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有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方法错误,至使大多数单亲孩子存在一定的行为习惯问题。在单亲家庭里,孩子往往背负着超重的父爱、母爱,或得不到爱,单亲家庭给孩子成长造成了不好的教育环境,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往往走向极端,步入误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单亲孩子平时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慣以及心态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在家中所受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搞好单亲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单亲家庭;家庭教育;父爱;母爱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据中国民政部2008年5月23日发布的《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07年里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有191.3万对,其中有婚生未成年子女的为50多万对,也就是说,一年中增加了50多万个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但是,有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方法错误,至使大多数单亲孩子存在一定的行为习惯问题。在单亲家庭里,孩子往往背负着超重的父爱、母爱,或得不到爱,单亲家庭给孩子成长造成了不好的教育环境。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往往走向极端,步入误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单亲孩子平时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以及心态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在家中所受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搞好单亲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不少家庭在不断地探索,其中有成功的案例,也同时也有很多惨痛的教训。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单亲孩子家庭教育心态作简要分析。
一、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幼儿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幼儿身上,认为是成人的错误导致了幼儿失去一方亲人的爱,害怕自己的子女被别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负,所以对幼儿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有求必应。只要幼儿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形成了感情过剩。而对孩子思想教育或学业方面则关心不够,导致孩子为所欲为,使得许多离异家庭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甚至有时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也不加以纠正。对其出现的错误言行举动加以庇护,认为幼儿已经很可怜了,不要再多加批评、指责。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很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地形成,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使幼儿觉得不管自己闯多大的祸,父(母)亲都会包庇、保护自己,我最近就遇到这样一个孩子。
父母离异后孩子跟着父亲生活,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孩子的生活过得很优越。但有一次孩子看中了同班小朋友的一个电话卡口袋,开口要爸爸买。因为当时爸爸身上没有零钱,没有给孩子买。但是第二天,小朋友的电话卡口袋就没有了。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个孩子,与家长联系后马上找到了遗失的东西,当家长把口袋还给我时,一再强调是孩子一不小心带回家的,到家发现拿了别人的东西就让家长来还的。孩子还小,错误在所难免,只要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但家长庇护的这种教育方式,很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地形成,直接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而这类孩子更多的是在家无法无天,不听成人的教育、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受到这种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朋友和老师面前很任性,寻求各方面的满足,受不了一点儿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一旦他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便容易走向犯罪。这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幼儿将来犯罪的温床。孩子长大后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支持者、护送者。
二、一心教育
社会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父爱和母爱在每个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幼儿经常背负着过多的父爱或母爱,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常常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为了证明自己一个人也能带好孩子,把自己的一腔热情全部扑在了幼儿的身上,不顾子女客观实际,在学业上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让他(她)学这学那。
丽丽的爸妈是在一时赌气之后离婚的。离婚后丽丽的爸爸为了显示出他一个人也能带好孩子,就一心给丽丽提供好的教育环境。今天学舞蹈,明天是钢琴,难得的双休日也是被爸爸安排的满满的。幼儿是需要游戏时间的,当丽丽有时表现出想玩一玩的想法,就会被爸爸严厉地责骂,简单的教育方法,无形中使幼儿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事实上,还有相当多的单亲家庭的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高,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期望值太高,一旦幼儿表现不尽人意,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这时对幼儿的极端教育常常是反效应的,结果反而更糟。
三、暴力教育
与溺爱教育与一心教育相对应,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也经常发生,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暴力教育是指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亲对幼儿在精神上、肉体上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
产生暴力教育的原因大致来自两三大方面:一是在我国,由于人们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颇深,又加上有些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认为他的孩子生来就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就有权对其进行“管教”,二是由婚姻破裂,受幼儿的拖累,经济上发生拮据而发生的。三则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幼儿施以暴力和虐待。本来父母离婚就绐幼儿造成了极大的创伤,现在则是雪上加霜。这种教育环境,严重地摧残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极大地阻碍了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对幼儿成长十分不利。
见过兰兰的人都说她是个乖孩子,懂事又能干,小朋友也都很喜欢这个乐于助人的漂亮小姑娘,但是她妈妈就是不喜欢她。她妈妈把家庭破裂的原因归结为兰兰是个女孩子,所以生活中一有不称心的事,就把气发在兰兰的身上,脸上一下耳光是常有的事。虽然兰兰平时百般小心,尽量不让妈妈生气,可挨打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一天兰兰身体不舒服,吃饭慢了点,她妈妈就又是一顿毒打,吓得兰兰没敢把不舒服的事情告诉妈妈,只能自己偷偷的忍受。
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幼儿性格内向是普遍现象,有些孩子在家里遭到暴力和虐待之后,常常容易产生一种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换,发泄到幼儿园、学校和社会上,会对身边的小朋友采取相似的打架,对他人进行“报复”,并产生一种逆反 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幼儿这种心态和性格不断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之事,最容易走极端。
四、放任教育
放任教育又可以叫做“放羊”式教育,就像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羊一样,任由羊儿自己吃草、成长。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于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单亲家庭里,幼儿需要较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而且需要倾心置腹地交心谈心。有的单亲家长因忙于工作、交际等,且以前由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务事现在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幼儿厌恶,因而对幼儿的教育无暇顾及,甚至有些不付责任的父(母)把孩子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一送就什么都不管,无形中就实行了“放羊”,使子女失去应有的教育和关心,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呵护。不管是在园内还是在园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家长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使孩子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与坏人接触走向犯罪,
琦琦在外婆家生活已经五年多了,妈妈每个月会给外婆一定的生活费,但把孩子的一切都扔给了外婆。虽然每周妈妈都来看看琦琦,但都只是带着孩子出去玩玩,吃顿饭。由于隔代亲,外婆平时过于疼爱琦琦,养成了琦琦娇蛮任性的性格,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现在外婆年纪大了,照顾不了琦琦,只能让琦琦回到妈妈的身边,可是现在妈妈在对琦琦提出一些要求时,琦琦都不听,还时不时会对妈妈说:“你那么长时间不管我,现在你也没有权利来管我。”
其实父母的离婚对于尚不太懂事的幼儿来说,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概念。如果这时候父(母)对孩子还是不能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孩子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广的概念,这种“放羊”式的教育将给幼儿造成的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幼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逐渐与父(母)疏远,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使以后父(母)的教育发生困难,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残缺型家庭的这些负面影响。使许多单亲子女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猜疑心重、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看问题易走极端等。
五、金钱教育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社会是金钱的社会,走出家门,来到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谈论的……无一不与钱有关。孩子生活在这样“金光闪闪”的世界里怎能不被金钱所迷惑呢?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已经摆脱了贫困,有的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甚至“大康”了,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孩子向家长要几个零花钱并不在话下。特别是单亲家庭的父(母)亲,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感情上的过失与不足,为了让孩子适应周围的“金钱”环境,慷慨大方,以满足孩子在用钱方面的需要,
小高原来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可自从父母离异后他就像换了个人一样。母亲由于觉得在父爱方面愧缺了孩子,所以在金钱方面就一直对孩子很大方,成百上千的东西只要孩子开口要,她都极力满足,小小年纪,每个月的零花钱要好几千。现在我不教小高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有时还是能知道一些他的情况。去年他过十岁生日,为了请班里的同学和好朋友吃饭,一顿宴席用了五千多。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对金钱的要求也一天天在增长,当有一天他的妈妈无法再满足他日益不合理的要求,这时他妈妈该怎么办?他妈妈的纵容严重地影响他正常的发展。单亲家庭中父(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大吃大喝的习惯,严重不利于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和今后的走向社会。
六、情感教育
当然,在单亲家庭不良教育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教育案例。
有的单亲家庭就比较注意幼儿健康人格的教育,给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家庭氛围。在幼儿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幼儿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幼儿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就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由于生活在单亲的家庭里,幼儿也更能体会到父(母)亲生活的不易,他们更有参加家窿活动的愿望,如与亲人一起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还能与幼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给幼儿精神上的支持,让幼儿能主动与人交往,参与家庭事情的讨论和决策,以培养幼儿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刚刚就是一个成功教育的案例。父母离异后刚刚的妈妈就很注意对刚刚的教育。平时她经常带刚刚接触单位里的男同事,让孩子学习男子身上的气质。由于日常的潜移默化,刚刚也是一个懂得妈妈辛苦,知道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刚刚说,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做家务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可以和妈妈在一起,听妈妈讲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自己也很愿意把自己遇到的事情告诉妈妈。
目前,单亲家庭日益增多,青少年孩子犯罪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都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好所造成的。在单亲家庭里,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病,教育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有关专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孩子幸福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孩子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而且心理学、教育学也明确地告诫我们,孩子心理异常与恶劣的环境有关。单亲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极坏的家庭环境。离异是大人的选择,但是这个选择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单亲家庭在教育工作中,更需要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因为这些“娇嫩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只要亲人真正能为幼儿考虑一下,为他(她)的前途着想,注意自己平时的行为,在单亲环境家成长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的。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千多万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明天更加美好,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关键词] 单亲家庭;家庭教育;父爱;母爱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据中国民政部2008年5月23日发布的《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07年里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有191.3万对,其中有婚生未成年子女的为50多万对,也就是说,一年中增加了50多万个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但是,有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方法错误,至使大多数单亲孩子存在一定的行为习惯问题。在单亲家庭里,孩子往往背负着超重的父爱、母爱,或得不到爱,单亲家庭给孩子成长造成了不好的教育环境。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往往走向极端,步入误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单亲孩子平时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以及心态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在家中所受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搞好单亲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不少家庭在不断地探索,其中有成功的案例,也同时也有很多惨痛的教训。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单亲孩子家庭教育心态作简要分析。
一、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幼儿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幼儿身上,认为是成人的错误导致了幼儿失去一方亲人的爱,害怕自己的子女被别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负,所以对幼儿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有求必应。只要幼儿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形成了感情过剩。而对孩子思想教育或学业方面则关心不够,导致孩子为所欲为,使得许多离异家庭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甚至有时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也不加以纠正。对其出现的错误言行举动加以庇护,认为幼儿已经很可怜了,不要再多加批评、指责。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很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地形成,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使幼儿觉得不管自己闯多大的祸,父(母)亲都会包庇、保护自己,我最近就遇到这样一个孩子。
父母离异后孩子跟着父亲生活,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孩子的生活过得很优越。但有一次孩子看中了同班小朋友的一个电话卡口袋,开口要爸爸买。因为当时爸爸身上没有零钱,没有给孩子买。但是第二天,小朋友的电话卡口袋就没有了。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个孩子,与家长联系后马上找到了遗失的东西,当家长把口袋还给我时,一再强调是孩子一不小心带回家的,到家发现拿了别人的东西就让家长来还的。孩子还小,错误在所难免,只要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但家长庇护的这种教育方式,很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地形成,直接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而这类孩子更多的是在家无法无天,不听成人的教育、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受到这种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朋友和老师面前很任性,寻求各方面的满足,受不了一点儿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一旦他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便容易走向犯罪。这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幼儿将来犯罪的温床。孩子长大后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支持者、护送者。
二、一心教育
社会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父爱和母爱在每个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幼儿经常背负着过多的父爱或母爱,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常常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为了证明自己一个人也能带好孩子,把自己的一腔热情全部扑在了幼儿的身上,不顾子女客观实际,在学业上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让他(她)学这学那。
丽丽的爸妈是在一时赌气之后离婚的。离婚后丽丽的爸爸为了显示出他一个人也能带好孩子,就一心给丽丽提供好的教育环境。今天学舞蹈,明天是钢琴,难得的双休日也是被爸爸安排的满满的。幼儿是需要游戏时间的,当丽丽有时表现出想玩一玩的想法,就会被爸爸严厉地责骂,简单的教育方法,无形中使幼儿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事实上,还有相当多的单亲家庭的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高,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期望值太高,一旦幼儿表现不尽人意,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这时对幼儿的极端教育常常是反效应的,结果反而更糟。
三、暴力教育
与溺爱教育与一心教育相对应,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也经常发生,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暴力教育是指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亲对幼儿在精神上、肉体上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
产生暴力教育的原因大致来自两三大方面:一是在我国,由于人们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颇深,又加上有些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认为他的孩子生来就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就有权对其进行“管教”,二是由婚姻破裂,受幼儿的拖累,经济上发生拮据而发生的。三则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幼儿施以暴力和虐待。本来父母离婚就绐幼儿造成了极大的创伤,现在则是雪上加霜。这种教育环境,严重地摧残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极大地阻碍了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对幼儿成长十分不利。
见过兰兰的人都说她是个乖孩子,懂事又能干,小朋友也都很喜欢这个乐于助人的漂亮小姑娘,但是她妈妈就是不喜欢她。她妈妈把家庭破裂的原因归结为兰兰是个女孩子,所以生活中一有不称心的事,就把气发在兰兰的身上,脸上一下耳光是常有的事。虽然兰兰平时百般小心,尽量不让妈妈生气,可挨打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一天兰兰身体不舒服,吃饭慢了点,她妈妈就又是一顿毒打,吓得兰兰没敢把不舒服的事情告诉妈妈,只能自己偷偷的忍受。
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幼儿性格内向是普遍现象,有些孩子在家里遭到暴力和虐待之后,常常容易产生一种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换,发泄到幼儿园、学校和社会上,会对身边的小朋友采取相似的打架,对他人进行“报复”,并产生一种逆反 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幼儿这种心态和性格不断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之事,最容易走极端。
四、放任教育
放任教育又可以叫做“放羊”式教育,就像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羊一样,任由羊儿自己吃草、成长。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于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单亲家庭里,幼儿需要较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而且需要倾心置腹地交心谈心。有的单亲家长因忙于工作、交际等,且以前由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务事现在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幼儿厌恶,因而对幼儿的教育无暇顾及,甚至有些不付责任的父(母)把孩子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一送就什么都不管,无形中就实行了“放羊”,使子女失去应有的教育和关心,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呵护。不管是在园内还是在园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家长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使孩子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与坏人接触走向犯罪,
琦琦在外婆家生活已经五年多了,妈妈每个月会给外婆一定的生活费,但把孩子的一切都扔给了外婆。虽然每周妈妈都来看看琦琦,但都只是带着孩子出去玩玩,吃顿饭。由于隔代亲,外婆平时过于疼爱琦琦,养成了琦琦娇蛮任性的性格,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现在外婆年纪大了,照顾不了琦琦,只能让琦琦回到妈妈的身边,可是现在妈妈在对琦琦提出一些要求时,琦琦都不听,还时不时会对妈妈说:“你那么长时间不管我,现在你也没有权利来管我。”
其实父母的离婚对于尚不太懂事的幼儿来说,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概念。如果这时候父(母)对孩子还是不能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孩子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广的概念,这种“放羊”式的教育将给幼儿造成的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幼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逐渐与父(母)疏远,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使以后父(母)的教育发生困难,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残缺型家庭的这些负面影响。使许多单亲子女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猜疑心重、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看问题易走极端等。
五、金钱教育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社会是金钱的社会,走出家门,来到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谈论的……无一不与钱有关。孩子生活在这样“金光闪闪”的世界里怎能不被金钱所迷惑呢?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已经摆脱了贫困,有的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甚至“大康”了,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孩子向家长要几个零花钱并不在话下。特别是单亲家庭的父(母)亲,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感情上的过失与不足,为了让孩子适应周围的“金钱”环境,慷慨大方,以满足孩子在用钱方面的需要,
小高原来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可自从父母离异后他就像换了个人一样。母亲由于觉得在父爱方面愧缺了孩子,所以在金钱方面就一直对孩子很大方,成百上千的东西只要孩子开口要,她都极力满足,小小年纪,每个月的零花钱要好几千。现在我不教小高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有时还是能知道一些他的情况。去年他过十岁生日,为了请班里的同学和好朋友吃饭,一顿宴席用了五千多。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对金钱的要求也一天天在增长,当有一天他的妈妈无法再满足他日益不合理的要求,这时他妈妈该怎么办?他妈妈的纵容严重地影响他正常的发展。单亲家庭中父(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大吃大喝的习惯,严重不利于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和今后的走向社会。
六、情感教育
当然,在单亲家庭不良教育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教育案例。
有的单亲家庭就比较注意幼儿健康人格的教育,给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家庭氛围。在幼儿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幼儿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幼儿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就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由于生活在单亲的家庭里,幼儿也更能体会到父(母)亲生活的不易,他们更有参加家窿活动的愿望,如与亲人一起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还能与幼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给幼儿精神上的支持,让幼儿能主动与人交往,参与家庭事情的讨论和决策,以培养幼儿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刚刚就是一个成功教育的案例。父母离异后刚刚的妈妈就很注意对刚刚的教育。平时她经常带刚刚接触单位里的男同事,让孩子学习男子身上的气质。由于日常的潜移默化,刚刚也是一个懂得妈妈辛苦,知道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刚刚说,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做家务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可以和妈妈在一起,听妈妈讲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自己也很愿意把自己遇到的事情告诉妈妈。
目前,单亲家庭日益增多,青少年孩子犯罪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都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好所造成的。在单亲家庭里,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病,教育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有关专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孩子幸福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孩子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而且心理学、教育学也明确地告诫我们,孩子心理异常与恶劣的环境有关。单亲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极坏的家庭环境。离异是大人的选择,但是这个选择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单亲家庭在教育工作中,更需要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因为这些“娇嫩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只要亲人真正能为幼儿考虑一下,为他(她)的前途着想,注意自己平时的行为,在单亲环境家成长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的。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千多万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明天更加美好,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