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策略解读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bar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为基础,探究有效的古诗词意象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上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从提取中心意象、还原诗词情境、探究文化根源、解析创作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有效的古诗词意象教学策略,以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
  所谓意象,代指思想情感和具体事物的结合。对于古诗词来说,意象是作者人生阅历、智慧感悟的抽象表现,寄寓了诗人的志向、情怀、祝愿。自《诗经》起始,诗人们就有意识的借助意象的描写,来突出作品的内涵。但观察初中语文学科的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师们通常只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对诗句含义的掌握情况,在意象教学方面不够重视。这也导致学生习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古诗词,不仅效率低下,学习过程也十分枯燥。由此可见,解读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象教学,探究合理的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助于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提取中心意象
  对于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词而言,有些诗词并不只含有一种意象。而是以某种意象为核心,由其他的意象加以衬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取中心意象,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诗词的核心思想。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起到抽絲剥茧的作用。学生可以将中心意象作为基础,推动其他意象的深入解读。
  比方说,在教学初中语文部编版八下《蒹葭》时,这首诗歌中的意象十分丰富,包括“伊人”“白露”“河水”等多种元素。但作者对芦苇、霜露等意象的论述,都旨在体现出“伊人”的美好。这既可以视为作者最眷恋的恋人形象,也可以象征着某种朦胧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紧紧把握“伊人”这个中心意象,就能形象地展示出诗歌中苍茫、缥缈、惆怅、可望而不可即的复杂意境。再比如八下六单元苏轼的《卜算子》,有“孤鸿”“疏桐”“幽人”等多种意象。其中,“幽人”有种遗世而独立的清高意境,象征了作者的孤独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与“孤鸿”“疏桐”等意境交相辉映,是全文意境的核心。由此,教师帮助学生紧抓中心意象,与其他意象横向对比,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意象之间的不同之处,对诗词的意蕴理解的更为全面。
  二、还原诗词情境
  学习古诗词的意象,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将诗词中的情景重现。由此,可以营造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比方说,在教学初中语文部编版八上《钱塘湖春行》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入VR教学。利用VR情境技术,将诗词中“早莺”“乱花”“浅草”“暖树”等形象鲜明的意象展现出来。由此,可以创造出强烈的学习画面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机勃勃、情趣盎然、春水荡漾、万物生长的美丽景象。通过VR技术,古诗词中的情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呈现,如仰视、俯视、远视等视角。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音效,如莺歌燕舞的鸣叫声,风吹绿水的摩擦声等等。简而言之,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带来视听结合的感官刺激,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意象学习大有裨益。
  三、探究文化根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在意象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意象教学,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文化根源,挖掘出每一种意象的象征意义。由此,不仅能提高意象教学的立意,也能更好的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方说,在教学初中语文部编版七上《天净沙·秋思》时,针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夕阳”意境,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解读。在古文中,夕阳一般象征着凄凉、沉寂,通常用来表示思乡、暮年、游子、怀古等复杂的情感,而马致远的这首词中就以思乡之情为主。若想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将“夕阳”作为主题,引入其他作者的著名诗词。比如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从迟暮者的角度解析夕阳意象,感慨了时光飞逝、韶华不在,体现了对美好人生的深刻眷恋,与《天净沙·秋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解析创作手法
  关于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有百卉千葩的展示形式。虽然在实质上,都属于抽象的艺术表现。但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深度解析作者的创作手法,就能将意象教学的目的事半功倍地落实。而创作手法大致包括为两类,其一为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等。其二为表现手法,如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等等。教师以创作手法作为教学载体,有助于学生加强意象方面的理解,从中产生良好的学习代入感。
  比方说,在教学初中语文部编版八上三单元《使至塞上》时,教师可以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其中,诗人通过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与“蓬草”和“大雁”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现出了孤独漂泊的落寞之情。以此作为铺垫,学生可以结合作者倾诉的意象,产生相应的阅读联想,充分加强学生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
  五、结语
  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学生想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品读古诗词的内在意蕴,必须要从意象进行渗透。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理念,从诗中深入挖掘主要意象,能通过情境教学、文化渗透、解析手法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意象的内涵。让学生在“深研——内化”的过程中,不断夯实文化底蕴,促进自身诗词鉴赏能力、诗词理解能力的进步,锻炼出优秀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增超.把握意象 体味情感——浅谈初中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J].考试周刊,2020,{4}(88):39-40.
  [2]史荟敏.初中古诗词意象主题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4}(12):146-147.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其在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1例活动期AIH患者(包括5例重度炎症组、8例中度炎症组和18例轻度炎症组)和12例缓解期AIH患者肝组织,并选择9例肝血管瘤手术者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AIH患者和对照组肝组织内PD-L1的表达情况
摘 要:长久以来,数学都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对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分析后,也可以发现当前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是在知识之余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使其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支撑。而数学教学本身凭借其中包含的数学思维和理性方法,自然就成为了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中的关键。但回顾过往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展开,很多问题仍然真实地存在。包括学科本身的
期刊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Treg细胞表达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试验组42例患者术后接受DC-CIK细胞联合化疗,对照组38例患者仅接受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量,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治疗后的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1周试验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1.37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今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现阶段历史讲评课仍有许多压力和挑战,还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积极面对,在不断实践中寻找最科学合理的措施。而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讲评课中,不仅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而可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讲评课  引言  传统的历史讲评课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要求
目的系统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收集同步放化疗联合CMNa与不联合CMNa治疗食管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
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胃癌研究领域的热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基因的发现及相关靶向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HER-2阳性的发病人群<20%。除HER-2外,针对肿瘤细胞生长、浸润及血管生成等的靶点和靶向治疗值得关注。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并呈现良好的疗效,为HER-2阴性胃癌患者带来希望。
摘 要: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应只为学生讲述枯燥乏味的数学定理、公式和概念,还需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最为合适的方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建构合理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程;学生;问题情境;
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开始应用于肺癌治疗领域。随着此类新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也在增加,亟需个体化用药。该类药物均为口服给药,吸收受胃液pH值影响,体内分布广泛、蛋白结合率高,多为转运体ATP结合盒(ABC)B1/G2作用底物,经细胞色素P450(CYP450)同工酶代谢,同时多个TKI为CYP450同工酶及转运体的抑制剂或诱导剂,存在巨大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目的分别检测各期胃癌患者和腹腔良性疾病患者腹直肌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TRAF6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F6在64例各期胃癌患者和53例腹腔良性疾病患者腹直肌中的表达情况,并与患者临床数据相结合,探讨其表达的意义。结果与腹腔良性疾病患者相比(1.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