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儒帅鞠崇文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ch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层峦叠嶂、云蒸霞蔚的攀西大裂谷,在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崛起了一个中国西部新兴的钢铁原料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它就是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作为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全国第二届“十佳厂矿”的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近4年来,其骄傲地把成绩写在了发展的旗帜上。2007年,该公司完成铁矿山采剥总量3 482.75万吨,输出钒钛铁矿石1 176.80万吨,生产钒钛铁精矿一举突破500万吨大关,达到500.80万吨,铁精矿品位达54%以上,创公司建矿以来的最好水平。2008年,公司完成铁矿山采剥总量4 759万吨,输出钒钛铁矿石1 619万吨,生产钒钛铁精矿635.8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05亿元。2009年公司钒钛铁精矿攀上了702.33万吨。2010年矿业有限公司钒钛铁精矿生产又再次登高,达到788万吨,在公司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数字既见证了历史,又开启了时代——承担起攀钢钢铁粮仓的使命。
  企业的成功源于企业家的成功。在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这一块块奖牌、一串串闪亮的数据背后,是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鞠崇文强烈的事业心之所在。
  
  智者无惑
  从任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天起,一连半个多月,鞠崇文马不停蹄地召集各职能部门开展各项专题会议,了解矿业有限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深入兰尖铁矿、朱矿、选矿、白马……14个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到钻机,上采场,到现场,下车间,看望一线职工,听取基层领导班子工作汇报,征求意见和建议……白天找人谈话,晚上翻阅公司的历史资料;二级厂矿班子会,职工代表会,老干部座谈会……他逢会必到场,场场都记录,好听的难听的全都收进小本子。
  ——矿业发展依靠什么?
  ——矿业明天的出路在哪里?
  ——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对矿业有限公司那样在传统体制下浸染多年的大型矿山企业来说,改革与创新都意味着打破现有的状态,势必有着异于寻常的阻力。鞠崇文苦思良久,下定了“吃螃蟹”的决心。
  2007年,鞠总在矿业有限公司“点燃”了第一把火,在整个公司推行机构和人事改革,意在精简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一年内矿业完成了机关改革、矿山机械加工业务整合,整合矿山设备大中修业务,统一划转汽修总厂管理;分离服务公司,实施离退休业务统管,成立了矿业有限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公司机械加工、检修资源整合,化工厂与重庆葛洲坝易普力公司民爆资产整合等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果说体制改革是矿业发展的第一个突破口的话,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第二个。
  有一组数据:截至2006年底,矿业有限公司的朱兰两矿境界内有尚难利用矿18 893.2万吨,品位18.42%。朱兰两矿每年开采表内矿的同时,要采出500万~600万吨的尚难利用礦。
  眼看着大量矿石白白丢弃,鞠崇文倍感痛心。如何科学、高效、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积极应对资源短缺带来的问题,尽可能发挥矿产资源的“废弃”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深思、熟虑、比较、权衡后,“选矿厂磁滑轮抛尾改造工程”被列入议事日程。工程一旦建成投产,可使矿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表外矿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取得成功,公司能每年有效利用近300万吨19.7%的尚难利用矿进行干选,可延长攀枝花矿的矿山服务年限10年以上!
  这项创新工程对于矿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008年11月25日,被攀钢集团公司列为重点工程并投资9 800多万元的磁滑轮抛尾改造工程,在一片鞭炮声中正式拉开了帷幕。
  工程进行中的9个月里,每个月鞠崇文和副总经理谢琪春都坚持召开工程例会,掌握工程进度,强化工程协调管理,针对每个细节一环扣一环解决施工中的各项问题。按照“取之环境、予之环境”的矿山环保文化,专门修建了干选间和废石装车仓除尘系统和减震垫、消声器等环保降低噪音系统,工程所产生的废石,全部运走,同时还在工程竣工后种植大量树木花草,绿化率达到15%。
  “废矿”在矿业人的手中变成了乌金,变成了为共和国造福的巨大财富。
  随着矿山几十年的不间断开发,尖山采场、兰山采场、徐家山采场、朱矿采场等矿业四大采场基本都已进入中深部开采,资源条件变差,入选矿石品质恶化,矿石品位下降。根据设计安排,尖山采场的矿石,2010年开始减产,将于2012年左右闭矿,品位更低的朱矿采场的生产能力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
  矿业把目光投向了周边的资源。其中,米易的白马铁矿建设无疑是攀钢资源战略的虎翼。
  2003年12月19日,攀钢集团白马铁矿一期工程开工。2006年12月31日,该工程生产工艺关键流程贯通。达产后具备年产原矿650万吨、精矿233.48万吨能力,但仍不能满足攀钢发展规划。矿业迅速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进而减少攀钢外购铁矿石压力,增强攀钢抵抗市场风险能力。
  2008年12月19日,攀钢白马铁矿二期工程开工典礼举行。就在建设大军扬鞭快马,全力会战白马工程时,原有的地质勘探描述不详细、有遗漏,主体工程的各措施巷道,没有相应的地勘资料等等。一大堆技术难题,摆在了鞠崇文和矿业班子、白马铁矿筹建处技术人员面前。
  为了解决好这些难题,鞠崇文与副经理李平伟不断往返于矿业和白马之间。从设计管理、技术协调到现场技术服务,把问题一项项的解决。
   白马铁矿一期、二期工程的顺利建成投产,使整个白马铁矿具备年矿石处理能力1 550万吨、年精矿产量510万吨的综合能力,弥补矿业现有采场产能的不足,摘掉了高悬在矿业人头上“资源不足”的利剑。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的道理,鞠崇文和矿业班子都深深懂得。从他上任起,“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才改革就一直进行着。在建立选拔、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四个机制、五个平台”后,“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氛围在矿业一步步形成。
  立足于矿业多年积淀的丰饶文化土地,鞠崇文和矿业班子相继探索建立了核心员工选拔机制,破除了多年来沿用的论资排辈的做法,大力推进“竞争上岗”、“招聘上岗”、“选拔上岗”等形式,大胆启用核心员工;建立核心员工培训机制,因人而异,分类施教;推行核心员工储备机制,掌握公司1400多名核心员工的特长,建立核心员工特长信息库,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探索利益分配激烈机制,通过推荐核心员工参与“三类拔尖人才”、主任工程师评选、骨干津贴向核心员工倾斜等措施,建立起人尽其才、量才适用、公平竞争、吸引人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纷沓而至的人才机制。此外,迅速建立了学习、自主创新、技术练兵、实践建功、联系群众“五个平台”,为职工成才提供舞台。
  
  仁者无忧
  2008年,在大洋彼岸那只叫“金融危机”的蝴蝶飞来时,中国国内的所有企业无一例外受到重击!就是在这样的风暴下,矿业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年产635.88万吨钒钛铁精矿的目标。
  这是凝聚力造就的奇迹,这是矿业上万职工团结一心的结晶!那么,凝聚力来自何处?
  在那年年初的干部大会上,与往年不同的是,鞠崇文不仅讲了生产,更用了很长的时间,把国际的、国内的乃至集团和矿业的严峻形势分析了一遍。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为了让职工不再久久地囿于旧的思维模式,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经营目标中来,围绕着全年的生产经营目标,矿业有限公司从改变职工思维入手,一场声势浩大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企业目标愿景教育、目标任务教育、职工观念意识教育活动在员工中广泛展开。
  “增收节支严管理、对标挖潜找差距、降本增效保目标”、“坚定信心渡难关、抢抓机遇促发展”大讨论、知识竞赛、演讲赛、报告会,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起来……
  职工心理咨询室建起来了,“和谐使者”活动开展起来了,创新和规范企业党建工作流程与方法的“党建工作标准化”扎实在全公司开展起来了……
  鞠崇文总经理紧紧抓住国企党建工作的核心优势,支持党委书记范云东开展了党建标准化建设,形成六大类23个管理标准和八个工作标准。大力培育“尖子党支部”,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达标升级”等活动,进一步将党支部的工作融入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先后开展“双学”、“先锋•旗帜”、“党员素质建设工程”、“培养党员核心员工”等活动,建立学习教育制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四个长效机制,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凝聚人、鼓舞人的力量,也使企业的价值观变成“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启迪。
  2008年上半年,全公司生产低迷不顺,生产的压力让鞠崇文心事重重。有人提出降低职工收入,以确保公司经济运行。“公司再困难,职工的收入不能减!有什么问题我担着!”鞠崇文没有过多考虑就拒绝了这个提议。他知道,降低收入对于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矿业班子最重要的“一四六”战略中,有这样的人性化的一段:“到‘十一五’末,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到‘十二五’末,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过年家里的年货置备齐了没得?”
  “齐了哦,厂里还给我们发了油和米。”
  “今年公司困难,师傅您收入咋樣?”
  “挺好的,我们收入不但没有降,一年算下来比起去年还高些。”
  “要是有啥困难一定跟组织说,我们厂一定想办法解决。”
  那年年三十,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选矿厂的王师傅正在岗位埋头清理积矿时,一位带着朴实微笑的人大步走来握住了他的手,全然不顾他满手的矿浆。当王师傅明白这一泓微笑,这一掌温暖的主人是鞠崇文时,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
  朱矿的李师傅记得,多少年来,每当春节、元旦、中秋……鞠崇文都会和矿业班子成员一道,把米和油送到家里来。
  兰尖铁矿的周师傅记得,那是7月,孩子考上了大学,学费东拼西凑的还是不够,全家急得火烧眉毛的时候,鞠崇文与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昊,副总会计师干泽强亲自到家里,送学费。
  职工互助储金、职工扶贫解困资金、职工困难补助金“三金”保障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制度,“爱心使者”、“金秋助学”活动……一系列对职工的关怀化为每一个温暖人、凝聚人的细节,使再大的困难也成为虚张声势的“弹簧”。
  激活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无疑是矿业有限公司的一道亮丽风景。
  正是矿业“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企业精神激励,“以人为本,人企合一,严字当头,一丝不苟”的管理理念和“诚信:让顾客满意,让员工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经营理念保证以及把“攀钢矿业打造成一流的钒钛钢铁原料基地”的发展目标……深深地融入了矿业人的思想意念中,带给矿业人开阔的视野,也培养了矿业人“敢立潮头、勇为人先”的英雄情结。正是这种矿业人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和激情,铸就了矿业人在艰苦条件下战天斗地的豪迈勇气,面对困难的百折不挠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激荡的矿业精神培养了“矿山雄鹰”沈世荣、四川省劳模梁文杰、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技术工人曲清、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学习型职工顾民……一代代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人。正是他们,奏出了矿业发展的最强音,使攀钢矿业有限公司一次次克服万难,一次次缔造神话,一次次完成了攀钢钒钛钢铁原料基地的破冰之旅。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社会担当的人,其人格足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一大批人。鞠崇文以“仁者爱人”为凝聚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有着坚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职工队伍。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潮起潮落中稳步前进,把矿业拉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勇者无惧
  2010年1月,在集团2009年生产总结会后。时任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现任攀钢集团党委书记、攀钢钒总经理、党委书记余自甦兴冲冲拿出一瓶好酒,一把拉住鞠崇文道:“矿业去年各项任务完成得非常好,晚上一定要庆祝下!”
  酒过三巡后,谈笑风生中余总经理话锋一转,微笑注视鞠崇文:“今年,矿业的任务会更加艰巨,能向770万吨钒钛铁精矿挑战吗?”
  鞠崇文微微一愣。这是总经理在玩笑中表达对矿业的期望吗?
  一时间,他内心汹涌澎湃。2010年是集团公司摆脱亏损的转折之年、加快二次创业的希望之年,集团上下面临着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坚决实现今年扭亏为盈的重任。但770万吨钒钛铁精矿产量,是矿业从未企及的高度,在现有设备和人员情况不变、新白马不顺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吗?凝视着总经理满怀期待的眼神,鞠崇文内心瞬间百转千折,他答道:“一定完成!”
  承诺意味着行动 !!!
  措施,在一次次的会议和讨论中形成。
  以铁精矿生产为中心,严格生产计划管理和考核,强化生产组织协调和统一指挥,力保铁精矿稳产高产。
  针对严重制约新白马公司生产的重大问题采取技术攻关,促进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其实,这样的考验,对他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
  ——2007年,在矿业面临着保产形势严峻、高密度大负荷限电、成本压力大、铁精矿输出紧张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集团给矿业压的担子是完成500万吨钒钛铁精矿,而前一年只有480万吨钒钛铁精矿。
  对于一个已经达到生产规模的矿山企业来说,每增加一吨产量都艰难无比。 鞠崇文的身影第一时间出现在保产会议上、生产进行不顺的厂矿里……
  在那一年的最后一天,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机关楼前,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声声,人头攒动,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和矿业党政工领导为选矿厂送去了喜报,对选矿2007年顺利完成500.80万吨钒钛铁精矿表示诚挚而热烈的祝贺。欢乐是如此巨大的飞扬着,霎间便传遍了矿业的每个角落。那一天,鞠崇文和同志们笑靥如菊。
  ——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明显减速,攀钢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要求矿业完成620万吨的钒钛铁精矿任务以支持钢铁产业。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集团上半年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利润,在短短3个月内被金融危机疯狂吞噬。攀钢形势告急!
  10月31日,集团公司破例召开了以“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共渡难关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干部大会。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余自甦用了很长篇幅来分析应对危机的几大措施。其中生产组织方式中,第一条就是“全力抓好铁精矿放量生产,发挥最大能力”。
  两个月,距年底只有短短两个月。没有新增设备,没有新增人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局势, 怎么办? 危机下,集团将这样的重任赋予矿业,是对矿业的信任。但山一般沉重的目标如何完成?明年,为渡过危机,集团依然会坚持放量生产的目标,矿业的压力将会更加巨大……
  在公司的生产调研会上,鞠崇文提了几个问题与副总经理李山和助理李忠兴、高文远探讨。最大的产量增长点在哪里?最大的困难在哪里?怎么才能迅速解决?他想要在实话实说中破解难题。
  “2008年12月27日,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本部完成了522.14万吨钒钛铁精矿生产任务,为打造出全国一流的钢铁粮仓作出了新的贡献。”在鞠崇文珍藏的剪贴本上,他把这天的报纸细心地收藏了起来。他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他更愿意把这份喜悦深深埋藏在心底,去勇敢迎接下一个挑战。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度爆发。攀钢集团的生产经营思路中“铁精矿放量”依然被放在第一位。因为,没有资源何来发展和破冰?
  在看到全年生产目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鞠崇文吃不下、睡不着,甚至在走路时也在思考,但他从不把担心和忧虑表现出来。只有一次,在和党委书记范云东说起生产任务时,鞠崇文说:“今年的担子很重啊,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完成。”
  一定,又是斩钉截铁的一个一定!
  2009年,矿业有限公司渡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金融危机,在钢铁行业全面亏损、公司生产经营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公司生产钒钛铁精矿702.33万吨,超额完成全年生产680万吨钒钛铁精矿的生产任务,生产经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实现考核利润9 408.55万元,比计划超利113.55万元。
  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关头,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面前,鞠崇文和他带领的矿业有限公司以实际行动递交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截至2010年6月底,在看过生产指标后的鞠崇文也许可以暂时松一口气,因为到6月底,矿业有限公司已经生产了380.20万吨钒钛铁精矿,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4.37万吨,生产经营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按这样的进度,全年完成集团的770万吨钒钛铁精矿任务指日可待!
  
  天地人之道
  追求天地人合一,社會和谐共生,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也是中国企业的理想境界。
  矿业有限公司地处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的攀西地区。这里“得天独厚”,已探明的铁矿资源储量近100亿吨,其中钒钛磁铁矿约98亿吨,是仅次于鞍本地区的全国第二大铁矿基地。
  而矿业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有着40年发展史,上万名职工的大型国有企业,发展不仅是企业的主流,也是职工的迫切愿望。在矿业的各个角落,建设者们经历了无数的技术战、检修战、保产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党员骨干,无论是检修工还是操作工,为了生产稳定顺行这一目标默默无私奉献着,在他们中间演绎出太多感人故事。正如《幻中游》中说:“人心齐则气壮,气壮则力勇。一鼓而前,谁能御之。”
  2006年,在攀钢集团有限公司首届职工代表会上,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一四五”战略。围绕“把攀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落实“做大钒钛、做精钢铁、做好资源、做强企业”四大思路,推进“资源、精品、科技创新、人才兴企、管理流程再造”战略。
  同年4月,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樊政炜在矿业兰尖铁矿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时,希望矿业有限公司在集团公司“一四五”战略推进中有所作为。在7月召开的首届四次职代会上,集团公司再次明确了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攀钢实施资源战略的主体地位。
  集团对于矿业这片土地,以及在这里工作和奋斗的人们的厚爱,真可谓:天赐良机,万事备矣!这是矿业做大做强的“天时地利人和”。但“一四五”战略还仅仅是尚未付之于行动的理论,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乍暖还寒的时节,或冻死荒野,或傲霜凌寒,只有挺过惊蛰前的冰雪萧杀,她才能破土萌芽,占领整个春天。
  2008年2月, 在矿业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鞠崇文和矿业班子在不断的思考、碰撞、融合后,第一次提出了指导矿业发展远景的“一四六”发展战略。
  一个以“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思路孕育而生。
  思路中,“发展壮大矿产业,建成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矿山企业,为攀钢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成为了矿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思路确立了矿业六大发展举措:加大资源工作力度,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矿山;加快新矿山建设,增强竞争能力;做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提升矿山运行管理效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设适应公司发展的人才队伍。
  这个“一四六”战略,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打破了传统常规的发展模式,突出了又好又快发展主题,抓住了资源战略这一主线,体现了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思想,从不同侧面深刻反映了追赶时代、做大做强矿业的鲜明特点……
  “矿业发展必须坚持‘立足攀枝花,做好大攀西,走向西南,走向世界’的资源战略,走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鞠崇文率领矿业班子准确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
  一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矿业有限公司脚下延伸。
  深挖内部资源潜力。加大地质勘探,深入研究深部矿石开采,弥补矿能不足。先后进行了矿山开采境界优化、边坡挖潜,增加境界内铁矿石储量6369.01万吨,延长铁矿山服务年限9年,总体经济效益达12亿元;增加优质石灰石矿储量1 062.56万吨,延长石灰石矿服务年限9年,总体经济效益达2.9亿元;尖山采区露天转地下开采增加资源储量达5 900万吨;开展攀枝花本部矿山“摸边探底”工作,提高资源可采储量。
  “走出去”寻求新的资源增长点。相继成立了攀钢矿业宜宾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川南硫铁矿资源;成立了攀钢矿业凉山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参股方式成立了攀鑫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会东境内矿产资源;积极参与四川攀西、云南、贵州等国内乃至国际矿权市场竞争,扩大公司资源控制和开发规模。
  在“一四六”战略指引下,今天的攀钢矿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钒钛磁铁矿、石灰石、硫铁矿综合开发矿山企业,是攀钢高炉冶炼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已形成年产、钒钛铁精矿788万吨、钛精矿48万吨、石灰石成品矿130万吨、高镁石灰10万吨、硫铁矿20万吨、硫酸8万吨的产能。
  鞠崇文又一次站在兰尖铁矿观景台上,伫立在这钢铁的源头,他的眼神悠远而空廓。
  他知道,这是一片蕴育着无限生机的土地,这是一处景色万千的舞台,这是一盏点亮攀西明天希望的明灯,这是一座国企创业的丰碑。
  他仿佛看到矿业发展的明天。
  一幅幅美好画卷在他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走出去”战略愈见成熟,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才蓬勃涌现,百轲竞流……矿业人正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豪迈与自信的身姿迈向新天地!(责任编辑:罗志荣)
其他文献
Recently,the higher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thenumber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whoenjoy hi
作为纽约圣约翰大学的中国历史学教授,美国汉学家金介甫从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起已陆续发表多部关于沈从文与湘西文化的著作及评论,其中最著名的有《沈从文传》,《沈从文笔下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谐音仿拟现象,生成的谐音仿拟,有的符合语言生成一般规则,如:任人唯“钱”;有的完全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则,如:“蒜”你狠,此类仿语既改变了结构的常规匹配关系,又
阐释学是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都离不开对原文的理解和解释,翻译的这种性质决定了阐释学理论与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