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读为本”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接受,然而在一些语文课堂上,虽然读得不少,但是没有质量,为读而读,造成了许多无效的朗读。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朗读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策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感情朗读 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但是,中年级孩子由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感情朗读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而好在中年级学生没有多少心理和思维定式,可塑性较好,模仿能力较强,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这是进行感情朗读的有利因素。要想达到“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这样一个意境,就必须注意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呢?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正确引导,避免唱读
中年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唱读,往往由几个学生大声读,其他人就跟着一起一字一句读起来,没有停顿,没有节奏,看似整齐划一,其实就像唱歌一样,许多学生根本连书都不看就跟着“唱”起来。教师应从一开始就防止唱读,多做示范,少安排齐读,多安排个别读分角色读、边思考边读等。同时指导学生根据口语的节奏、停顿习惯把握课文的节奏和停顿,小学生虽说语言刚起步,但口头语言讲得很不错了,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些情况下,指导学生根据口语习惯把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另外,朗读的语气在感情朗读中也很重要,从感情色彩上说,有喜怒哀乐之分;从气息形式上讲,有快慢虚实之分;从表达目的上说,又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从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势来说,又有语势的不同。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才能把一篇课文的深刻涵义和丰富感情表达出来。
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
对于一个初入学的新生来说,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常常会出现丢字、添字、回读、断句等现象,学生因为失误又往往不敢读、不愿读,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多做范读,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信息暗示,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恰当地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其次,应对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无论哪位同学读后,教师都要组织同学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然后让他有针对性地再读一次,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提高的。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入情入境,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要注意通过语调的升降、语气的轻重、节奏的缓急以及逻辑停顿等,充分展示语句中特别是关键字、词间的情感意蕴,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体会,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同时教师在范读中还应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把课文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形象地进行感情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
如我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惊喜、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从而领略到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和主人翁情绪的阴晴变化,我决定通过身临奇境的范读来感染学生:前半部分的描述语调平稳、语速稍快,当读到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时,情绪开始急转直下,语速稍慢,饱含深情,读出了松鼠和小熊的伤心感、孤独感;当读到“松鼠再也受不了”语调提高,速度加快,此时,由于心里情感的投入,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情感很快感染了学生,许多学生眼含泪花,随着松鼠和小熊的喜乐而高兴,伴着它们的痛苦而忧伤……这时,给他们配上音乐,让他们随着松鼠和小熊的心情的变化来朗读课文,不仅加深了他们情感的体验,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模仿也要带有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个性。例如采取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充分展示自己。
三、引导学生,懂得欣赏
当学生掌握了朗读的基本功,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跳出文章,从更高的视角,再一次审视文章,激励、推动学生综合应用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尝试进行美读。美在欣赏中闪光。在对文章进行美读的训练时,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引导学生对美的欣赏,欣赏文章华美的辞藻、优美的意境、精美的文句,欣赏文中的智慧与灵秀。让学生在理解中欣赏美,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朗读时的惟妙惟肖,欣赏自己对文章恰到好处的朗读演绎,欣赏自己朗读时怡然自得的美丽心境,让朗读成为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就会乐在其中。
四、互相评价,激发动力
在朗读过程中光让学生读,而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谈不上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每个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评,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如:“我想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播音员,你真情的朗读让全班同学都很羡慕!”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学生才能为以后的朗读打基础,才能更有激情的读好课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语文教师要精心备“读”,要通过有效的设计、巧妙的指导,让学生用心地去体会,用情去感悟,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让朗读打动学生的心灵,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小学语文教师,月刊2005,1.
[2]于永正.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教学书录荟萃:559.
[3]陈慧萍.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EB/OL].2006,9.
[4]于永正.看老师读.语文教学书录荟萃:56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感情朗读 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但是,中年级孩子由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感情朗读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而好在中年级学生没有多少心理和思维定式,可塑性较好,模仿能力较强,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这是进行感情朗读的有利因素。要想达到“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这样一个意境,就必须注意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呢?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正确引导,避免唱读
中年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唱读,往往由几个学生大声读,其他人就跟着一起一字一句读起来,没有停顿,没有节奏,看似整齐划一,其实就像唱歌一样,许多学生根本连书都不看就跟着“唱”起来。教师应从一开始就防止唱读,多做示范,少安排齐读,多安排个别读分角色读、边思考边读等。同时指导学生根据口语的节奏、停顿习惯把握课文的节奏和停顿,小学生虽说语言刚起步,但口头语言讲得很不错了,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些情况下,指导学生根据口语习惯把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另外,朗读的语气在感情朗读中也很重要,从感情色彩上说,有喜怒哀乐之分;从气息形式上讲,有快慢虚实之分;从表达目的上说,又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从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势来说,又有语势的不同。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才能把一篇课文的深刻涵义和丰富感情表达出来。
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
对于一个初入学的新生来说,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常常会出现丢字、添字、回读、断句等现象,学生因为失误又往往不敢读、不愿读,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多做范读,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信息暗示,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恰当地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其次,应对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无论哪位同学读后,教师都要组织同学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然后让他有针对性地再读一次,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提高的。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入情入境,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要注意通过语调的升降、语气的轻重、节奏的缓急以及逻辑停顿等,充分展示语句中特别是关键字、词间的情感意蕴,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体会,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同时教师在范读中还应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把课文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形象地进行感情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
如我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惊喜、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从而领略到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和主人翁情绪的阴晴变化,我决定通过身临奇境的范读来感染学生:前半部分的描述语调平稳、语速稍快,当读到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时,情绪开始急转直下,语速稍慢,饱含深情,读出了松鼠和小熊的伤心感、孤独感;当读到“松鼠再也受不了”语调提高,速度加快,此时,由于心里情感的投入,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情感很快感染了学生,许多学生眼含泪花,随着松鼠和小熊的喜乐而高兴,伴着它们的痛苦而忧伤……这时,给他们配上音乐,让他们随着松鼠和小熊的心情的变化来朗读课文,不仅加深了他们情感的体验,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模仿也要带有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个性。例如采取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充分展示自己。
三、引导学生,懂得欣赏
当学生掌握了朗读的基本功,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跳出文章,从更高的视角,再一次审视文章,激励、推动学生综合应用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尝试进行美读。美在欣赏中闪光。在对文章进行美读的训练时,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引导学生对美的欣赏,欣赏文章华美的辞藻、优美的意境、精美的文句,欣赏文中的智慧与灵秀。让学生在理解中欣赏美,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朗读时的惟妙惟肖,欣赏自己对文章恰到好处的朗读演绎,欣赏自己朗读时怡然自得的美丽心境,让朗读成为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就会乐在其中。
四、互相评价,激发动力
在朗读过程中光让学生读,而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谈不上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每个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评,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如:“我想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播音员,你真情的朗读让全班同学都很羡慕!”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学生才能为以后的朗读打基础,才能更有激情的读好课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语文教师要精心备“读”,要通过有效的设计、巧妙的指导,让学生用心地去体会,用情去感悟,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让朗读打动学生的心灵,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小学语文教师,月刊2005,1.
[2]于永正.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教学书录荟萃:559.
[3]陈慧萍.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EB/OL].2006,9.
[4]于永正.看老师读.语文教学书录荟萃: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