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班集体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
  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发挥德育的
  基础作用,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
  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中学整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首先要
  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抓好学生的起始教育。一个新的班集体,往往
  是由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劳动观点、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的几十名不同的
  个体组成。要想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个优化的目的,必须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
  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其言论、指导其行动;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教育
  其思想,用健康的活动来陶冶其情操。让学生一到校,就一言一行有准绳,一举一动规范化
  。让学生接受的是正确引导的教育,看到的是激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如熟记《中学生守
  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再配以适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的班规班纪。让各项制度上
  墙,加以严格的检查,召开以“尊师、爱班、修身、自律”等有关的主题班会,从而达到行
  为习惯的逐步养成,思想意识的点滴渗透,促使良好班风的逐步形成。班主任是班集体直接
  而具体的管理者、领导者,因此要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应特别重视班主任的师表作用,班
  主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民主意识、待人接物、气质风度、仪表语言、工作
  作风等许多方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和学习的对象。
  一、要投入真挚的感情
  作为班主任,在接手新的班级后,要尽快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尽快叫出每个学生
  的名字,这样学生对班主任自然就多了一份亲近感,少一份陌生感。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
  建立一種互相平等、信任,相互关注的师生关系。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应关心他们的生
  活,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多一些谈心接触的机会。从感情上贴近他们,精神支持他们,学习
  上帮助他们,尽可能地传递给他们来自班主任的温暖,使他们感到并不孤单,养成良好的心
  理素质和健全的性格。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
  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
  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学生的德育工
  作中,一定要投入真挚感情,因为情感具有感染性,可以影响另一个人情绪,特别是学生,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表率作用。
  二、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
  现在的学生,在家是“小皇帝”或“娇娇女”,在校发“我”为中心的“自由”意识膨
  胀,父母或其周围的人溺爱多于管教,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运用强硬的手段教育,意志薄弱的
  学生往往受不了,甚至出现问题。现在社会的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特别是网络的
  发展,使到很多学生沉迷于其中,学生对是非明辨能力很有限的,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很严重
  的。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正确引导他们健康上网,不能让任由一些不良的东西慢慢
  侵蚀其不成熟的心灵。引导他们认识到其错误所在,让其自我反省,自我战胜,增强自律意
  识和是非观念,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对于一些后进生,我们要了解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由于他们本身存在诸多的不足,我们
  在教育时,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信心,多鼓励,常引导,发挥其潜能,展示其优点。定期查
  验的日常情况,以便及时给予纠正。
  在生活和学习中,抓住小错不松手,大错自然就不敢抬头,要经常进行公德教育,让他
  们正确认识自己与别人和集体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荣誉
  感、责任感,树立整体意识,严格自律,塑造自我形象。经常口头询问、书面谈心,使师生
  之间亲如朋友。班主任一声和蔼可亲的问候,作业本上一两句鼓励的批语,胜过许多空洞的
  说教,这样学生就愿意与老师说实话、亮思想。只要投入真情就能换回感情,理解就能换回
  信任,班主任如果赢得了学生,也就等于赢得了教育的成功。
  三、抓好班团干的管理工作
  要想创造良好的小环境,还必须重视班干部,让其起到领头雁的作用。班干部是一个班
  集体的骨干与核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要有一个素质良好,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
  因此,班主任必须抓好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教育工作,使他们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对班干部
  要严格要求,又要多加指导。树立其形象、运用其才能,发挥其作用。随时发现肯定他们工
  作中的成绩,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抓紧他们的学习,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相互对比中
  寻找不足,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在开展活动中增长才干,让他们带领全班同学去学习、
  去劳动。由他们去管理班级、组织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助手的作用。那些思想品德好、学
  习努力、能广泛团结同学、热心为同学服务,有责任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同学中有一
  定的威信的学生干部,必然会带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守纪的班集体。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还要重视班级个体成员的细胞作用。
  四、正确引导处理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如果教育工作者摆不正与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成天
  严肃而不见笑脸,学生一旦出现小小的错误,就大发雷霆加以训斥,这样就导致师生距离拉
  大,教育就会失效,学生有可能从此会走向偏差。因而,我们一定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
  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就决定了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
  个体间能彼此增进理解,互相尊重,即使有时发生了矛盾,也会从自身寻找原因,相忍相容
  ,互补互利。另外,任课老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如果师生间能相通相容,
  这种良好的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因此,班主任就协调好与任课老师的关系,让他们在这
  个集体中起到长短相济,整体互补的作用,达到师生的同频共振,从而提高教育效率,这也
  是一种艺术。总之,中学德育工作应充分发挥班级小阵地的作用。学校工作,只有创建一个
  个优良的班级小环境,才会有学校优良大环境的出现,促进校风校貌的好转。因此,班级德
  育小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范瑞杰. 有浓情才有美德
  [2] 欧昌铬. 学校德育工作的哲学思考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大多具有理论性、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疲劳、厌倦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观念陈旧、方法老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思想品德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多关注社会热点,尽量把社会热点巧妙地引进思品课堂,对于打破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起很好的积极作用。以下就社会热点与思品教学结合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巧用社会热点构架思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绪,情绪好,脑子灵,脑子灵则反应快,这才能较好地理解、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而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好地使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积极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圆满而  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揭开科学家成长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许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着  广泛的兴趣爱好,而这些兴趣爱好正是他们走上科学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源动力。  然而,由于思
幼儿道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由于其具有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可塑性大等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与道德意义的自我建构,从幼儿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家、园、社会一起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作为幼儿一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
摘要:本文依据中学德育课程,详细的介绍了学生中学阶段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各种途径。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德育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影下,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突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即学生德性的生长过程。《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
青少年是人成長的关键期,他们渴望成熟,希望长大,但又易冲动,自控能力非常差,个别学生因为网络的诱惑而荒废学业。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伤害,引发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当前,不少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上网问题极力反对,但现实的世界我们无法将网络与他们隔离开来。网络安全问题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涉及道德和法律的层面。青少年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人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着未来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我们必
期刊
田宝华局长在“道德课堂”推进会上曾讲到:“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是生活,同样也  离不开道德。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学生延续、发展生命的地方,若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课  堂之中,课堂定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而道德缺失的课堂却很容易使教学转化为一种机  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疲惫、厌烦、焦虑  等感受。长此以往,必将扼杀师生鲜活的生命形式,恶化他们的生存状态
期刊
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一直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引入村委会责任机制的分析框架来解释目前我国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从权责划分、履行监督和责任追究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