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东亚民族主义?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收到今年6月号《日中文化交流》杂志,其中有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毛里和子的论文,题为《为重构日中关系——超越排他性的民族主义》。她在文中指出,中日关系以2012年为界,呈现3个方面的不同。第一是中国GDP迅速增长。中国GDP从1990年仅占世界2%,将增长至2020年的15%。届时中国GDP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东亚政治力学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第二,中日围绕历史认识、人权等问题,在价值、国力、领土利益等3个层面展开全面对抗。第三,日本试图“摆脱战后体制”,而中国则要表达150年被压抑的愤怨。毛里和子说,“今后中日两国可能出现全面、长期、且具有原教旨主义性质的对抗”。
  对于毛里和子的分析,我们并非可完全赞同,但她表达的对中日关系未来的担忧,却可以理解。两年来,日本学术界举办各种研讨会,试图通过学术讨论来认清中日关系的现状。有的日本市民组织也频繁举办座谈会,希望促进两国市民交流。还有日本学生团体,他们连续走访日本各大学教师研究室,希望通过跨国界科学交流超越中日对立。
  2013年7月,以毛里和子为代表的“思考新日中关系研究者会”成立,150名日本学者加盟。同年10月该会在《朝日新闻》发表声明,呼吁东亚各国政府、人民应超越狭隘民族主义。该会成立的背景,反映出日本民间对中日关系恶化的普遍忧虑。今年3月,该会在东京大学举办了首次大型国际研讨活动,200余名各界人士参加,一些中国学者也专程赶来参加。据悉,该会今秋还将举办第二次大型研讨活动,议题是研究世界各国的“和解”经验。
  不久前,一东南亚驻日记者对我说,目前日本社会气氛感到压抑,令人窒息。其实这种感觉并非外国人独有。日前,笔者遇到一个叫久保孝雄的日本人,他是老社会党人。久保孝雄说,目前日本政治气氛异常,媒体中,言论人每谈中国,肯定要先跟中国先划清界线,强调“我并非亲华派”,“我并非替中国辩护”甚至“中国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国家”等等。只有讲了上述这番话后,媒体人才敢转入内容叙述。尽管整个日本社会如此,但久保孝雄却出版了一本书,名叫《世界变了,日本能否改变——日本应对美独立,与中国共生》。这本书的腰封写道,“嫌中、反中,不能挽救日本衰退!”这本书出版不久,在如洪水般的反华书籍中,这本书并无声息,但读这本书,知道他在说真话。
  今年5月,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发布,2013年10月1日时在沪日本人为47700人,同比减少9700人。另一方面,中国赴日留学人员最近3年连续下降。2013年5月1日时,在日外国留学生人数为135519人,同比减少2237人。上述在日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最多,达81884人。不过,中国留学生同比减少4440人。
  上星期有一友人去JTB,发现这家旅游公司前往中国观光的线路大减。本来,中国线路均是日本各旅行社的摇钱树,但近一两年,前往中国观光者锐减,代之的是中国赴日观光者剧增。本周出席某中国驻日商业机构庆典活动,一日本公司CEO对笔者说,政治对立不应影响两国经济交流。
  两个国家不友好时,两国人民应怎么办?最近1/3世纪,大量中国学子以留学方式来到日本。这些年,他们有人回去了,也有人去了第三国,其余的则定居日本。今天,日本约有65万华侨,他们多是前留学生或现役留学生。此外,还有不少是入籍的华人。这些华侨、华人,多融入日本社会,同时也保有自己的文化。他们在日本生根、结果,笔者周围很多这样的中国人,他们周围都有很多亲切、热情的日本人。在国与国关系僵持时,这些华侨华人,在中日之间,以他们点点滴滴的努力,联结了两个国家。
  今天的东亚,是世界经济最繁荣的地方,但这个地方的民族主义,正在侵蚀经济的繁荣。如何超越东亚民族主义,这是该地区民众的责任。
其他文献
喜大普奔,千呼万唤!  据悉,大上海难得一见的都市园林标杆项目——浦东颐景园,即将进入绽放倒计时。  三大湖景园林齐显  园林大师筑园惠南  “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集中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基于都市人这样一种居住心态,浦东颐景园将“颐景园”近20年的造园经验,融于大浦东惠南城市之央。
1月6日至11日,又一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凤凰卫视采访总监闾丘露薇在1月9日举行了《不分东西》的新书发布会,导演贾樟柯参加完1月7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的“这就是民国”论坛后,与归国不久的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刘瑜一同与闾丘露薇对谈。  较之《闾丘露薇采访手记》(2002)、《我已出发》(2003)、《行走中的玫瑰》(2005)、《无薇不至》(2006),《不分东西》有了些
最近心情一直很温馨怀旧,因为意外见到了武术大师王翰之。  王翰之是谁?怎么又是“大师”?王翰之是我的偶像,中国武林和书法界的顶尖人物,一个“人不在江湖,江湖却始终有他传说”的世外高人。  虽说1949年以后,中国极少有真正的大师,但他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时间要跨到四十年前,“文革”的中后期,弄堂里的孩子照例都不上学了,所谓的“复课闹革命”,基本就是“妇科闹革命”,小小年纪没人上课,都偷偷地谈起
从没想过,花样滑冰会这样绚丽夺目,如行云流水。  7月22日19:30,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安利雅姿冠名、盛力世家SECA主办的“冰上雅姿”上海站华丽上演,继前一晚的雅姿风尚之夜之后,又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名将云集,美轮美奂    一入场就发现观众有些异样,小骚动,心想:神马状况?  仔细一瞅才发现,刚刚退役的姚明居然就坐在前排!这还不是全部,眼尖的大概还能看到韩剧女王、《拜托小
文物之殇  约2.5万件古埃及文物从英国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这些文物装满了整整85个箱子,其中包括一把约20万前的石斧和几件公元前7000年的手工陶器。埃及成功从“西方盗窃者”手中追回文物的全球报道轰动一时。  然而,这个“轰动性”新闻不是现在发生,而是在3年多前穆巴拉克还在当权之际。埃及不仅从英国追回了文物,还从法国卢浮宫追讨回5幅法老时期壁画残片。  但这一切似乎过去了,今天的埃及充斥着文物流
没想到“一泡童尿”竟然掀起激辩大潮,被升级为香港与内地两地民众的骂战。警方澄清,网上传说这是2岁女童,其实是男孩;男孩是小便,而不是香港一些主流媒体故意夸大说是大便;也不存在傅姓女子怒打前来制止的路人耳光的情节。  从视频中可看到,有路人指责孩子父母,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现场混乱。孩子母亲不停安抚哭闹的孩子,情绪激动,对向她指责的人群解释,称“自己的孩子都快尿裤子了,让我怎么办”。实际上,疯传的这
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么快的“专业提升”,意味无穷。这一切需要问责吗?又怎么问责?  日前,中央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河南省一官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官是十八大后该省首个落马省部级官员、第二个落马的昔日省级公安一把手。诸多“腐败信息”,对于我这样的艺术行业人士早已反应麻木,倒是此官一项占据头版头条的“官职”和相关“业绩”的信息,因跟“艺术”有关——且是“金奖”级别,颇让我有议一议的兴趣。  
在被19名家长联名写信“赶出”学校后,李孟终于用自身的遭遇,唤起了社会对于自闭症群体的重视。而就在李孟事件被持续关注的同时,2012年9月14日,一名与李孟同在深圳市宝安区的自闭症儿童,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退学引发的血案  在纵身跃下五楼的窗口时,浩浩(化名)还穿着学校里统一的蓝白色校服,背着书包。施救的路人,在浩浩的作业本上找到了他的学校——宝安区冠华育才学校。在辗转联系到浩浩的家人,并
见到片桐,是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铁列车上。当时他刚从澳大利亚回上海度假,此去南京,是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瘦削的他,裤兜里装着一大叠百元大钞,起码五千。在他的印象中,国内消费的支付方式,还停留在现金阶段。他有些受不了高铁的速度——上海到南京,一个小时!在车上,他不时地说:“啊,这么快!要这么快干嘛?”  片桐一家三口2003年从上海到阿德莱德,当时他是以技术移民的身份考过了雅思,到达澳大利亚时,儿子还
中秋节,学生送来一盒月饼(这不算腐败吧),饼盒上写着:“回家吃饭是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  朴素无华的一行字却使我感慨不已。社会似乎正在向正常的生活方式回归。  曾几何时,欢场、官场、商场——包括我们媒体舆论场,“回家吃饭”是一种落魄,所谓“席称鲍翅燕,饮必茅台酒,推盏多情色,劝侑皆红袖”——大约自1992年至2012年,既是媒体影响力的“黄金二十年”,也是“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奢靡二十年,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