所学的专业,教育并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中也要有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生命意识
  《蝉》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中,蝉不仅仅是一种昆虫,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一个愿付出、有追求的生命。文章结尾,作者将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和“一月阳光下的享乐”作对比,将蝉掘土时的“肮脏外套”和现在的“高雅服饰”作对比,将蝉的幸福的“来之不易”和“转瞬即逝”作对比。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后不得不为蝉的成长而慨叹:蝉历经艰辛依然热爱生命,作为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生命呢?借此,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三、设计练习,融入职业意识
  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如能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设计,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话说”。例如:在设计《景泰蓝的制作》的作业时,针对烹饪专业的特性,作业设计为: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最擅长的一道菜的做法。要求:以××的制作为题,仿照本文的写法,力求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明顺序合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学生能比较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
  课外练习与专业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较强的职业意识,对以后的职业生涯也会有所帮助。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同时也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达到“学知识”与“会做人”的完美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升語文素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军《把握说明文教学的情趣美》,《新课程研究》2012年第5期。
  [2] 赵文霞《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跨世纪》2008年第1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高阶思维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核心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小说类课文中的“矛盾冲突”,通过理清冲突,了解小说的“脉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细解冲突,深入小说的“腹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升级冲突,叩击小说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审省冲突,还原小说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等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本文主要以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际,首先分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信息化背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其次从提供优质设备资源,打好教学改革基础;发挥互联网优势,扩展教学范围;结合具体生活,升华学生情感等几个方面阐述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而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程,
所谓“互联网 ”,就是在创新型网络生态环境之下,将网络和某专业领域进行融合发展,这种理念对于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有裨益。配合网络精选资源完成导学任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在线点播自学、结合远程互动方式开展动态合作学习活动、配合自动化分析方式来进行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梳理等……“互联网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 ”技术的必要性  1.有助于课内外教
摘 要:批注式阅读教学通过特定的文字或符号记下阅读过程中的感想,更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批注式阅读来推进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批注式阅读 教学策略  批注读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疑问以及感想通过批注进行记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同时,批注式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提出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策略。而青少年作为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作为祖国的希望,对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自然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优秀品质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的重要性,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
摘 要:应用翻转课堂,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但在应用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乡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特性,保障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受到重视,而翻转课堂就是提升初中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最为核心的含义就是学生先学习,而后老师再上课,老师对学生事先学习时产生的疑问进行辅导。学生自学时使用的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更多教师开始关注教学创新的问题,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既具有奠基作用,也具有综合性、思想性及实践性的特点。其中,对于识字教学而言,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了解。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仍存在一定的教學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严格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从多个方面针对教学进行统籌规划与合理部署。其中,在教学手段措施的选择方面,语文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入手,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工作,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本文主要以生活化教学手段为研究对象,针对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要
摘 要: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精神领域以及行为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重视,不断探索并创新开展德育工作的形式与方法,尽可能地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发展特点来设计丰富有趣的、生动欢快的德育实践活动,力求使学生的内心体验达到最佳境界,使学生获得
语文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中前行,但目前却遇到了新的尴尬:一些较为固化的知识仍然是教学的主旋律,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却始终止步不前;传统的思想与做法已在悄然远去,现代的体系却没有因此而“扬帆起航”;在倡导多元化思维特别是个性思维的同时,我们却又受着种种束缚,囿于种种“禁区”;我们既要高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大旗,但又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之路上艰难跋涉,苦苦挣扎……  所幸的是,2013年,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