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英国约曼的经济社会活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r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考察约曼的经济及社会活动,从而勾勒出社会中一副较为全面的约曼形象,认识到英国近代化“领头羊”是如何在经济社会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并提供与中国农民相对比的范本。
  【关键词】英国   约曼   转型时期   中世纪晚期   圈地   公共事务
  被称做“英国富裕农民的一个标志性称呼”[侯建新:《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史学集刊》,2006年7月第4期。]的约曼在英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史学界关于约曼在转型时期作用的著述颇丰,本文则是考察约曼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活动,力图勾勒出他们的一副社会形象。
  一、何谓约曼
  “yeoman”一词,在中文中通常译作“约曼”,其拉丁文的形似词很多,但此词其实源自古英语。其中“yeo”指的是一轭牛耕种一天土地的面积;而“man”自然指人,这里是领有这片土地的人,所以“yeoman”一词的原意是“领有一轭牛耕种一天的面积的土地的人”。十三四世纪,约曼主要用来指扈从(retainer)、侍从(attendant)或者随员(servitor),从事着具有荣誉感的服役。15世纪末特别是亨利七世时期,自由持有农、公簿持有农和契约租地农都是约曼。
  二、约曼与圈地
  英国约曼的故事,就是土地的故事。圈地有“Enclosure”与“enclosure”(首字母大小写)之分,前者即著名的“圈地运动”,而后者则泛指自中世纪以来各种圈地的行为。后者圈地本意指用篱笆、栅栏一类的东西将自己的土地圈围起来,源于古日耳曼的习俗,其至少包括三种不同的活动:1.圈围那些作为英格兰中部农业特点的广大敞田;2.圈围城市或村落中正规的公地;3.采用北方那种意味深长的“侵蚀”方法逐渐侵占森林地、沼泽地以及其他荒地。
  圈地自中世纪以来就未曾中断过,十二三世纪以来,由于施行轮作的三圃制盛行、铁制有轮犁普及等原因,原有的复杂的条田阻碍了耕作效率的提高,所有农民为了耕作方便开始交换土地,使土地逐渐向一个地方集中,同时这也产生了新的村落。另外此时对荒地的圈占和对小树林的开发,如1235年的《莫顿条例》和1285年的《第二威斯敏斯特条例》都有提及。
  其后,约曼通过土地置换、土地购买、租种领主土地和贫困农民的土地、购买宗教改革中的教会地产等方式扩充自己的土地之外,还圈占原来庄园中的公有地。同时这个时候的财产所有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占有权与使用权的一体化,地域空间和支配权一体化,并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程度上逐渐实现了使用权与所有权一体化。这个时候约曼通过圈围自己土地以标志自己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自己成为了大佃农或土地所有者。
  圈地本身属于一种经济行为,其间也是伴随着英国产权制度的变化的。更关键的是其带来了耕作或经营方式的变化。没有圈地,土地就不会明确的集中于一人之手来经营,也就无可能有新的经营方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了。下面我们可以看看约曼的圈地,究竟带来了哪些变革。
  第一,约曼的农业生产更为市场化。“约曼的农场乎完全面向市场,因市场的需求而生产,因此他们的农产品种类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进入16世纪,除传统的谷物生产外,他们还大量种植时令蔬菜和水果。”库尔曼也提到“谷物的价格提高了……在这样的价格的刺激下,每个人都下田犁地……赞成把圈围的牧场改为耕地;因为每个人都更乐意根据利润和所得来耕种土地。”
  第二,约曼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中世纪的有轮重犁正因为犁地是长条形的,所以才有了条田制,而由于圈地形成的土地集中成片的约曼的土地,可以使用更为先进的器具。这时“荷兰犁”被引入英国被广泛用于沼泽地带,并且英国人对之进行了改进,更是提高了效率。
  第三,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流行。约曼一方面租种领主的土地,一方面雇工耕种。这个时候由于“在1450-1650年其间,英格兰人口增加了2倍,谷物价格则上涨了7倍。”这也就意味着雇工的实际工资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受价格革命影响,约曼支付给领主的部分实际下降,加速了约曼的积累进程。
  第四,圈地养羊。这个时候英国毛纺业的发展已经无须赘述,对市场颇为敏感的约曼,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基本每个种地的人都养羊。一份笔记中记载道,相当多的约曼在给别人送东西的馈赠清单中列出“一只母羊”“一只小母羊”“一只最好的羊”或“一只次好的羊”等。而且“约曼特别是在莱斯特郡的市场上买羊,从1612年到1624年买了一二百只羊。通常他们每人买四五只到二三十只。”
  第五,引入资本进入农业。“圈地本身并不会提高土地产量。如果圈地和土地产量有什么关系的话,那就是圈了地的农民可以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他们可以尝试农业资本投资。”
  三、约曼与公共事务
  约曼在经济上“上蹿下跳”,在各种公共事务如政治、法庭审判、社会救济等方面,也是跃跃欲试,充当“领头羊”。
  第一,约曼积极参与地方政治。在中世纪晚期英国的政治领域,乡绅的成长十分明显。而约曼不断地与乡绅交融,一道与乡绅接受国王的指派,在实际的活动中逐渐成长,同时约曼有权参加国会议员的选举和郡议会议员的选举,在郡议会上有发言权;在村庄,他们被称为“头面人物”(notables),是公共事务的领袖。在英国推行的地方“乡绅自治”中,他们有广阔的活动空间,承擔重要角色。
  第二,维护地方治安,承担骑士义务。不少约曼都担任地方的巡警,虽然没有薪俸,但是大部分尽职尽责,获得良好的乡里评价。根据法律规定年收入20英镑以上的人授予骑士爵位并承担一定义务,不少约曼都算在此列,只不过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多数人都极力逃避。
  第三,在法庭审判中的作用。在中世纪,庄园法庭一直是保护农民的防波堤。英国的审判制度是取决于陪审团的陪审制,其于亨利二世司法改革中定着下来,12人一组。经济殷实的约曼则有实力参与陪审,在案件审理中的地位增高,他们的思想也为大家所接受。“英国古老的诉讼记录中记载的个人间的诉讼关系中,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不是纯粹的个人对个人的关系,而是体现了领主与农民关系的事件。他们(约曼)所考虑的‘正义’或曰‘权利’等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公正的基准。而正是这些逐渐成为了后来社会构建政治和精神观念体系的基础。”   第四,约曼在社会救济中的贡献。中世纪的庄园制是一个保护与被保护的体制,农民在受到“剥削”的同时,也受到保护,并且教会一直承担着济贫的任务,贫困人口规模有限。而中世纪晚期经济分化,加之圈地中一些人丧失自己的土地,及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贫困人口或曰流民便出现了。随着《济贫法》的制度,要求本教区缴纳济贫税,兴建福利设施,其中约曼在于税收方面比较活跃。
  第五,在教育方面的积极参与。中世纪晚期大学的学费并非一般人能够支付得起,只有经济条件殷实的人才有能力上大学,其中就包括约曼。约曼并非真正的社会上层,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去学习,也是提升自己家族身份的途径。所以,约曼积极响应教育,是显而易见的。据记载1567- 1622年,牛津大学的入学登记簿显示入学者一半为约曼之子。
  小结
  约曼家境殷实,富于经济头脑,吃苦耐劳,独立性强,积极进取。他们不是普通的农民,更不是传统史家所说的“饱受封建剥削的农奴”,而显然是从事农业的小资本家,固然约曼还不能算是资本家。相比之下,“单轨社会”中的中国农民,不但在经济和人身上都套着枷锁,其自身也缺乏独立和进取的意识。
  没有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就不会有这个国家的现代化。通过这浮光一瞥的探讨,我们总能了解到英国约曼的形象。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英国农业的发展,也好反观我国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侯建新. 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 史学集刊,2006(4).
  [2]徐华娟. 约曼与英国资本主义启动. 史学集刊,2007(3).
  [3]D. C. Coleman,The Economy of England 1450-1750,Oxford,1978:30.
  [4]Mildred Campbell,The English Yeoman Under Elizabeth and the early Stuarts,New York,1968:204.
  [5]Robert C. Allen,Enclosure and the Yeoman,Oxford,1992.
  [6]侯建新. 現代化第一基石.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
  [7]畑穣. イギリス中世におけるヨーマンの代表機  『早稲田法学』第30巻. 早稲田法学会,1955.
  [8]尹虹. 十六、十七世纪前期英国流民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拥有丰富知识的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知识员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也就使得知识型员工具有更高的自我实现意识,正是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这些特点,造成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增大,并且给企业带来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将员工及时、合理的调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降低薪酬成本,增加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或整个班级的风气,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言论、行动和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或表现。班风发端于舆论的形成,一个班级体的舆论持久地发挥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级体起着重要作用,班级的特点在于自觉性和持久性。全班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自觉地坚持某种良好行为,就会在某方面形成良好的班风。优良的班风
期刊
【摘 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育数学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悟到人的一生发展中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人文教育   数学人文精神培育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成长历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关注我们数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学校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自觉地、潜
【摘 要】目前福建的校外科普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不够紧密,推动校外科普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整合是今后科普教育改革的趋势,文章根据基础教育阶段的特点和实际,从整合机制、推进体系、科普师资队伍建设、科普教育结构和社会科普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探讨有效整合的模式和策略。  【关键词】科普教育   基础教育   有效整合   改革  一、校外科普教育与基础教育整合的现状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外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纳入国际发展轨道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全面冲击着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也向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文章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高职院校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指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一些完善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系级   教学档案   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一、基本概念内涵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是指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材料。它是高职院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反映学校教学质
【摘 要】本文就我国现代大学校长职业化内涵界定、校长职业化特征、校长角色定位这三方面,从大学校长职业化概念、特征、定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层面做粗浅探讨,并对我国现代大学校长职业化未来发展的必然性做出分析与小结。  【关键词】我国   现代大学   校长职业化  前  言  我国高校领导管理体制中,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高校的法定代表人,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独立负责、依法行使权力。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