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间期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观察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间期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收集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数据;根据心电图QRS间期分成3组,3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均值行单向(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用SNK法;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QRS间期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左室射血分数3组间及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间期与左室射血分数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愈宽,则射血分数愈低,提示预后愈差。
关键词 心电图QRS间期 慢性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功能 预后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和(或)充盈功能低下,器官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瘀血和(或)体循环瘀血;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很多预后研究中,除了NYHA心功能分级恶化、低钠血症的程度等外,心电图QRS间期增宽,也是公认的关健性预后参数。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测量并记录病人的心电图QRS间期;其中QRS间期<100毫秒病例36例,QRS间期100~119毫秒病例34例,QRS间期≥120毫秒病例30例;获得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值。
病例入选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典型的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45%。
病例排除标准: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有典型的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但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45%;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
器械与设备:心电图机Philips page writer trim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vivid 7 pro。
心电图测量:所有患者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振幅10mm/mv,走纸速度25mm/秒,在Ⅱ、V1、V6导联选择最宽的QRS间期,进行人工测量。
超声心动图资料:所有患者常规进行二维、M型超声检查,获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值。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3组间行单向(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用SNK法;相关检验用Pearson积差相关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进行检验;(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病例数据基线状态: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基本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以及心电图QRS间期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经检验,男性和女性病例、病例年龄、3组间合并两种以上疾病病人比例在3组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统计分析结果:3组间左室射血分数One-Way ANOVA分析及两两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并行心电图QRS间期与左室射血分数的Pearson积差相关,其相关系数-0.671,(P0.000)。见表2。
讨 论
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统计,在欧洲47个国家的10亿人口中,心力衰竭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2]。在心力衰竭的病因构成方面,近年来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3]。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同时又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可通过心肌重构不断进展,使心衰患者的病情逐渐恶化。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伴随着心电图QRS间期的逐渐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室内或心室间收缩不同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4],影响患者的收缩功能,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可能逐渐下降。本研究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电图QRS间期延长,左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左室收缩功能逐渐下降。可能机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引起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凋亡,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长期的心肌重构引起心肌纤维化、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腔扩大,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冲动传导时间延长,出现心电图QRS间期延长和心室收缩功能下降。
表1 病例基线数
注:LVEF:左室射血分数。表2 3组间超声心动图变量One-Way ANOVA分析
关键词 心电图QRS间期 慢性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功能 预后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和(或)充盈功能低下,器官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瘀血和(或)体循环瘀血;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很多预后研究中,除了NYHA心功能分级恶化、低钠血症的程度等外,心电图QRS间期增宽,也是公认的关健性预后参数。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测量并记录病人的心电图QRS间期;其中QRS间期<100毫秒病例36例,QRS间期100~119毫秒病例34例,QRS间期≥120毫秒病例30例;获得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值。
病例入选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典型的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45%。
病例排除标准: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有典型的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但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45%;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
器械与设备:心电图机Philips page writer trim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vivid 7 pro。
心电图测量:所有患者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振幅10mm/mv,走纸速度25mm/秒,在Ⅱ、V1、V6导联选择最宽的QRS间期,进行人工测量。
超声心动图资料:所有患者常规进行二维、M型超声检查,获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值。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3组间行单向(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用SNK法;相关检验用Pearson积差相关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进行检验;(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病例数据基线状态: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基本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以及心电图QRS间期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经检验,男性和女性病例、病例年龄、3组间合并两种以上疾病病人比例在3组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统计分析结果:3组间左室射血分数One-Way ANOVA分析及两两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并行心电图QRS间期与左室射血分数的Pearson积差相关,其相关系数-0.671,(P0.000)。见表2。
讨 论
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统计,在欧洲47个国家的10亿人口中,心力衰竭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2]。在心力衰竭的病因构成方面,近年来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3]。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同时又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可通过心肌重构不断进展,使心衰患者的病情逐渐恶化。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伴随着心电图QRS间期的逐渐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室内或心室间收缩不同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4],影响患者的收缩功能,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可能逐渐下降。本研究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电图QRS间期延长,左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左室收缩功能逐渐下降。可能机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引起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凋亡,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长期的心肌重构引起心肌纤维化、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腔扩大,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冲动传导时间延长,出现心电图QRS间期延长和心室收缩功能下降。
表1 病例基线数
注:LVEF:左室射血分数。表2 3组间超声心动图变量One-Way ANOV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