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生进生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一书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行和发展。今天就我亲身经历,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要让数学走进生活,选择生动有趣的材料
  
  素材是否有趣,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要尽量将我们手中拥有的材料引进生活或使之贴近生活,符合生活,或者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教学,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步,也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1.重组学习材料
  数学问题需来源于生活,但有时又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例如:三(1)班有40人去春游,在租船时,一条船可坐12人,问需要租几条船,还有几人没有能坐上?怎样列式解答?学生纷纷举手列式,40÷12≈3(条)……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正确答案,学生就齐声回答:应该租4条船。
  
  2.根据学习内容,选择身边的材料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应用题中出现最多的是修路问题,这很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我把它改为每小时走多少路。写多少字,然后要求自己的速度,按照变样的速度走两小时,3小时能走多少路,写多少字或者要走100米,写100个字需要多少时间。用这些生活中的学习材料不但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增强了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生活的能力。
  
  二、让数学走进生活
  
  1.数学的实际生活应用
  数学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2.动手操作。展现数学生活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探索图形的形状,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口述见到的“角”,以此来导人新课。并告诉学生:其实在你们身边就有许多的“角”,此时学生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并周围四处寻找。然后就找出:佩戴的红领巾,双手伸直向上后形成的角,展开手指后形成的角等等。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再归纳总结,从而推断出自己的结论,展开数学思维活动,从而抽象出课本中的“角”。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多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
其他文献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渗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新一轮课程改革立足于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一、再现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应用情趣    “数学”这颗明珠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出来的,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数学教师的职责是把这些宝贵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优秀诗词歌赋浩若晨星,有的清新隽永、有的磅礴胸怀、有的空灵幻动、有的沉毅顿挫,其间不仅蕴含着山水之美、人物之美和人情之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教学古诗词应以注重学生“主体感悟”为基础,按照新课标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既让学生掌握
“课堂提问” 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经过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好的提问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
设计理念:《让生命之花绽放》选自于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遵循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情”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活动”为体验平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基于上述理念,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部分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让生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训练既要让学生有效的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又要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自主训练能力,应该说是我们正在追求的体育教学目标。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我做以下几点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电视、多媒体,组织观看各类体育比赛,定期进行体育图片资料展览,开阔学生眼界,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我国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河北省各市相继开始了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初中毕业生一升入高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阶梯,同时初高中教学方法差异、教学内容的深浅及中高考之间在能力方面要求的巨大差异,学生进入高中后,常常在学习上出现滑坡现象,对高中各学科教学来说,都有
摘 要:影响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提高有诸多因素,比如词汇量较少;缺乏读写方法和技巧;对读写教学不够重视;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相机诱导,择善而教, 是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训练学生英语思维。巧妙引导,趣味体验,大量语言说唱读写训练使学生从认读到朗读、阅读,从说句到写句、写短文,循序渐进,于体验中感悟学习方法和乐趣,有效提高读写能力。  关键词: 读写教学存因 体验途径解
“情感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直接的态度、体验”。美国学者诺尔曼·丹森曾说:“没有情感,日常生括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  加强中学生情感教育的问题,早在六十年代就为美国学者所重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我们必须积极致力于培养和提高自身及下一代的情感智商及社会能力,我对中国读者也提出同
如何在爱的氛围中培养初中生的感悟能力?这是每个教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当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被人们广泛的赞同。  每逢我接班级时,我首先考虑到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朋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好友式的关系。尽量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一些问题,理解他们,引导他们,启发他们。每当我踏入教室,都会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我也会从一张张稚气、充满信任的脸上,看到自己的责任,要让他们喜欢语
[教学案例]  片段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向同桌讲述文中故事。  同学们推选一人讲述文中故事。  2.前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对有“心得”的地方圈点批注。  读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个人“心得”。  部分同学把自己最有“心得”的地方交流汇报。  (师引导、强调:斑羚是智慧者:飞渡、完美的衔接;斑羚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种族生存意识:面对死亡时把生留给同伙,把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