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狐原型在秦汉以后的演变及其原因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狐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动物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原型.先秦文学中,狐原型从部族图腾到象征君主、权势的男性,都属于正面形象.秦汉以后的狐原型和先秦时期相比,却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狐的性别由男性转变为妖魅的女性,从祥瑞走向了灾异,以反面形象出现.本文旨在理清狐原型在先秦以后发生演变的基本线索并浅析其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部分机制;研究丹参酚酸 B 盐对 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以及对UUO大鼠肾组织α-SMA、E-钙粘蛋白和基质胶原表达的影响。 方法
授课时间: 2008年4月10日rn授课地点: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五中学九 (1) 班rn授课教师: 张海霞rn授课状况: 因为内容新颖, 与平时复习课选材有所不同, 学生的兴趣很浓, 探究欲
2005年,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后来
南皮县张旗屯村农民官业勤,经四年摸索,总结出一套棉花管理简化技术。1984年他种的5.2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379.7斤,其中2亩单产达402斤,创造了我省最高纪录。实践证明,应用
“素质教育” 中所说的 “素质” 指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以及为国家、民族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实施 “素质教育” 就是要培养青少年一代成为 “有理想、
“自然”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高的审美理想境界.本文主要通过对司空图的诗思语脉的体认,讨论概括了自然的美学特色及自然诗风的创作.
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改革指出,教师是否成功,主要看教师是否有课程的再造能力.教师是否有创造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啤酒需求量的增加,啤酒工业迅速发展,但啤酒大麦品种混杂、纯度差、数量不足,已成为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筛选适应四川生态条件,具一定丰产性,抗逆性的
大豆原产于我国,30—50年代大豆曾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但由于我国对大豆的生产和品种改良未能跟上,因而在总产量和大豆的品质上落后于美国和巴西,而居世界第三位。 大豆是
位于辽宁南端的金县,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80天,大部分是一年一茬春薯。和我国北方其它地方一样,农民历来有“磙子响、地瓜长(即甘薯)”之说,意思是秋收完了,打场、脱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