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吉林省东部“3414”施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處理在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最多,分别为8.0、13.8片;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分别为621粒、3 415.5万粒/hm2、322 g;产量最高,为10 935.0 kg/hm2;去除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还是最高,为15 976.0元/hm2。表明该处理N、P、K的配比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促进玉米粒的形成,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吉林省东部种植玉米纯N、P2O5、K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0、105、80 kg/hm2,为该区域玉米优质高效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施肥;生物学性状;产量;产值;吉林省东部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22-02
为探讨玉米施肥中,N、P、K配比施用量是否达到最佳施用量,在吉林省东部桦甸市开展“3414”施肥试验,通过试验研究结果,得出N、P、K最佳施用量,为该区域达到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区设在吉林省桦甸市公吉乡五道沟村8社,试验地土壤为白浆土。试验区耕层土壤有机质18.6 g/kg,pH值5.88,水解氮156.24 mg/kg,速效磷33.21 mg/kg,速效钾88.19 mg/kg。试验玉米品种为先玉335,由公吉桂香农资商店提供。嘉都肥料由天津嘉都化肥厂提供。肥料全部作底肥,结合起垄一次性深施。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4个处理,即处理1:施纯N 0 kg/hm2、P2O5 0 kg/hm2、K2O 0 kg/hm2;处理2:施纯N 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3:施纯N 9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4:施纯N 180 kg/hm2、P2O5 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5:施纯N 180 kg/hm2、P2O5 35 kg/hm2、K2O 80 kg/hm2;处理6:施纯N 18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7: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处理8:施纯N 180 kg/hm2、P2O5 70 kg/hm2、K2O 0 kg/hm2;处理9:施纯N 180 kg/hm2、P2O5 70 kg/hm2、K2O 40 kg/hm2;处理10:施纯N 180 kg/hm2、P2O5 70 kg/hm2、K2O 120 kg/hm2;处理11:施纯N 27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12:施纯N 90 kg/hm2、P2O5 35 kg/hm2、K2O 80 kg/hm2;处理13:施纯N 90 kg/hm2、P2O5 70 kg/hm2、K2O 40 kg/hm2;处理14:施纯N 180 kg/hm2、P2O5 35 kg/hm2、K2O 40 kg/hm2。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5 005株/hm2。试验区设6行,行长10 m,宽60 cm,面积36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4月26日播种,深度3.5 cm。
1.3 测产与考种
调查出苗期、7月5日各处理的全展叶片数、7月21日各处理的全展叶片数、8月20日各处理的干叶片数及各处理的成熟期。8月5日调查玉米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1-3]。收获期对小区10 m2内的全部果穗进行测产,选取代表性的10穗晾晒风干。考种时测定果穗穗粒数、百粒重及籽粒含水量,得出籽粒含水量14%的产量[4-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及全展叶片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出苗期、成熟期差异不明显。处理5和处理7在7月5日各处理的全展叶片数、7月21日的全展叶片数较多,其余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处理1、3、9、12在8月20日的干叶片数较高,其余各处理的差异不明显。
2.2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5、7、10的植株较高,其余各处理株高差异不明显。处理5、6、7、10的植株穗位较高,其余各处理植株穗位高度差异不明显。处理5、7、10的茎粗较大,处理1、8茎粗较小。
2.3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7、10、5的穗粒数较多。处理1、2穗粒数较少。收获粒数较多为处理7、10、5。收获粒数较少的为处理1、2。千粒重较大的为处理7、10、5。千粒重较小为处理1、2。处理7、10、5产量较高,处理1、2产量较低。除去化肥的投入,纯收入较高的为处理7、10、5,纯收入较低的为处理1、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的出苗期、成熟期差异不明显。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7月5日和7月21日的全展叶片数最多,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的株高、穗位、茎粗最大;植株的繁茂有利于养分吸收,提供物质的输出,促进玉米粒的形成。从产量构成及产量可知,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处理的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产量也最高,除去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最高。
通过“3414”不同施肥量试验,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最多,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除去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还是最高。表明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的N、P、K的配比,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促进玉米籽粒的形成,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吉林省东部种植玉米N、P、K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0、105、80 kg/hm2,为该区域玉米优质高效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7-9]。
4 参考文献
[1]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2] 方向前,曹文明,丁绍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4):40-42.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赵洪祥,包军善,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10-12.
[5]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6]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9-120.
[7] 方向前,赵洪祥,李姝,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收获时期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3):4-6.
[8] 方向前,赵洪祥,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应用“单粒播种技术”注意的问题[J].种子,2015,34(7):114-115.
[9] 方向前,付稀厚,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J].中国种业,2015(5):36-38.
关键词 玉米;施肥;生物学性状;产量;产值;吉林省东部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22-02
为探讨玉米施肥中,N、P、K配比施用量是否达到最佳施用量,在吉林省东部桦甸市开展“3414”施肥试验,通过试验研究结果,得出N、P、K最佳施用量,为该区域达到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区设在吉林省桦甸市公吉乡五道沟村8社,试验地土壤为白浆土。试验区耕层土壤有机质18.6 g/kg,pH值5.88,水解氮156.24 mg/kg,速效磷33.21 mg/kg,速效钾88.19 mg/kg。试验玉米品种为先玉335,由公吉桂香农资商店提供。嘉都肥料由天津嘉都化肥厂提供。肥料全部作底肥,结合起垄一次性深施。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4个处理,即处理1:施纯N 0 kg/hm2、P2O5 0 kg/hm2、K2O 0 kg/hm2;处理2:施纯N 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3:施纯N 9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4:施纯N 180 kg/hm2、P2O5 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5:施纯N 180 kg/hm2、P2O5 35 kg/hm2、K2O 80 kg/hm2;处理6:施纯N 18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7: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处理8:施纯N 180 kg/hm2、P2O5 70 kg/hm2、K2O 0 kg/hm2;处理9:施纯N 180 kg/hm2、P2O5 70 kg/hm2、K2O 40 kg/hm2;处理10:施纯N 180 kg/hm2、P2O5 70 kg/hm2、K2O 120 kg/hm2;处理11:施纯N 27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处理12:施纯N 90 kg/hm2、P2O5 35 kg/hm2、K2O 80 kg/hm2;处理13:施纯N 90 kg/hm2、P2O5 70 kg/hm2、K2O 40 kg/hm2;处理14:施纯N 180 kg/hm2、P2O5 35 kg/hm2、K2O 40 kg/hm2。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5 005株/hm2。试验区设6行,行长10 m,宽60 cm,面积36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4月26日播种,深度3.5 cm。
1.3 测产与考种
调查出苗期、7月5日各处理的全展叶片数、7月21日各处理的全展叶片数、8月20日各处理的干叶片数及各处理的成熟期。8月5日调查玉米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1-3]。收获期对小区10 m2内的全部果穗进行测产,选取代表性的10穗晾晒风干。考种时测定果穗穗粒数、百粒重及籽粒含水量,得出籽粒含水量14%的产量[4-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及全展叶片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出苗期、成熟期差异不明显。处理5和处理7在7月5日各处理的全展叶片数、7月21日的全展叶片数较多,其余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处理1、3、9、12在8月20日的干叶片数较高,其余各处理的差异不明显。
2.2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5、7、10的植株较高,其余各处理株高差异不明显。处理5、6、7、10的植株穗位较高,其余各处理植株穗位高度差异不明显。处理5、7、10的茎粗较大,处理1、8茎粗较小。
2.3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7、10、5的穗粒数较多。处理1、2穗粒数较少。收获粒数较多为处理7、10、5。收获粒数较少的为处理1、2。千粒重较大的为处理7、10、5。千粒重较小为处理1、2。处理7、10、5产量较高,处理1、2产量较低。除去化肥的投入,纯收入较高的为处理7、10、5,纯收入较低的为处理1、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的出苗期、成熟期差异不明显。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7月5日和7月21日的全展叶片数最多,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的株高、穗位、茎粗最大;植株的繁茂有利于养分吸收,提供物质的输出,促进玉米粒的形成。从产量构成及产量可知,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处理的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产量也最高,除去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最高。
通过“3414”不同施肥量试验,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最多,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除去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还是最高。表明施纯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的N、P、K的配比,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促进玉米籽粒的形成,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吉林省东部种植玉米N、P、K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0、105、80 kg/hm2,为该区域玉米优质高效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7-9]。
4 参考文献
[1]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2] 方向前,曹文明,丁绍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4):40-42.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赵洪祥,包军善,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10-12.
[5]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6]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9-120.
[7] 方向前,赵洪祥,李姝,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收获时期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3):4-6.
[8] 方向前,赵洪祥,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应用“单粒播种技术”注意的问题[J].种子,2015,34(7):114-115.
[9] 方向前,付稀厚,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J].中国种业,2015(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