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0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扎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落实教育人、引领人、培养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能否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只有把“选准教育主题”“创新授课方法”“抓实配合活动”三项举措做深、做实、做细,才能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延伸性,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17-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通过系列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这些重要论述,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的高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战略定位[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延伸性,才能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
  一、紧贴学生实际选主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
  (一)围绕信息网络对学生冲击影响最强烈的问题来选教育主题
  2020年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学生占比最大,占比为21%。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几乎是天天上网时时用网,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令人目不暇接。很多问题一经网络发酵,立刻引发网络舆情,引来大量网友围观。例如,明星翟天临学术门事件、仝卓高考舞弊事件、肖战粉丝骂战等给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冲击。时至今日,每逢毕业季,仍会有很多网友在翟天临微博上留言辱骂。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思想领域的热点在网上,舆论引导的难点在网上,思想教育的重点在网上,搞不好就有可能成为高校的“心头之患”。因此,高校可以精心挑选和设计教育主题,做实、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二)围绕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来选教育主题
  通过随机对我校662名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研究发现50.3%的大学生经常关注时事,44.2%的大学生偶尔关注。一些高校发生的热点事件受关注程度非常高,例如黑龙江某大学流出的不雅视频、疫情期间部分大学采取封闭管理措施等都引起网络激烈讨论,有些甚至给高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国际形势变化、党和国家政策出台、社会突发事件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等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校应最大范围地开展思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选定教育主题。
  (三)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来选教育主题
  当前,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恋爱、心理、社交、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现实困惑和难题。有的人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情绪低落、精神迷茫,严重者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有的人因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虚度光阴,难有积累,缺乏自我认同感,毕业时选错行业,失去拼搏奋斗的信心。因此,高校要着眼于回答和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对人际交往、恋爱、成才、发展等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进行正面引导,使学生弄清楚怎样立身做人,怎样规划未来,怎样工作生活,正确走好人生路。高校思政教育应切实把握这些带倾向性的问题,选好教育主题,开展好针对性教育。
  二、创新方式方法抓授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效性
  (一)探索用好“互动式”教育
  近年来,高校的教育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出现了智慧教室、翻转课堂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但经过了解,这些新兴教学模式大多运用在专业知识教育,较少运用于思政课堂或与之相关的育人实践活动,覆盖面不广泛、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互动式”教育就是在坚持课堂教育的同时,着力改变被动式接收和单纯灌输式的做法,探索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抓住正课以外的“阵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大学生道德讲堂”“思政沙龙”“我和校长面对面”“实话实说”“热点问题大家谈”等观点分享式、对话研讨式、相互启发式的手段,鼓励广大学生人人上“讲台”,个个当“主人”,实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2]。
  (二)探索用好“自主式”教育
  高校大学生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关于专业学习、恋爱情感、人际交往、职业规划、就业择业、心理健康的问题。学生如果处理得当,就可能成为高校中品学兼优的“佼佼者”;处理不当,会对成长成才造成困扰,甚至发生严重事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运用“自主式”教育,按照各取所需的设想,把最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梳理公开,让大家结合自己实际去“自选药品”治疗。
  (三)探索用好“渗透式”教育
  高校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浏览一些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新闻、网络言论等,因而对教师正面引导的可信性表现出摇摆或质疑的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做到“随风潜入夜”,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就要探索运用“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应用信息网络平台、社会教育资源、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在结合渗透中提高课堂质量。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打赢意识形态主动仗;借助国防教育、特色实践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参观见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朋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开展“净心强志”“快乐学习”等活動,以此启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把真情实感说出来,把矛盾困惑“抖出来”,把解不开的疙瘩讲出来,使大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   三、善用多种思路抓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性
  (一)围绕教育主题开展配合活动
  人们常讲:浇树关键在于浇根,浇不到根上都是徒劳。开展实践配合活动也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开展,才能实现相得益彰,达到应有效果。高校可围绕教育主题印制一批既有政治性、理论性,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小册子发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开展特色活动,迎合其兴趣爱好,既可以提高积极性,又可以提升参与度;针对大学生“求知、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开展民主讨论、角色互换、学生对话、热点辩论、实话实说等大众性的配合活动,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心需要。
  (二)借助各方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高校应有效整合社会力量、丰富教育内容,菜单式推送如“这就是中国”等优秀栏目,邀请更多国内大咖参加名师讲堂,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感动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信服力;大力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思政中心微信公众号结合易班云等新型网络平台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网络,紧跟时代步伐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高校可以“阅读成就美丽人生”为主题,组织阅读励志、心灵、亲情、人文关怀的书籍,用文化滋养学生心灵,促进教育效果转化;以“实践行动展风采”为主题,组织学生到国防教育、红色旅游、实践教育、教学实习等基地实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学生真实感受祖国的伟大,从中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4]。
  (三)注重环境熏陶促进教育活动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空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校园文化,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校园文化品牌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行为方式的养成等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把环境“宜人”与“育人”结合起来,使校园环境成为“延伸的课堂”,潜移默化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把教育化为学生奋斗人生、青春报国的人生信条、匡正行为的人生准则。高标准建设校史馆,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品、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期学校面貌,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让学生在校史馆中深入了解母校,增进感恩之情;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校园文化长廊中感悟大学人文精神,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完善优化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功能,让更多学生放下手机走出宿舍,在体育赛场上展风采、强体魄,最终实现让优美的校园风景、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的目的[5]。
  四、总结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思想,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当作一项根本的政治任务去完成,要始终满怀信心,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冯刚. 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涵[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3):170-180.
  [2] 涂曦. 巧用“微时代”网络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4):58-59.
  [3] 王雪超. 思政课要阐释好五四精神 着力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J]. 天津教育,2019(19):9-10.
  [4] 徐锐. 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索[J]. 改革与开放,2017(24):131-133.
  [5] 马妮娜. 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探索[J]. 求知导刊,2018(25):93.
  (责任编辑:陈华康)
  作者简介:陈虎(1986—),男,硕士,宁夏大学农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李文华(1973—),男,學士,宁夏大学农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日语专业招生不景气,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亦不乐观,这给大学日语专业尤其是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商务日语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现状为切入点,以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为分析手段,以珠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为起点,拟对独立学院应用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性探索,以期走出一条市场定位准确、地区特色鲜明、应用技能培养成效卓著的应用日语人才培养之路。
摘 要:非汉字圈、零基础学习者若希望通过线上学习汉字,需要在常规课后加强训练。本文从线上汉字训练中,提炼了示范—临摹、在“字境”中读写和辨析归纳汉字三则训练方法,并分析了其中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意义。本文既考量了学习者因素,又结合了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国际中文教育中引入初级汉字训练方法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线上教学;汉字;国际中文教育;加时课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优化的技术要求,而且是高等学校顺应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趋势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更是加速实现“互联网+教育”的现实要求,开放共享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工作。本文在概述我国高等院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现阶段高等学校此类项目开放共享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此类项目开放共享模式构建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等学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针对大学生实际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恰当技术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引领,让广大学生掌握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但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高校要积极发扬红色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所具备的教育功能、育人价值,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于高校而言,优化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进而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有了更多的模式选择,例如混合学习模式,对此,高校需认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做出分析,提出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践行这一模式。运用混合学习模式需改变教学思维,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较快变化和发展,教育领域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现状,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了能够推进大学课程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界应积极推进MOOC+SPOCs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基于此,本文从MOOC与SPOC的概念出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际调查法,探讨MOOC+SPOC在线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际应用发现:此模式可以实
摘 要:情景认知理論能起到推动教学的作用,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翻译,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英语翻译情景,形成创新的英语翻译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为此,本文分析了基于情景认知理论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景;英语翻译;高校;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
摘 要: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将创新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当中,一方面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从革新教学理念、建设具有创新理念的体育教师队伍、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具体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外语教学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德语作为增进我国与国际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交往的载体之一,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也促进了德语教学事业的改革和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对当前德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德语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德语教学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改革提供创新性实践。  关键词:德语;互动式教学;问题;教学模式 
摘 要:OBE教育理念注重成果导向,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倡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载体,二者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都有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OBE-CDIO”理念,针对新工科时代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BIM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索,重点在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通过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递进式培养学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