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情以学定教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学生理解不了的地方下功夫,进行学情分析、以学定教,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本文着重从预习提问和阅读批注两方面阐述学情分析的方式,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说明了如何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情分析;预习提问;阅读批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134-02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即方法)。”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是否真在学生理解不了的地方下了功夫?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陈隆升老师曾在全国范围内据此做了一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79.5%的学生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时常存在“你懂了的内容老师反复讲,你不懂的内容老师偏偏不讲”的现象。
  学情分析没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应该了解的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起点及他们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
  王荣生老师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他还说,在语文课上,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这种现象必须要改变。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通过学情分析从而以学定教,的确迫在眉睫!
  语文课堂中的“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而开展的对学生学生情况的诊断、评估与分析,包括他们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其作用是为教师的有效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证据,便于改进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从而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
  一、预习提问
  (一)学习课文重点知识的一个推动器
  欧阳代娜老师曾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研习《岳阳楼记》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说“作者为什么将浩瀚无际、风光万千的洞庭湖的胜景只用寥寥几句话就一笔带过去了,而且还用一个封门的句子(“前人之述备矣”)把自己的文路堵死?
  在后来的课堂上,欧阳老师的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提问:
  请大家注意作者的观点体现在哪个句子中?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对前面的文章作了照应,使文章顺利地从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个部分?
  这“二者”指谁?
  有人统计,在这两节课中,她先后叫学生勾、画、批、点共12次。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线路上连贯地落实教学内容。
  另外,在新课前一天,学生采用自学的形式,并在预习本上提出问题。教师分析学生的预习问题,并进行整理归纳,其中的问题常常能成为学生学习课文重点知识的一个推动器。因为它来源于学生,是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一次契机。对于教师自己而言,也能在一次次的与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提升工作的激情。
  比如我在一次上《端午的鸭蛋》时,在由课题引入后和学生共同品析了文中描写家乡鸭蛋的部分,插入一个学生的预习提问:去掉课文的第一和第六自然段,直接写家乡的鸭蛋不是更能突出课文的中心吗?在讨论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后来形成共识,认为和原文比较后,这一篇课文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仅只为了写鸭蛋,更是展现了家乡特有的民俗和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怀念。
  (二)解决教学难点知识的一个支点
  预习问题中显示的学生的错误,也能成为解决教学难点知识的一个支点。
  《望岳》学习时,学生的预习提问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当攀过层层险境后,终于来到山顶,这时诗人的所思所想又会是什么(其实没有来到山顶)?
  上课时,我借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们逐渐明确了作者没有登顶,更深地理解此时作者的用意是为了表现自己一定要登到峰顶的雄心壮志。
  二、阅读批注
  批注可以采取的形式很多,比如要点概括式旁批、写法点评式旁批、语言赏析式旁批、提示要求式旁批、问题引领式旁批等。
  新的统编语文教材有教读和自读课文的分类设计,这也是一个引导学生自学的契机。
  预习提问是了解学情的一个方式,让学生念自己有感受的文字又何尝不是了解他们内心所想的一个有效方式?
  还记得以前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课的第一课时我安排了学生默读课文,批注。在交流时,学生们对于文中父亲对自己成长影响的文段最有感受。于是,在第二课时,我念自改版《爸爸的花儿落了》(只留下关于我参加毕业典礼的文字)让他们思考:修改版好吗,为什么?
  这一部分的讨论是这堂课最热烈的部分,学生们能很容易的运用以前学到的“插叙”的知识,进而在老师的点拨下学习到双线交織。这一次的实践,让我对于余映潮老师的“长文短教”有了切实的体会,也享受到教学相长的愉悦。
  再如上《皇帝的新装》,在课前交流自读体会时,学生们非常踊跃。他们谈到了对这则童话的理解,谈到了皇帝的性格,谈到了骗子的狡猾,也说到了小孩子的天真诚实。我边听边把自己之前头脑里的预设的课堂问题一个一个“枪毙”。怎么办?与此同时,我想起了王君老师的解读人性的观点和现在我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迅速明确一课一得的想法,只剩下一个目标:反复品读对老大臣和官员、皇帝的描写的句子,归纳人物各自性格。学生由老大臣“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年轻官员“我并不愚蠢!”“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担当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对两个人物作了句式和语气上的比较,得出了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他们在语言的品味中走一遭,这样对于人物,主旨等都有了自己的个性的看法,“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只能是哈姆雷特,不会是别人。”
  试想,如果没有上课前的谈话了解学情,那么我一定是按自己的预设让学生乏味地走一遭,又何谈对他们现代文阅读的有效指导呢?
  于漪老师说:“教师要从习惯的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生的‘学’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碰上哪些障碍,怎样帮助解决,怎样才能使他们发挥积极性,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怎样才能挖掘学习的潜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课标中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情的分析正是从根本上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以学定教,不再用“贴标签”式灌输给学生所谓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指导的有效性,让他们明白,语文阅读是含英咀华,涵泳体悟,是一种美好而慢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陈隆升.从“学”的视角重构与往年课堂[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2] 林志明.眷注学情 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J].小学语文教学,2009(4).
  [3] 郝婷.“以人为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探析[J].校园英语,2012(9).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硫化氢(H2S)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PMN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11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8只,即盐水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硫氢化钠(NaHS)组(C组)、LPS+炔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语感的含义和语感培养的作用,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进行学生语感培养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培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113-01  一、语感概述  语感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既是一种语文素养,也是一种
<正> 骨碎补为常用中草药,多用来治疗内外科疾病,且多用鲜品。今略举一二,介绍如下。 1 骨碎补治扁平疣扁平疣又叫扁瘊,多因风热邪毒客于肌肤所致。药用鲜骨碎补、鲜狗尾草、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因子的改变,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检测凝血因子,特别是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
目的 探析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三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6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肺结核患
目的评价黄芩水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抑菌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黄芩水提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体外配置与水提物含量相同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86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69例,异常检出率为24.13%。其中,52例为K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