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0日下午3点,重庆磁器口老街入口处,依然是人来人往,完全看不出丁点儿与洪水有瓜葛的迹象。
重庆磁器口,曾经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是嘉陵江下游物资的集散地,因清朝初年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
在写有“磁器口”三个大字的牌楼附近,记者向当地人打听如何才能到达龙隐门(磁器口古镇码头的地标)时,却被告知那儿已经被水淹了,进不去了。
随着人流向老街深处走去,途经陈记麻花老店门前时,发现有一、二十人在排队,而旁边打着同样招牌的麻花店,却无人问津。
走到一个丁字路口,记者看到向东通往嘉陵江边的路口,已被一道绳子拦了起来,绳子上挂着的一张纸上写着“河水上涨禁止通行”。
丁字路口周边的路两旁,堆着一堆一堆的物品,无一例外都罩着蓝色防雨布。一个挑着写有“磁器口”灯笼的更夫塑像,被堆放的东西遮去了大半个身子。
记者被特许进入警戒区。距警戒线不到10米,就是嘉陵江水,从水边望出去,50米开外的牌楼上,“龙隐门”三个字距水面不到1米,门柱两边的对联,都只露出最上边一个字。据当地人介绍,牌楼下原本是可以过人的,有3米高。牌楼再往下有河堤,还有一片开阔的河滩,现在无论是河堤还是河滩,统统被混黄的江水埋住了。
警戒线内聚着的七、八个人,多是临近江边开商铺的商人。有几个人忙着清理餐具,像塑料筐一类的家什,干脆就直接放进浑浊的江水里冲刷着。
陈宗惠在磁器口古镇经营“陈记油炸鱼”10年了,这次的洪水是她见过的最大的一次。
7月17日晚,陈宗惠接到通知,开始转移物品。不知道洪水会涨到什么程度,只好一直在边上守着,万一水涨了,还得把东西搬到更高的地方去。
“房子是砖的,比较牢固,水退后清理工作比较麻烦。”陈宗惠告诉记者,商铺被淹后,每天估计损失近千元。
”陈记油炸鱼”右邻是一家规模较大(与周边的几家比)的饭店,虽然没遭水淹,但被拦在警戒区之内,没有客人,老板坐在门口与熟人闲聊,有的服务员干脆躺在店里的椅子上睡觉。
沿着江边,还有许多经营户,尤以经营茶摊的居多。龙隐门外就有一家造型像船的茶楼,因被江水阻隔,只能暂时歇业。
杨红在磁器口古镇的嘉陵江边摆茶摊已有10个年头了,从3张桌子发展到60张。但每到七、八月的汛期,她的茶摊能不能摆,都得看江水的“脸色”。这次洪水到来前,她已将茶摊物品撤离到比江边稍高的地方,不料仅仅过了一天,她又接到通知,江水还要上涨,她大半夜叫醒儿子冲向江边,花了半个小时,重新搬了—次家。
据磁器口商会秘书长王国敏介绍,从17日开始,商会配合磁器口街道和派出所疏散了古镇码头附近的21户商家和380家茶摊以及娱乐场所。不过,疏散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因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洪峰漫过江边,但通常不会淹过牌楼,大家都觉得今年也会是如此,所以都不愿意搬。
最终,商户们都搬了。事后,大家都庆幸搬对了,因为今年的水比往年都要大。开旅馆的王国敏起初也是坚持不搬的,洪水过后,他的旅馆被淹,记者到达时,旅馆的一楼还完全被淹没着。
开车进入磁器口码头,必须经过清水门广场,19日洪峰过境时,清水门广场曾没入水中。
卢先生住在磁器口清水门广场附近。洪水淹了他家的两层楼,他们一家是被冲锋舟救出来的。水退之后,卢先生回家发现,墙上的漆轻轻用手一碰,就会整块整块掉下来;木制门被泡得变了形,取下来就再也装不上了。
7月26日,第二次洪峰来了,卢先生家外的公路又拉起了警戒线,他只好带着家人继续过起“寄居“的生活。
记者离开磁器口时得知,第三次洪峰又将来临……
重庆磁器口,曾经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是嘉陵江下游物资的集散地,因清朝初年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
在写有“磁器口”三个大字的牌楼附近,记者向当地人打听如何才能到达龙隐门(磁器口古镇码头的地标)时,却被告知那儿已经被水淹了,进不去了。
随着人流向老街深处走去,途经陈记麻花老店门前时,发现有一、二十人在排队,而旁边打着同样招牌的麻花店,却无人问津。
走到一个丁字路口,记者看到向东通往嘉陵江边的路口,已被一道绳子拦了起来,绳子上挂着的一张纸上写着“河水上涨禁止通行”。
丁字路口周边的路两旁,堆着一堆一堆的物品,无一例外都罩着蓝色防雨布。一个挑着写有“磁器口”灯笼的更夫塑像,被堆放的东西遮去了大半个身子。
记者被特许进入警戒区。距警戒线不到10米,就是嘉陵江水,从水边望出去,50米开外的牌楼上,“龙隐门”三个字距水面不到1米,门柱两边的对联,都只露出最上边一个字。据当地人介绍,牌楼下原本是可以过人的,有3米高。牌楼再往下有河堤,还有一片开阔的河滩,现在无论是河堤还是河滩,统统被混黄的江水埋住了。
警戒线内聚着的七、八个人,多是临近江边开商铺的商人。有几个人忙着清理餐具,像塑料筐一类的家什,干脆就直接放进浑浊的江水里冲刷着。
陈宗惠在磁器口古镇经营“陈记油炸鱼”10年了,这次的洪水是她见过的最大的一次。
7月17日晚,陈宗惠接到通知,开始转移物品。不知道洪水会涨到什么程度,只好一直在边上守着,万一水涨了,还得把东西搬到更高的地方去。
“房子是砖的,比较牢固,水退后清理工作比较麻烦。”陈宗惠告诉记者,商铺被淹后,每天估计损失近千元。
”陈记油炸鱼”右邻是一家规模较大(与周边的几家比)的饭店,虽然没遭水淹,但被拦在警戒区之内,没有客人,老板坐在门口与熟人闲聊,有的服务员干脆躺在店里的椅子上睡觉。
沿着江边,还有许多经营户,尤以经营茶摊的居多。龙隐门外就有一家造型像船的茶楼,因被江水阻隔,只能暂时歇业。
杨红在磁器口古镇的嘉陵江边摆茶摊已有10个年头了,从3张桌子发展到60张。但每到七、八月的汛期,她的茶摊能不能摆,都得看江水的“脸色”。这次洪水到来前,她已将茶摊物品撤离到比江边稍高的地方,不料仅仅过了一天,她又接到通知,江水还要上涨,她大半夜叫醒儿子冲向江边,花了半个小时,重新搬了—次家。
据磁器口商会秘书长王国敏介绍,从17日开始,商会配合磁器口街道和派出所疏散了古镇码头附近的21户商家和380家茶摊以及娱乐场所。不过,疏散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因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洪峰漫过江边,但通常不会淹过牌楼,大家都觉得今年也会是如此,所以都不愿意搬。
最终,商户们都搬了。事后,大家都庆幸搬对了,因为今年的水比往年都要大。开旅馆的王国敏起初也是坚持不搬的,洪水过后,他的旅馆被淹,记者到达时,旅馆的一楼还完全被淹没着。
开车进入磁器口码头,必须经过清水门广场,19日洪峰过境时,清水门广场曾没入水中。
卢先生住在磁器口清水门广场附近。洪水淹了他家的两层楼,他们一家是被冲锋舟救出来的。水退之后,卢先生回家发现,墙上的漆轻轻用手一碰,就会整块整块掉下来;木制门被泡得变了形,取下来就再也装不上了。
7月26日,第二次洪峰来了,卢先生家外的公路又拉起了警戒线,他只好带着家人继续过起“寄居“的生活。
记者离开磁器口时得知,第三次洪峰又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