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观察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治疗组)与传统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对照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恢复方面,治疗组的术后1周Harris评分、术后6周Harris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小切口 Harris评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079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更加成熟并逐步普及,小切口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小切口技术是在熟练掌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缩短手术切口的长度来减少组织损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术后恢复。其包括后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和正前方入路等。为探究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意义,2007年9月~2010年2月对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2月行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40例,男160例,女80例;体重指数(BMI)17.2~28.5,平均24.2;年龄35~76岁,平均67.5岁。疾病类型:新鲜股骨颈骨折14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0例,类风湿关节炎40例。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尽量接近手术台边缘。治疗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股骨大转子中点以上2cm为中心,切开皮肤、筋膜,于髂前上棘到大转子之间找出并分开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显露关节囊,“十字”形切开关节囊后,电锯锯断股骨颈基底部,分别于髋臼的上缘、内外侧钉入3枚克氏针,下缘放置一枚臼拉钩,将髋臼充分显露。逐步扩大髋臼至骨质点状出血,沿原髋臼方向嵌入压迫臼;然后将患肢做“四”字试验使患髋内收与外旋,安放试模,复位后检查人工关节松紧度及活动范围满意,植入合适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冲洗关节腔,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术后开始行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和踩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两组的主要手术情况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同时应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恢复情况。
统计学处理:对本文观察指标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X±S)表示与t检验分析,P<O.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经过观察对比,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恢复方面,治疗组的术后1周Harris评分、术后6周Harris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 论
当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关节炎及股骨头肿瘤等疾病治疗的关键技术。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患者追求最少切口的要求,近年来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技术的报道与应用逐渐增多。其理论上具有切口小、手术会、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如何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缩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创伤是目前骨科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其也分为两组,一类是将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切口变小,而深层入路和传统手术几乎一样,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另一类称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开展的前外侧入路和双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这类切口强调从肌间隙进入,不损伤臀中肌和髋关节外旋肌,保留髋关节。在不同入路方式中,后外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注重的不仅仅是切口,更强调在获得常规外科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周围组织的创伤和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干扰,康复快。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恢复方面,治疗组的术后1周Harris评分、术后6周Harris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总之,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庆强,王黎明,桂鉴超,等.采用非骨水泥及骨水泥型假体经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效果与常规手术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2(11):235-236.
2 高辉,吕厚山.微创全靛关节置换术66例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10(2):813-814.
3 邱贵兴,戴魁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0-762.
4 陆浴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1-172.
5 王岩,吕伟,马奔.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2):951-952.
6 罗先正,邱贵兴.人工髋关节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425-426.
7 Schofield SE.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ip replacement[J].Anz J Surg,2009,75(9):287-288.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小切口 Harris评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079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更加成熟并逐步普及,小切口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小切口技术是在熟练掌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缩短手术切口的长度来减少组织损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术后恢复。其包括后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和正前方入路等。为探究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意义,2007年9月~2010年2月对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2月行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40例,男160例,女80例;体重指数(BMI)17.2~28.5,平均24.2;年龄35~76岁,平均67.5岁。疾病类型:新鲜股骨颈骨折14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0例,类风湿关节炎40例。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尽量接近手术台边缘。治疗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股骨大转子中点以上2cm为中心,切开皮肤、筋膜,于髂前上棘到大转子之间找出并分开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显露关节囊,“十字”形切开关节囊后,电锯锯断股骨颈基底部,分别于髋臼的上缘、内外侧钉入3枚克氏针,下缘放置一枚臼拉钩,将髋臼充分显露。逐步扩大髋臼至骨质点状出血,沿原髋臼方向嵌入压迫臼;然后将患肢做“四”字试验使患髋内收与外旋,安放试模,复位后检查人工关节松紧度及活动范围满意,植入合适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冲洗关节腔,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术后开始行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和踩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两组的主要手术情况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同时应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恢复情况。
统计学处理:对本文观察指标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X±S)表示与t检验分析,P<O.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经过观察对比,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恢复方面,治疗组的术后1周Harris评分、术后6周Harris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 论
当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关节炎及股骨头肿瘤等疾病治疗的关键技术。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患者追求最少切口的要求,近年来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技术的报道与应用逐渐增多。其理论上具有切口小、手术会、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如何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缩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创伤是目前骨科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其也分为两组,一类是将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切口变小,而深层入路和传统手术几乎一样,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另一类称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开展的前外侧入路和双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这类切口强调从肌间隙进入,不损伤臀中肌和髋关节外旋肌,保留髋关节。在不同入路方式中,后外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注重的不仅仅是切口,更强调在获得常规外科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周围组织的创伤和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干扰,康复快。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恢复方面,治疗组的术后1周Harris评分、术后6周Harris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总之,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庆强,王黎明,桂鉴超,等.采用非骨水泥及骨水泥型假体经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效果与常规手术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2(11):235-236.
2 高辉,吕厚山.微创全靛关节置换术66例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10(2):813-814.
3 邱贵兴,戴魁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0-762.
4 陆浴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1-172.
5 王岩,吕伟,马奔.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2):951-952.
6 罗先正,邱贵兴.人工髋关节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425-426.
7 Schofield SE.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ip replacement[J].Anz J Surg,2009,75(9):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