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代大学的校长职业化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ayu0bell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我国现代大学校长职业化内涵界定、校长职业化特征、校长角色定位这三方面,从大学校长职业化概念、特征、定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层面做粗浅探讨,并对我国现代大学校长职业化未来发展的必然性做出分析与小结。
  【关键词】我国   现代大学   校长职业化
  前  言
  我国高校领导管理体制中,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高校的法定代表人,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独立负责、依法行使权力。从国内外校长对大学发展举足轻重的地位来看,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提出正是时代所需和也是必然趋势。
  一、大学校长职业化内涵
  浙江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院丁敬等认为,所谓职业校长指以经营管理学校为职业,能熟练运用和合理配置学校内外各项资源,受聘于市场,按聘约规定的职位要求,凭职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并使学校品牌实现增值的受薪人员。也有学者认为校长职业化即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职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与专业精神不断提升和增强的过程。
  专家学者对校长职业化概念的界定,校长职业化的提出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大学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校长一职近似行政职务,面对市场经济的环境国际化的现代大学的建立,大学校长的职业又似乎受制于市场与经济,持证上岗、职业专门化等成为了作为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新提法。
  二、大学校长职业化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牛维麟在分析西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西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基本特征:一是校长来源的多元化,二是明确的遴选过程与职业标准,三是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四是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五是任期较为灵活,多数校长的任期较长,六是具有合理的薪酬体系。在西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基本特征随着西方国家大学校长职业化程度的提高,大学校长不仅应具有独特而坚定的教育理念与办学思想,而且要求具有突出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公共能力。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希望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发展进程加快。现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党委和校长的权责分工不明确,校长既是管理者又是学术工作者 ,“双肩挑”校长普遍可见,在推进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关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念变革:从职务观念向职业观念的转变、从权力观念向能力观念的转变、从教育事业观向教育产业观的转变、从传统观念向创新观念的转变;二是改革体制,尤其是大学校长的选任方式。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制下,完善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健全大学校长的市场竞争机制,并申请出台相关政策及法律制度的保障;借鉴国外多元化、系统化的校长职业培训机制,推动校长职业化的发展。
  三、大学校长角色定位
  教育家刘道玉“建议试行大学校长职业化,由教育家治校,把大学校长的遴选权交给大学的教授们”。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王铁军则认为校长职业化的定位,一是注重校长任职资格的要求,二是职业化实质是校长的专业化,三是职业化意味着精英化、品牌化,四是体现了校长的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一体化,五是意味着校长的职业认同和角色自律。
  担任大学校长的人,是当时当地声望卓著、学识渊博的学术大师或者社会文化名流。大学校长的身上一定体现着大学的理想、使命、责任、尊严,体现着大学追求真理、追求科学和文化发展、追求民族繁荣和富强、追求社会民主文明和进步的宏大抱负和宏伟气魄,体现着大学维护社会公正、凸显社会良知和公理、提升社会道德、脱昧陈腐文化、弘扬公民自由和权力等所有当代文明社会的价值和品质。
  四、大學校长职业化的未来发展
  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章小梅认为,大学校长职业化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我们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进程,就必须改革职务校长制,打造一批有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的领导艺术和驾驭市场能力的大学职业化校长。因此,校长的职业化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切的说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要素。
  小结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校长职业化是弱化大学行政化的必要措施;由于受“官本位”思想、“职务校长”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失衡明显;当今时代,面对今天学术造假、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仅可以换取荣誉和金钱,谋取官位,还可为学术机构带来荣誉和利益。此外,就目前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学校教育组织的复杂化的情况来看,学校教育工作的专门化和知识化,要求其管理也能专门化和知识化;学校是社会的教育器官,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教育职能必须合理化、组织化,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正确认识自我,明确正确的角色身份,从而履行角色的义务以满足社会和学校组织的期待,进行正确的角色扮演;一个专职的大学校长专心于学校发展,胸怀全局、卓识远见,抓住有利时机,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领导大学前进。因此推行大学校长职业化则是提高大学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道玉. 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J]. 高教探索,2005(2):7.
  [2]王铁军等.校长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53.
  [3]周桂英.大学校长职业化探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06.
  [4]刘新才,我国当代大学校长职业化的现实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7(6).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拥有丰富知识的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知识员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也就使得知识型员工具有更高的自我实现意识,正是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这些特点,造成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增大,并且给企业带来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将员工及时、合理的调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降低薪酬成本,增加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或整个班级的风气,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言论、行动和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或表现。班风发端于舆论的形成,一个班级体的舆论持久地发挥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级体起着重要作用,班级的特点在于自觉性和持久性。全班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自觉地坚持某种良好行为,就会在某方面形成良好的班风。优良的班风
期刊
【摘 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育数学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悟到人的一生发展中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人文教育   数学人文精神培育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成长历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关注我们数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学校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自觉地、潜
【摘 要】目前福建的校外科普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不够紧密,推动校外科普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整合是今后科普教育改革的趋势,文章根据基础教育阶段的特点和实际,从整合机制、推进体系、科普师资队伍建设、科普教育结构和社会科普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探讨有效整合的模式和策略。  【关键词】科普教育   基础教育   有效整合   改革  一、校外科普教育与基础教育整合的现状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外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纳入国际发展轨道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全面冲击着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也向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文章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高职院校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指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一些完善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系级   教学档案   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一、基本概念内涵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是指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材料。它是高职院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反映学校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