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3PO4/GO/MgFe2O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的降解性能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染料废水中的阳离子型染料罗丹明B(RhB)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MgFe2O4光催化剂,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含GO的Ag3PO4/GO/MgFe2O4磁性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分别采用XRD、SEM、TEM对制备的光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样品的吸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在全波段辐射下,考察了光催化剂种类、氧化石墨烯(GO)掺量、光催化剂用量、溶液pH、温度对光催化降解RhB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有助于提高Ag3PO4的光催化活性,当石墨烯(GO)掺量为10%,光催化剂用量为30mg·L-1、溶液pH为5~10、RhB初始浓度为10mg·L-1时,室温下全波段辐射处理,在15 min内基本可实现对RhB的完全降解.
其他文献
在紫外光照射下,考察了混合溶剂中甲醇和水的相对含量对二氧化钛(TiO2)催化3,4-二氯硝基苯性能的影响,对3,4-二氯硝基苯的降解率以及其还原产物(3,4-二氯苯胺)的产率进行了研
针对我国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制度规定的收集种类范围过窄的问题,采用有无比较方法,从收集经营许可规模、实际收集量、区域分布强度3个维度,系统梳理了我国危险废物收集经营
环境舱检测建材污染物释放量前,应尽可能降低内舱的本底浓度,以实现对污染物释放量的准确检测。从结构设计、选材、接口及配件设计等多方面考虑,设计了低本底环境舱(体积为1 m3)的内舱结构;对舱体内部的惰性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对60 L内舱污染物释放量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表明,内舱所涂敷的惰性涂层能够满足环境舱的使用要求,舱壁的惰性处理不会对其本底值造成不利影响。本实验结果验证了内舱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为环境舱的研制提供参考。
利用GC-MS,对我国7家典型燃煤电厂和2家焦化厂燃煤锅炉在脱硫工艺设施前后排放烟气中的VOCs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燃煤电厂锅炉的排放因子和VOCs的排放量。2种锅炉在脱硫后VOCs的浓度分别为85~1374μg·m-3和27~45μg·m-3。脱硫设施对VOCs的排放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脱硫设施的种类、VOCs的性质、脱硫浆液等。通过计算得到各企业的臭氧生成潜势值(OFP),为17~2640μg·m-3,其中苯系物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大
针对铁尾矿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铁尾矿、粉煤灰、废玻璃制备烧结砖,以提高铁尾矿综合利用率。通过抗压强度、吸水率和重金属浸出3方面评价烧结砖的性能,确定最佳烧结工艺条件;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布、孔径分析、XRD和SEM探究烧结砖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烧结温度为1100℃、铁尾矿、粉煤灰、玻璃配为6∶2∶2的条件下,烧结砖的抗压强度为124 MPa,吸水率为4.6%。最佳条件下烧结砖的Cu、Pb、Zn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标准阈值。当烧结温度从900℃上升到1200℃,Cu、Pb和Zn的残渣态占比均有
The fly ashes(Class F and C)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as the main substrates in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es of Na-A,Na-P1,Na-X and sodalite zeolites.Both ashes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在加载絮凝(BF)与超滤(UF)组合工艺净水过程中,系统考察了PAM投加量和原水pH对膜通量衰减及污染可逆性等的影响,并结合加载絮体形态特征与膜污染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了膜污染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PAM投加量对加载絮体形态、膜滤效能和膜污染的影响显著,且PAM投加量在不足或较大的情况下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应以0.3 mg·L-1为宜;在中性条件下的膜污染程度低于偏碱性条件下,而酸性条件下的膜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此时膜表面累积形成滤饼层与膜本身之间的静电作用主导膜污染;对于平均
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削减(或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氯离子(Cl-)是含盐工业废水中最主要的阴离子,会影响AOPs处理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氧化去除效率、卤代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底物制备了颗粒污泥炭(GSC-O),通过对其进行磷酸改性,获得了较高催化活性和较好稳定性的磷酸改性颗粒污泥炭(GSC-P).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体系中,分别考察
针对某受1,2-二氯乙烷污染场地,开展水文地质实验并求解水文地质参数,采用水动力控制强化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修复了地下水含水层中受污染的地下水,探究了碱活化过硫酸盐对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并对地下水水化学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实验区含水层渗透系数为7.89 m·d-1,导水系数为101 m2·d-1,在一维稳定流场中二维弥散条件下,含水层纵、横向弥散度αL和αT分别为0.89 m和0.089 m,地下水流速为3.85 m·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