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遇见你是一种幸运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最初报考河南大学,不过是因为看了《百家讲坛》后,沉浸于“河大”教授王立群讲述的《史记》中不能自拔。一心想看看这个学富五车,将枯燥历史讲得如此有趣的学者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奇特的环境里。
  厚重古朴的城墙,飞檐翘角的建筑,遮天蔽日的林荫小道……从网上看到“河大”的校园风景图时,我心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父母心思谨慎,报考之前三番五次提议带我去实地考察一番,我全都坚定地拒绝了。我深信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一定要把惊喜留在最后。
  所以,惊喜变成猝不及防的惊吓,我的脸被打得生疼。
  去学校报到那天,父母开车亲自送我去学校,我坐在汽车后座,看着高速公路两旁高耸的路标,一直不停地在问还有多远。夕阳西下时,老妈突然拍拍我的肩膀说:“喏,到开封了。”
  我立马坐直身体,聚精会神地看着窗外,不想错过这座七朝古都的每一处风采。然而越看便越心凉,直到汽车停在一处灰色圆拱门前,上面“河南大学”四个大字灰扑扑地与我相顾无言时,我才不得不承认,去掉了一层滤镜的开封古城与我想象中的美好相差甚远。
  道路狭窄,楼房低矮,一水的灰瓦红墙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土气。我的心情也同这座城市一般变得灰扑扑的,沉默地进入校园,沉默地看着那些青灰色的建筑,一颗心直直地沉到谷底,再生不起半点涟漪。
  2
  许是与“河大”的初遇并不美好,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只往返于教室、食堂、宿舍的三点一线,过着与高中时毫无二致的沉闷生活。
  后来好友说想要来“河大”看看,让我来当她的导游,我才开始主动地去了解“河大”。经过一点点地探寻和深入理解,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对于“河大”的认识是如此肤浅,而这个曾经在我眼中土气而沉闷的“河大”其实是极为特别而有趣的。
  不同于许多大学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建筑,“河大”的校园是雅致而古朴的,或许初始会不以为意,但只要慢慢静下心来,便会发觉这些静穆典雅的建筑其实别有韵味。
  它拥有典型的中国传统书院布局,前门后堂、左右斋房,建筑群落开阔稳重。南校门和大礼堂都是“河大”的标志性建筑,前者为传统的牌楼式建筑,重檐歇顶,灰瓦挑檐;后者为宫殿式建筑,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它们共同见证了“河大”近百年来的风风雨雨,每一片砖瓦都写满了故事,站在它们脚下,似乎还能听到它们满是沧桑的慨叹。
  每到金秋,开封便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菊花节,而“河大”校园的每个角落也会摆放出各类菊花,层层叠叠,多姿多彩,令人心情舒畅。在这秋菊争傲的盛景中,“河大”沉静美好的气质亦越发迷人。
  到了开封,当然少不得提起“吃”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开封的夜市小吃相当有名,有不少外地的游客会为了一顿饭专门跑来这里品尝。而我第一次去鼓楼夜市,便被那汹涌的人潮惊住,十里长灯照亮街道,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而身在开封的“河大”,自然也少不了被美食包围。皮薄馅厚的灌汤包,皮焦馅嫩的邢家锅贴,酥松香甜的花生糕等这些极具汴梁风味的小吃,令我们这些生活在“河大”的外地孩子每一天都被新鲜的美食气息唤醒。
  郑州烩面虽是一绝,但咱尉氏烩面也不差,用独家秘方调制的香料配上滚滚的羊肉汤,只是喝上一口汤就已经深感人生圆满。冬天天寒地冻,那干脆在东大门买一块烤地瓜吧,老板一家风雨无阻,每天都坚守岗位,让你暖身又暖心……
  3
  如果说“河大”耐人寻味的景观打破了我的偏见,“河大”丰富精妙的美食点亮我生活的色彩,那么,“河大”里的文人风骨则赋予了我永恒的追念。
  如你所知,最初想来“河大”的我是受到王立群教授的感染,而真正生活在“河大”,又是在一院之隔的新传院,才明白想见教授一面是有多难。虽说教授还未退休,但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他向来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哪怕只是见一面都要在大礼堂隔着无数的脑袋。
  相比起遥远的王教授,我们学院的“传奇教师”常萍则显得更为生动和亲切。
  传说中,她曾两次拒绝“百家讲坛”的邀请;她的课节节爆满,有时提前一个小时还不一定能占到位置,教室外蹭课的学生都挤得密不透风。然而她从不写论文,也没出过一本书,到退休还是讲师职称,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常先生”。
  而万分荣幸的是,我能成为她的学生,可以痛痛快快地一睹其卓然风采。
  常萍老师教授古代文学,常年穿一件灰色宽大条绒裤和青色胶鞋,头发稀疏地散落在肩膀,面容素净,讲课时声情并茂,极尽洒脱不羁之意,一如魏晋风流雅士。在那一年的课堂上,我从未见过她露出疲倦面容,大多时候都是一脸的意气风发,深入浅出洋洋洒洒地讲上3个小时,待下课时已大汗淋漓。而在她的课上,她从不点名,不留作业,也不要求学子们去背诵那些名诗,只让我们随意发挥写一篇文章便算是期末考试了。
  熟悉之后,曾有学生问她为何拒绝百家讲坛,她微微一笑,说:“人不能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要为自己眼中的自己而活。”她想坚守内心的真实。
  后来我也曾去过许多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曾大笑过思考过感怀过,但没有一个能比她和她的课堂使我印象深刻。虽然许多内容已记不清楚,但这句话却一直长留心中,也清楚地记得她说这句话时眼中散发出来的光彩。
  她是真的热爱文学,因而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课堂,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名利所惑,永遠自由、理想而满足地活着。这便是所谓的文人风骨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后来的很多时刻,每当我遇到困境茫然无措的时候,只要一想到她,便会觉得内心充满力量。
  能够生活在“河大”,能够遇见“河大”的这些人和事,其实都是一种幸运。如果你与我一样,一开始对它充满疑惑,那么请沉下心,静静地体味这座城市和这座校园吧,你会发现,已经历百年风雨的它坚韧而有力,能带给你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河南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和“国防生后备军官”选培资格。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为生物学,省级优势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有地理学、生物学。
其他文献
人生要有四“得”,即沉得住气,变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我以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事业成熟的标志。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其实,很多时候,人生就犹如大海中漂浮的一艘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沉得住气,才能扬帆远航。如果因沉不住气而害怕茫茫大海,要么是畏缩不前,要么有被颠覆的危险。  人还要变得了脸。红脸也好,白脸或黑脸也罢
昨天小编刷空间,发现一位《风吟》的忠实读者发了条格外感人的说说——各位亲朋好友,你们经历过绝望吗?就是在你恨不得拿平底锅敲自己的脑袋,暗恨自己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喝水都长肉的时候,还有人在你头顶的平底锅上放俩生鸡蛋,开火煎熟,淡定补刀:“哎呀,这个月又瘦了两斤。讨厌,人家又要换新的增肥食谱了呢!”面对此等绝望,请大声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受害者一号:  写手苏幸安  前段时间,赶潮流下了个风靡
还记得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理科。我喜欢理科的知识,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的理科成绩有多么优异。恰恰相反,在高中的前两年时间里,我的理综成绩,尤其是物理一直处于“拖后腿”的位置,这极大地阻碍了我总成绩和排名的上升。  与物理“相爱相杀”  我的学生时代为数不多的不及格试卷,多数是高中物理“贡献”的。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这种打击给我带来的不是动力,而是“神经衰弱”。那段时间,我一听到
同学们:  现在不断地有同学说,作业太多,时间不够用,压迫得自己没有一点儿自由时间,连整理错题本、回顾课本的时间也找不出来。听了以后,我进行了深入地观察,感觉同学们作业是不少,压力也很大,但是,在时间的利用上,却普遍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看得见的是,有人课前饭后在教室里嬉笑打闹,下课铃声未响已经冲出教室,甚至自习逃课。迟到似乎是永远的风景,课堂上昏昏欲睡的人总有那么一两个……这些现象也许与你无缘,那
初识语小晨,是在年幼无知的儿时。和大多数小说里的情节一样,因为家里大人相识,我们上了同一所学校,被分到同一个班。成为同桌的我们从小学时代就一直黏在一起,每天一同走過那条并不宽敞的街,只是那时的我们没有想到,那条路,一走竟走了十多年。  到了后来的中学时代,语小晨辗转几所学校,我则一直在原地停留。当我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后,正值初三的语小晨回来了,一如当初灿烂的笑,毫无疑问地,我们又走到了一起。一
奥尔多·利奥波德是蜚声国际的美國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长大,从小他和兄弟们就喜欢在丛林中玩耍,他的父亲也常常教他们制作木质玩具,有时还会教他们打猎。丛林中时常有野兽出没,学会打猎也算是一种防身的技能。  有一次,利奥波德和哥哥去丛林中打猎,半天下来竟有不小的收获,打到了好几只野兔和松鸡。准备回家时,他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大猎物——一只黑熊。利奥波德和哥哥很兴奋,因为在这里很少能遇见
在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中,主讲人刘燕华在谈到T型人才时说,T是一个形象,就像一个图钉,图钉有个钉,有个帽,帽的面积较大,压强分散,最终分散的力量集中在钉上,所以才能够把图钉压下去。这启示我们,T型人才既要做到学科融合、知识面宽,又要做到在某一个方面的专,这样的知识结构才有利于最终整合发力,干出成效。  刘燕华的话让我豁然开朗。  小时候,有时会用拇指用力压桌面上的一只蚂蚁,却常常压不死,而用同样
中学时期,我总是十分羡慕班里那些一下课就可以呼朋引伴、成群结队上厕所的人。他们总是有人陪伴,总是那么快活又自在,而我因为内向又话少,所有方面都普普通通的,像个小透明一样,身边朋友一直寥寥无几。后来我独自一人去外地求学,状况仍然没有什么改变。我好像一直如此,一个人。  孤独是什么样子的?  大概是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其他人成群结队;一个人吃饭总是吃很快,而其他人高谈阔论;过节时一个人窝在屋里看书,而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对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强大抗疫力量,在国际上激发强烈共鸣。此次疫情也让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
我躺在军训基地的操场上,和好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数着满天繁星。  “你说青春像什么呀?”好友问。  沉思良久,我不急不缓地吐出一句:“像个染色缸。”  12岁那年,我以青绿色推开青春的大门,那般满怀希望;13岁那年,我用淡粉色探索青春的秘密,如此可爱调皮;14岁那年,我用咖啡色谱写青春的行迹,这样无所畏惧;而今天,15歲的我,想用淡蓝色去打开高中的青春之旅,往后的日子都要冷静沉稳。  天上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