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数学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恰当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独立·合作”学习,搭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平台,去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独立 合作 导入 有效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演讲往往靠开头的“先声夺人”。一节课导入得法,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课堂所起的作用却是事半功倍的。所以恰当的导入,对一节有效的数学课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在导入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教师激情的演讲,在导入的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讨。但是,也有一些精心设计的优化好课却往往摆脱不了“教师扶着学生走”的局面,表面上学生也“参与”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仍是跟着老师转,这种优化其实是重视“教”的优化,忽略了“学”的优化。
“看别人千遍万遍,不如自己动手一遍”。在学生的学习中,没有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没有深入的了解,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别人讲得眉飞色舞,你可能也难以理解,体会不出别人思想中的精髓,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能是面上的交流,不能达到知识点上的深度及广度。独立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和积极的学习行为,忽略了独立思考的合作对学生个人的知识学习起不到长久有效的促进作用,也间接影响了个人在团体中的积极性与作用。所以“独立·合作”学习在课堂引入环节的有效应用是一节有效课堂的必备条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独立·合作”学习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有效应用,谈一些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一、“独立·合作”在情景导入中的有效应用
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情境,让学生开展“独立·合作”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一个好的情境,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学习内容的综合反映,也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完成任务的动力。如何把学生引入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殿堂,就考验数学教师的智慧。所以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知识融于学生有浓厚兴趣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使情景导入不止于形式,而能在内容上得以提升,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教学片段】人教版《三角形的有关线段》教学
师:(用图片引入)看到屈原图片你想到什么节日?这个节日用什么来纪念的呢?
生:端午节,粽子。
师:脑子里粽子的香味有了吗?形状有了吗?
生: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带着数学的眼光欣赏下列图片:
师:看完这些让人食欲大增的食物之余,有你熟悉的平面图形吗?
生:三角形。
师: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并想想你对三角形的认识。
“独立·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的策略环节1、教师抛出的问题(1)观察你画的图像它是怎么定义的?(2)这个图形有哪些元素组成?(3)用数学符号怎么表示?(4)你画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按什么来区分命名的?
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方向,有据可循,特别是对自学能力不是很好,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是很有指向性的,问题的有效抛出可以保证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独立·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的策略环节2、独立思考,完成上述问题。
通过上面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也更容易清楚自己对这块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自己的缺陷和不确定的地方,独立思考保证了学生的个人看法,也保留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独立·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的策略环节3、要求:把你们整组的共同结果及疑问告诉大家。
这个环节用来补充第二环节的独学的片面性,使得知识上更加系统,学生间不一样的答案可以自己验证,学生间的交流更平等更容易,他的讲解更易于同组同学的接受,讲解的过程也使他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得到了训练。
通过合作使整组学生加深理解这些知识点,使学生自发的知道知识的取舍,辨别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独立·合作”学习在复习导入中的有效应用
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复习引入的有效应用,可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可以根据原有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来轻车熟路的学习新知识,能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归入原有知识结构中。这样的课型的成功实施,就依赖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如若让每个同学自行复习,那么完成的情况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和自控能力,如此复习就不能保证全体同学能较好的掌握,甚至只是少数自控能力较好的学生才能有收获。所以我们觉得在复习导入时“独立·合作”学习模式是让小组同学共同复习回忆,这样就保证了全组成员的回顾知新。
【教学片段】如人教版《 二次函数y=ax2 的图象和性质》教学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你们的记忆中我们还学过其他函数吗?
生: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你所学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以及你们对它有了哪些了解。先独立思考回忆,再小组讨论补充,用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完成,再选一个代表告诉全体同学,你们小组的共同的探讨结果。
师:(5分钟后)你们小组的答案统一了吗?
生: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教师在学习方法上指导,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学习的一次函数的概念可以分成四块1、函数的概念。2、函数的图像3、函数的性质。4、函数的应用。(引导学生补充)
师生归纳: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它的内容基本包含了上面四个部分,那学习一次函数的方法是从特殊的正比例函数入手到一般一次函数,从简单到复杂。 更有些小组通过合作,得出了知识结构图:
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函数学习的方向,也对函数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过程。
对于整组人的共同回顾的结果,该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能力,信心去表达,去发言。这就有效培养并发展每位同学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可促进其他小组“毫不留情”的指正和补充,使各组形成良性的积极的竞争。而组内各成员因为组间的竞争,每个同学基本能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即保证了绝大多数同学参与课堂,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新知识有了些许储备,保证了每位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和积极性。
师:那昨天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那大家想我们还要学习二次函数的什么知识,怎么去学习呢?
这样的引入使得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都变得顺理成章,学生迅速的将复杂的内容归入了已学的知识结构,也使数学思维“归纳和模拟”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三、“独立·合作”学习在“开门见山”课型导入的有效应用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型既能突出中心又可是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探求。而我们教师现在大多数的做法以一句话“这堂课我们将学习————”引入,学生对新知识显得陌生和被动学习。
“独立·合作”学习在“开门见山”课型中,提倡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几个问题,先自主独立学习5-8分钟,再小组讨论大家的收获和见解,有道理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的展示,使组员都能接受,使得组里成员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有错误的想法,在提出来时,被同组同学能很容易的否定并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有争议的题目才是听课的重点,也才是抓住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关键点。
恰当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由于对象、教学内容、目标和课型等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如何让学生乐学、乐问,培养学生自学,会学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善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独立·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能对所作练习脱离教师掌控自己“寻根究底”,真正把学生从“解”中解放,把老师从“改”中释放,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会让数学课充满生机,就会为数学教学增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守波.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J].数学通报.1996(1):1-2.
[2]张智平.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数学通讯.1998(5):8-9.
[3]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J].教法研究, 28-29.
[4]毕恩材.数学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5}刘小年.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导入艺术[J].教学研究.
关键词:独立 合作 导入 有效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演讲往往靠开头的“先声夺人”。一节课导入得法,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课堂所起的作用却是事半功倍的。所以恰当的导入,对一节有效的数学课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在导入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教师激情的演讲,在导入的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讨。但是,也有一些精心设计的优化好课却往往摆脱不了“教师扶着学生走”的局面,表面上学生也“参与”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仍是跟着老师转,这种优化其实是重视“教”的优化,忽略了“学”的优化。
“看别人千遍万遍,不如自己动手一遍”。在学生的学习中,没有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没有深入的了解,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别人讲得眉飞色舞,你可能也难以理解,体会不出别人思想中的精髓,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能是面上的交流,不能达到知识点上的深度及广度。独立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和积极的学习行为,忽略了独立思考的合作对学生个人的知识学习起不到长久有效的促进作用,也间接影响了个人在团体中的积极性与作用。所以“独立·合作”学习在课堂引入环节的有效应用是一节有效课堂的必备条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独立·合作”学习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有效应用,谈一些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一、“独立·合作”在情景导入中的有效应用
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情境,让学生开展“独立·合作”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一个好的情境,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学习内容的综合反映,也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完成任务的动力。如何把学生引入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殿堂,就考验数学教师的智慧。所以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知识融于学生有浓厚兴趣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使情景导入不止于形式,而能在内容上得以提升,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教学片段】人教版《三角形的有关线段》教学
师:(用图片引入)看到屈原图片你想到什么节日?这个节日用什么来纪念的呢?
生:端午节,粽子。
师:脑子里粽子的香味有了吗?形状有了吗?
生: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带着数学的眼光欣赏下列图片:
师:看完这些让人食欲大增的食物之余,有你熟悉的平面图形吗?
生:三角形。
师: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并想想你对三角形的认识。
“独立·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的策略环节1、教师抛出的问题(1)观察你画的图像它是怎么定义的?(2)这个图形有哪些元素组成?(3)用数学符号怎么表示?(4)你画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按什么来区分命名的?
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方向,有据可循,特别是对自学能力不是很好,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是很有指向性的,问题的有效抛出可以保证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独立·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的策略环节2、独立思考,完成上述问题。
通过上面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也更容易清楚自己对这块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自己的缺陷和不确定的地方,独立思考保证了学生的个人看法,也保留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独立·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的策略环节3、要求:把你们整组的共同结果及疑问告诉大家。
这个环节用来补充第二环节的独学的片面性,使得知识上更加系统,学生间不一样的答案可以自己验证,学生间的交流更平等更容易,他的讲解更易于同组同学的接受,讲解的过程也使他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得到了训练。
通过合作使整组学生加深理解这些知识点,使学生自发的知道知识的取舍,辨别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独立·合作”学习在复习导入中的有效应用
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复习引入的有效应用,可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可以根据原有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来轻车熟路的学习新知识,能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归入原有知识结构中。这样的课型的成功实施,就依赖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如若让每个同学自行复习,那么完成的情况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和自控能力,如此复习就不能保证全体同学能较好的掌握,甚至只是少数自控能力较好的学生才能有收获。所以我们觉得在复习导入时“独立·合作”学习模式是让小组同学共同复习回忆,这样就保证了全组成员的回顾知新。
【教学片段】如人教版《 二次函数y=ax2 的图象和性质》教学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你们的记忆中我们还学过其他函数吗?
生: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你所学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以及你们对它有了哪些了解。先独立思考回忆,再小组讨论补充,用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完成,再选一个代表告诉全体同学,你们小组的共同的探讨结果。
师:(5分钟后)你们小组的答案统一了吗?
生: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教师在学习方法上指导,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学习的一次函数的概念可以分成四块1、函数的概念。2、函数的图像3、函数的性质。4、函数的应用。(引导学生补充)
师生归纳: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它的内容基本包含了上面四个部分,那学习一次函数的方法是从特殊的正比例函数入手到一般一次函数,从简单到复杂。 更有些小组通过合作,得出了知识结构图:
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函数学习的方向,也对函数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过程。
对于整组人的共同回顾的结果,该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能力,信心去表达,去发言。这就有效培养并发展每位同学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可促进其他小组“毫不留情”的指正和补充,使各组形成良性的积极的竞争。而组内各成员因为组间的竞争,每个同学基本能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即保证了绝大多数同学参与课堂,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新知识有了些许储备,保证了每位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和积极性。
师:那昨天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那大家想我们还要学习二次函数的什么知识,怎么去学习呢?
这样的引入使得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都变得顺理成章,学生迅速的将复杂的内容归入了已学的知识结构,也使数学思维“归纳和模拟”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三、“独立·合作”学习在“开门见山”课型导入的有效应用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型既能突出中心又可是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探求。而我们教师现在大多数的做法以一句话“这堂课我们将学习————”引入,学生对新知识显得陌生和被动学习。
“独立·合作”学习在“开门见山”课型中,提倡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几个问题,先自主独立学习5-8分钟,再小组讨论大家的收获和见解,有道理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的展示,使组员都能接受,使得组里成员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有错误的想法,在提出来时,被同组同学能很容易的否定并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有争议的题目才是听课的重点,也才是抓住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关键点。
恰当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由于对象、教学内容、目标和课型等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如何让学生乐学、乐问,培养学生自学,会学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善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独立·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能对所作练习脱离教师掌控自己“寻根究底”,真正把学生从“解”中解放,把老师从“改”中释放,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会让数学课充满生机,就会为数学教学增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守波.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J].数学通报.1996(1):1-2.
[2]张智平.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数学通讯.1998(5):8-9.
[3]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J].教法研究, 28-29.
[4]毕恩材.数学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5}刘小年.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导入艺术[J].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