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怪 好听 好妙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引领的创造性艺术活动研究项目中,我园进行了“幸福的孩子爱唱歌”子课题研究。说到唱歌,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形容词一定是“优美”“悦耳”“动听”,尤其是对于积累了一定歌唱经验的大班幼儿来说,要求唱得好听是最重要的。于是,从学唱上海童谣到学唱儿童歌曲,再到进行个性化创编,歌声回响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愿意跟着教师一起唱,也乐意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一起唱,但自发、自主的唱歌却少之又少。他们远远没有达到喜欢唱、爱唱的程度,更谈不上“幸福”地唱了。有一天,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树懒“闪电”带给幼儿新的体验,幼儿自发地唱起歌来,他们的表现也带给我不一样的思考。
  一、像树懒“闪电”一样唱歌:不好听,但孩子喜欢
  那天午饭后,天下起了雨,幼儿不能去户外散步,便在活动室里看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当那只名字叫“闪电”,动作、说话比乌龟还慢的树懒出现时,幼儿都被逗乐了。文文模仿着“闪电”的样子说:“我——也——
  会——这——样——慢——慢——说——话。”
  下午自由活动时,幼儿意犹未尽,讨论着动画电影中的情节,豪豪拿腔拿调地模仿着“闪电”的台词:“为——什——么骆驼有两个鼓包?”
  话音未落,活动室后方传来一阵慢悠悠的歌声:“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正在唱超慢版《小星星》的舒舒。舒舒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闪电’应该就是这么慢这么慢地唱歌的吧!”“是的,简直比乌龟还慢。”松松附和着也慢悠悠地唱了起来:“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两人开始合唱慢版《小星星》,看他们唱得那么带劲,越来越多的幼儿也加入了唱歌的行列。
  我的内心一阵激动,虽然幼儿的歌声不那么好听,拖着长音的《小星星》听着有些怪怪的,但这是幼儿第一次在没有教师组织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合唱。他们快乐的表情感染了我,他们用“怪声音”唱歌居然那么欢乐,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细细回想,在平时带班中我也发现,3~6岁幼儿很容易被“怪”声音吸引,楼上幼儿开展律动活动时的跺脚声,卡通电影里的一句咒语,大自然中的各种奇妙声响,都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和模仿。所以,说话慢吞吞的树懒“闪电”必然给他们带来了很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既然幼儿那么喜欢“怪”歌声,何不试一试用不一样的形式去唱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唱歌的兴趣呢?
  二、假如动物会唱歌:有趣,但不像音乐活动
  上学期,幼儿经历了“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的学习,积累了相关经验,这次他们在观看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后再次兴起了一股动物探索热。如果我以“假如动物会唱歌”为素材开展音乐活动,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我与教研组其他教师交流了我的想法,并邀请他们来参与我们的活动。
  当我把“假如动物会唱歌,他们会怎么唱你们熟悉的歌曲《小星星》”这个问题抛给幼儿时,他们有的陷入了思考,有的和同伴小声讨论着什么,有的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我请了第一个举手的成成,只听他用缓慢的声音唱着:“一——闪——一——闪——
  亮——晶——晶。”刚唱完,下面就有幼儿叫了起来:“是‘闪电’,他在学‘闪电’。”“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我追问道。华华说:“也有可能是乌龟,乌龟爬得慢,唱歌肯定也是慢慢的。”“那还有可能是蜗牛呢。”晴晴小声地说。成成点了点头说:“没错,我学的就是乌龟。”打开思路后,幼儿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纷纷举手想要表演。
  接下来我请可可来唱,可可和成成截然相反,她唱歌的速度特别快。云云说:“一定是猎豹。”“为什么?”我追问道。“因为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上学期的探索让幼儿对动物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一下子就想到了动物界中的短跑冠军。
  又有不少幼儿上来唱歌,他们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唱出了不同的“歌声”:大象、牛、河马等大型动物因为个头大,所以唱起歌来也是粗声粗气的,小型动物的歌声则正好相反。无论是狮子、老虎响亮的歌声,还是蚂蚁、蝴蝶轻柔的歌声,幼儿都能配合动作和表情加以表现。有的幼儿甚至能让歌声变得一跳一跳,表示兔子、蚱蜢、袋鼠在唱歌。
  幼儿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他们的兴趣如此浓厚,他们居然那么有表现力和创造力。转念一想,这也在情理之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以幼儿喜欢的动物作为唱歌活动的切入点,能瞬间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从而主动表现他们的经验。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大班幼儿能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和联系,所以他们可以将动物的习性、特点、外形与歌声联系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进行表达表现。但与此同时,我也非常困惑:之前,我在幼儿表演故事时,也会让他们根据不同的动物形象去变换声音,所以,现在这个活动似乎不太像音乐活动。那么如何凸显音乐活动的特殊性呢?
  这时,参与活动的教研组的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活动感觉像语言活动。为什么一定是动物唱歌?如果变成一个语言活动‘假如动物会说话’也完全可行啊。”“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后,是不是可以让全体幼儿一起来试一试?感觉幼儿说得多,唱得少。”“活动重点不应该是唱得像,因为动物本身是不会唱歌的,我们要让幼儿尝试的是联系动物特征感受声音的变化,重点应该落在变化上。”“问题出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上,教师在评价幼儿时没有从歌唱的角度出发。”“我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不会有那么多追问,而是经常会评价‘你的声音很美’。你应该让幼儿多去唱,通过学动物唱歌来感受强和弱、快和慢、高和低、长和短等。”
  教研組组长鼓励我说:“这个音乐活动的理念是正确的,我们能够感受到幼儿在唱歌过程中是快乐的。在思考‘假如动物会唱歌’时,幼儿也是动脑筋、有创造力的。你要做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尝试改变你和幼儿的互动方式,给予他们一些具有音乐元素的指导和评价,让他们多唱而不是多说。”   教研组的教师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感受不谋而合,这个活动最大的问题出在我与幼儿的互动上,幼儿说得太多,唱得太少。我注重让幼儿说“为什么像”“哪里像”,而忽视了幼儿的音乐表达。当幼儿唱歌时,我也没有从音乐的角度去给予评价,以至于整个过程缺乏音乐元素。
  幼儿热衷于用“怪”声音唱歌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喜欢声音变化带来的那种新鲜感,追求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所以,动物只是媒介,目的是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知唱歌时声音是可以变化的。
  三、调整互动方式:好玩,但不好听
  班里幼兒唱歌的热情真的被“怪”声音点燃了,在自由活动时,在表演游戏中,幼儿经常用变声的方式演唱熟悉的各种歌曲。延续对上一次活动的思考,我进行了调整。为了凸显音乐元素,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表现声音的变化,我将幼儿上一次活动时表现的动物进行了梳理,选择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唱。比如,豹子和乌龟是速度(快慢)的对比,大象和老鼠是音色(粗细)的对比,蚂蚁和狮子是强弱(轻响)的对比,袋鼠和兔子是跳音(大跳、小跳)的对比。
  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唱歌时声音的变化,我还在电脑上运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了两个可以通过点击变化的黄色小球,帮助幼儿梳理、总结声音的变化(见图1、图2):小球可以变大变小,就像声音可以变粗变细;小球滚得快时,我们可以唱得快,小球滚得慢时,我们可以唱得慢;小球变成白色棉花球时,我们可以唱得轻轻的,小球变成铁球时,我们唱歌的声音要响起来;小球还可以随着鼠标上下跳动,告诉我们唱歌时声音可以变得一跳一跳的。
  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唱歌时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音准等都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音乐元素。于是,在与幼儿互动时,我做了调整:当他们用粗粗的声音学大象时,我不再说学得真像,而是说“能用像男低音一样低沉的声音来表现大象,真了不起”;当他们学乌龟唱得很慢时,我会提醒他们自然地吸气,均匀地用气,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换气;当他们学猎豹唱歌快得连歌词都听不清时,我会对他们说“唱歌和说话一样,咬字吐词要清楚,才能表情达意”;当他们学狮子唱得特别响甚至叫喊时,我会告诉他们保护嗓子的重要性;当他们为了“这到底是袋鼠唱歌还是兔子唱歌”争论不休时,我会请他们观察两种动物跳跃时的不同,然后适时地引入“大跳”和“小跳”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
  此后,我给了幼儿充分探索的机会,他们不但可以自由尝试、集体演唱,还可以分组合作,拥有了更多感受、体验的机会。
  我的调整是有效的,由于师幼互动方式的改变,“动物唱歌”的“音乐味”浓了。新增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幼儿的眼球,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声音的变化。教研活动时,其他教师再次提出了建议:“活动很有趣,但是幼儿这样无伴奏清唱,总是感觉会走音,不好听。有没有什么办法添加伴奏,让唱歌变得既好玩又好听呢?”“感觉幼儿的表现还不够自信,因为与前期的自发歌唱活动相比,现在教师对幼儿唱歌的要求提高了,幼儿会不会因为习惯了有伴奏的演唱,对清唱没有信心呢?”“多媒体教具很有趣,能不能用得更充分一些?不仅用小球来做梳理小结,还可以操作小球,让小球做指挥,幼儿随着小球的变化来唱歌。”
  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同事们的建议,我又进行了反思:对于幼儿来说,清唱是有难度的,在缺乏伴奏的情况下,幼儿的确无法很好地把握音准。我们并不强调唱歌技巧,因为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必然是稚嫩的,这是幼儿真实的表现。但教师要在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幼儿每一次唱歌的速度、力度、强弱都是有变化的,对于如何加入合适的伴奏,让幼儿唱得好听,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四、增加不同的伴奏:调整音准,让孩子更自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如果要让幼儿唱得好听,确实需要伴奏。可是,不同的动物唱歌的速度、力度、强弱都是不同的,采用同一种伴奏方式肯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研活动时,我们再次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可制作不同版本的伴奏,在帮助幼儿调整音准的同时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声音进行演唱。说干就干,我们分工合作,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尤克里里伴奏,有的负责录制、编辑,不同版本的《小星星》伴奏终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这些伴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动物:普通版适用于平时的练声和狮子唱歌,慢速版适用于乌龟唱歌,快速版适用于猎豹唱歌,大跳版适用于袋鼠唱歌,小跳版适用于兔子唱歌,轻柔版适用于蚂蚁唱歌,低音版适用于大象唱歌,高音版适用于老鼠唱歌。
  我将这些伴奏音乐加入课件中,只要在触摸式电视屏幕上点击每个动物头顶的对话泡泡就能播放相应的伴奏(见图3、图4)。与无伴奏的清唱相比,有了伴奏后,幼儿的音准有明显进步,歌声的确比前一段时间更好听了,幼儿也体会到了声音变化的乐趣。同时,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自己操作,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幼儿唱歌的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和幼儿都收获了很多。我们对音乐活动的研究还在继续。
  歌唱活动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精湛的歌唱技巧和精彩的表演吗?在和幼儿一起唱歌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歌唱活动其实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在歌唱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能不能身心愉悦地参与其中?是不是有足够的个性化表现的空间?能不能通过活动获得成功感,提升自信心?我们应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贴近幼儿的教学手段,让幼儿自发、自主地去歌唱、去体验,从而感受歌曲中包含的强与弱、快与慢、高与低、长与短等音乐元素,在丰富的体验中提高分辨音色的能力、增强节奏感和表现力,不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幼儿在歌唱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就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自己探索的,这对他们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
其他文献
一、大班定向式軍事游戏目标
尊敬的张老师:  我是小一班佳佳的妈妈。很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我思量再三,才鼓起勇气。今天,佳佳回来跟我说,老师不让他上课,他没听到老师讲的故事,也不知道上课上了什么。我问了奶奶,奶奶说,今天早上送佳佳到幼儿园是有些迟了,进去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上课了,老师就让佳佳坐到角落里了。  平时我们问你们佳佳在幼儿园的表现,你们都说“挺好的、挺好的”,我也不知道佳佳有什么问题。可是,不让他上课,是不是不太合
2017年11月30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说,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北京警方已经公布了调查情况。儿童是祖国花朵、民族的未来,理应得到更多更好的关爱和帮助,对近期幼儿园发生的虐童事件,我们深表痛心,这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幼儿园存在管理不善、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田学军指出,幼儿园发生的这些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刚性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
早知道这么累人,还是不要去郊游了。  不出来走走,真对不起这如画的景色。  这次郊游我不仅学到野外急救知识,还买到了这新型喷漆,哈哈!
最近,北京一家国际幼儿园的园长给我写信,问我儿童在游戏中出现意外有什么可供借鉴的经验。因为园方担心,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磕了碰了、蹭破皮了、被小朋友抓了咬了,时时要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虽然园方已经尽力避免这些情况,但毕竟无法保证完全不出现意外。  要保证孩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没有任何磕碰,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孩子的手脚都捆起来,不让他们动弹。“痛”,其实是正常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成长中的生命
柿子是大自然的馈赠,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自然资源。教师应合理利用这一资源,鼓励孩子探究,丰富孩子的经验。  从孩子们第一次来到柿子树旁观察,孩子们的兴趣就产生了。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对柿子树以及树上结的柿子进行观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偶然看到熟透了的柿子从枝头自然落下,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思考并讨论“柿子为什么会落下”,从而引导他们了解柿子从生到熟的
大家好,我是闻名世界的奥运火炬。我源自于古希腊的一种习俗,当奥运会启动仪式上,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的希腊少女会用聚光镜聚集日光,把“圣火”盆点燃,然后用火把点着我这把火炬交给运动员,因为我代表均享和平。这就是我的来历了。  但你们知道吗?当我得知中国因两票之差而与2004年奥运会主办国擦肩而过时,我觉得很可惜。我一直想登上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当时我在想,中国会不会就这样放弃呢?如果放弃,这该是多么的
我对A老师的做法表示赞同,我认为B老师设想的活动对孩子的要求有点高。让孩子自己从零开始去探索如何造纸,难度是很大的,孩子很有可能因为遇到困难、失败而不愿意继续探究下去。根据强化作用原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及时获得反馈的,并且积极反馈要比消极反馈更有帮助。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如果我們都要从头去探索、发现的话,那文化传承的意义何在?而且,传承文化不就是教育最初萌芽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通
一、彩色方块大作战  目标:  1.依据魔方骰子盒所示的9宫格色块,在游戏盘上摆出与之相对应的九宫格方块,促进空间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在移动方块和快速调整的过程中促进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的发展。  准备:  1.正方形游戏盘(17厘米×17厘米)2个(见图1),每块游戏盘上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的方块各4块,共24块(见图2)。  2.魔方骰子盒一个,里面共有9个
《达芬奇想飞》  小企鹅达芬奇有个梦想,他想飞上天。他每天总是充满信心地看着他的小翅膀,期待它日渐成长。达芬奇会站在冰山的悬崖边,展开翅膀,让风吹过他的羽毛,幻想着自己在海上自由自在地飞行。可是他的同伴们总是笑他爱作白日梦,因为从来就没有人见过会飞的企鹅。不过达芬奇一点也不灰心,他还是每天不断练习着挥动翅膀。他非常努力,但是从没有成功离开地面一步。达芬奇会如何完成这个不可思议的梦想呢?让我们一同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