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生物智慧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hou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仿自然界生物的运作方式,能够为人类节约10倍、100倍甚至10000倍的资源。
  蛛丝和火甲虫
   位于蜘蛛腹部的腺体可分泌出6种不同的细丝原料,编织在一起变成蛛丝。这种丝线具有独特的高强度与延展性,比所有人造纤维都要强韧。一位材料学家形象地描述蛛丝的强度和韧性:“如果用铅笔杆粗细的蛛丝来结张大网,这张网甚至可能拦截住一架飞行中的波音747。”
   在人造纤维中,最接近蛛丝特性的纤维材料叫做芳纶纤维,虽然其韧性仍不及蛛丝,但强度可与蛛丝相媲美。然而,要造出芳纶纤维,需要极端的压力和极高的温度,会严重污染环境。而相比之下,蜘蛛却能在再普通不过的环境中,在常温常压下利用死苍蝇和水作原料轻松造出这类纤维。
   一种黑色火甲虫拥有不同寻常的“红外探测器”。“探测器”薄薄的角质层中充满了水,当外界温度升高,角质层中的水会突然膨胀,膨胀带来的压力变化随即会被高敏感的机械感觉细胞所感知。利用这个原理,火甲虫可以探测到远在80千米外的森林火灾,功力大约是人造火灾探测范围的10000倍。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家伙不需要电线,不需要连接使用燃料的发电机,格外节省资源。
   火箭、超级计算机、卫星、太空站、人工智能……尽管现在,人类科技已高度发达,但从蛛丝和火甲虫的例子可看出,我们依然需要向大自然取经,达到提高基本资源使用率、循环利用资源的目的。
   泡泡建筑
   植物和动物细胞里充满了气体或液体,借鉴细胞这个原理,建筑师设计出了一系列新颖别致的充气充液的体育建筑。这样的建筑明亮透气,结构曲线自然优美,且绿色环保。
   与细胞原理类似的,还有肥皂泡的“泡泡建筑”。“泡泡建筑”不仅明亮透气,还可以通过改变泡泡直径,以适应任何凸凹不平的地面,摆脱地面形态的限制。也就是说,建筑师能够在任何复杂地面上,“吹”出自己的“泡泡建筑”英国建筑设计师迈克尔·波林和伙伴们在“伊甸园计划”中就发挥了泡泡不挑地面形态的优势。
   在“伊甸园计划”项目中,建筑师们需要建立一个巨型温室。温室所处的建筑环境异常复杂,不仅不规则,而且还在不断变化,因为当地仍在不断开采当中,他们便采用了“泡泡建筑”。“泡泡”结构既能很好契合当地地形特点,减少地形不确定带来的麻烦,又能保证建筑的采光设计达到最优。
   不过,粗略地确定“泡泡”形状远远不够。真正的肥皂泡泡外表面是巨大的球面结构。总不能粗暴地用巨大的空心玻璃球吧?这在技术上几乎无法实现。于是,他们将球状曲面看成由若干个有规则“小泡泡单元”相加起来的组合。这样一来,设计圆顶的问题就转变为寻找支撑性更强的小部分的几何图形问题。
   花粉、放射虫和足球烯
   究竟什么样的多边形拼起来才能够组成一个巨大的、近乎完美的球形曲面呢?科学家把大自然看作样本,参考一些生物精妙的结构设计来制定计划,既方便,又靠谱。
   在显微镜下,花粉颗粒是由六边形组成的球体。足球烯也是这样,足球烯是碳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分子结构为球形32面体,由60个碳原子通过20个六元环和12个五元环连接而成,像一只足球。放射虫,一类浑身上下长满骨针和伪足的海洋单细胞动物,它们外形结构十分精美灵巧,堪称“天然的艺术形态”,同样有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球状结构。
   受这些自然生物的启发,建筑师团队选择了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这两种最简单,拼合后最接近于球体的结构作为小泡泡单元。而计算机数值模拟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并且,善于观察的建筑师又学习了蜻蜓透明翅膀的结构特点,成功解决了小泡泡单元之间的链接问题,极大地缩减了钢材的使用数量,节约了资源。
   意外收获
   不过,要想更高效使用资源和能源,必须重新考虑制造“小泡泡”单元的材料,因为玻璃延展性不高,无法将六边形单位面积做到最大。同时,又考虑到温室封闭式薄膜的特点,建筑师最终决定采用可替代玻璃的一种高强度聚合物材料ETFE。他们把这种材料做成三层,将边缘处焊接起来,然后充气。
   这种多层材料的单元面积能够达到玻璃的7倍大,重量却仅为双层玻璃的百分之一,所用材料也仅为双层玻璃的百分之一。而且,新结构又进一步缩减了单元与单元连接处使用的钢材数量。少一些钢材,就多一些阳光进来。
   巨型温室收工时,建筑师欣喜地发现,温室上方圆顶的总重量甚至低于室内空气的重量,轻飘飘的,是个名副其实的“泡泡屋顶”。
   从自然生物那里学到的技巧,不仅能实现同样的功能,而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大自然有数不清的生物,都可以供建筑师参考。
   动物骨架和大树
   20世纪30年代,一位西班牙建筑师曾在巴塞尔市的一次建筑任务中突发奇想,仿照动物身体的骨架,改造了咖啡厅天花板上的钢架设计。这种模拟生物骨骼结构的建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符合受力特性,而且还具有赏心悦目的外观。
   1992年国际博览会的科威特展览馆,其屋顶是可自由闭合的结构,也是模仿动物关节设计而成的。在夜间,屋顶可以敞开,露出布满繁星的天空,供人类进行各种聚会活动。
   在结构设计生物模拟方面,树状结构也是建筑师常用来参考的结构,因为比较简单。许多建筑师仿照树状结构的特点,在房屋中央设置主要的承重結构,四周则模仿树杈的生长机理,设计成悬空的楼板,外表用幕墙装饰,造出的建筑别有一番风味。
   这个既美丽又高效的世界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其他文献
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温碧霞刚参加完上海国际电影节回港,忙于宣传她参演的电影《微交少女》,在谈话过程中,她屡次拿起她的白色iPhone,因为手机频频在震动。48岁的她,身穿一袭白色露背长裙,这与她在各种媒介上的广告形象吻合。  除了拍电影外,温碧霞还参演了许多电视剧,在《封神榜》里,她饰演妖娆的妲己,此外还有观众熟悉的无线剧集《火玫瑰》。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三十多年,如今她仍对电影有着极强的兴奋
2019年10月25日,满载着82个标准箱的中欧班列(义乌—列日)“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菜鸟号”首趟列车抵达比利时列日物流多式联运货运场站。这是首个贯通中国长三角区域、中亚和欧洲并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专列。图/新华社记者 潘革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武汉暴发,中国经济在严防死守中“停摆”数十天。美、日等进口大国体尝到全球供应链被中断的苦楚,尤其是紧缺的医疗战略物资。3月初,病毒
山西黑窑事件曝光之后,关于弱势群体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心。有人说黑窑事件反映了“原始资本主义的黑暗”,有人说它反映了人性的沉沦,有人说它是地方治理危机的表现……但是不管人们从黑窑事件中看到了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认为,这个可以被视为耻辱的事件不是个别的、偶然的。  如何保护弱势群体?也许有人会说刹住市场改革的车轮,或者加强政府监管的力度,或者撤掉一批地方官员的职务……这些都不无道理,但是在
虽然于2017年10月19日发现的第一位“星际来客”奥陌陌有着出人意料的形状(长条形,而非圆形或块状),但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它是自然的产物,而非外星人的作品。   在历史上,有很多东西一度被猜测是外星人的信号,后来被证实它们有着(或可能有着)自然的起源,外星人实属一个“多余的假设”。下面我们仅举7个例子。  1、火星运河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绘制出一份火星图,上面有许多狭窄
这些内地优秀考生为什么选择去香港高校,仅仅是为了奖学金吗?“大学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香港的大学的开放自由,让内地学生的收获远远不限于学业上,而延及人格与世界观上,而后者,将他们在内地的多数同龄人抛在了后面    一年一度的高考生源争夺战接近尾声,香港高校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今年,申请香港院校的内地考生人数比去年增长12%,有30名省状元填报了港大,17名省、市状元获得港大48万港币奖学金。  
倘若你是个脑力劳动者,做的工作无定规可循,不能简单重复,需要不断激荡脑力、解决问题、生产灵感、执行创意……很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状态分为两种。  一是虚掷模式。无人打扰,时间大段,身体康健睡眠充足,咖啡零食一应俱全,双显示器机械键盘,网络通畅电脑正常……然后?你摸鱼打混,聊天追文,悠然不觉长日将逝。  二是救火模式。没有一点点防备,死线“砰”一声砸到眼前。“我怎么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你一边恼
“羊上树”在过去被人们用来形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然而,世界上真有一个地方,一到丰收的季节树上就“结满”了羊,这地方就是摩洛哥。  由于干旱,这里的羊没有青草可吃,所以为了生存,它们演化出了上樹的本领。这些羊上树就跟玩杂技一样,所以动物学家们给这群神奇的羊取名叫“杂技羊”。自从这群羊的异类表现被媒体报道了以后,当地便多了一个旅游景观——一群杂技羊在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上,轻身跃上摩洛哥坚果树,悠闲
上课铃响,复旦大学古典诗词导读的课堂里挤进来一个男生,背着双肩包,找到教室中间的一块台阶坐了下来,拿出一个厚本子放在膝盖上,腰杆笔直。  在这个课堂上,他的身影并不陌生,每节课准时出现,一节不落。从哲学系张汝伦老师、中文系骆玉明老师,到管理学院谢百三老师,只要在校内很“火”的课堂上,一定能看到他。  他叫樊羽,原是深圳某大学的本科生,18岁决定休学到复旦旁听。两年间,从复旦到北大,他以“游学”的方
央美的基弗风波沸沸扬扬,也终于动静小了,人们照常买60元一张的门票,去欣赏这位战后最重要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展厅里看见这批作品的时候,你几乎会理解央美某领导那句“你先看了东西再说”的言下之意。平心而论,东西还不错,基弗几个重要系列的都有涉猎,体量上八十余幅也撑起了个展的规模。可是我依然接到有道德洁癖的朋友的来电,语气是惊讶和谴责的:“你怎么能去看那个展览呢?!”  在展览前,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就书
毕跃英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8点开始刺绣,中午给家人做饭,吃完饭老公负责洗碗,下午接着绣,做完晚饭再绣到深夜,从不间断。她太喜欢刺绣了,闭上眼,眼前就会出现一根根的绣线  毕跃英不识字。  几十年前,大老挖村少有女孩读书。但毕跃英家在村里还算富裕,弟弟妹妹都读书,3个哥哥也读书,只有她例外。她还小的时候,大哥就已经结婚了。哥嫂都要干活,长辈要她帮忙带孩子,以减轻大嫂的负担。后来有人问她,兄弟姐妹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