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所具备的教育功能、育人价值,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于高校而言,优化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进而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有了更多的模式选择,例如混合学习模式,对此,高校需认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做出分析,提出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践行这一模式。运用混合学习模式需改变教学思维,注重教师培训,设置模块化的体育课程学习平台,确保其应用效果。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混合学习模式能实现“以体育人”,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關键词:“互联网+”;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086-03
  时代在发展,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探索混合式学习模式,巧妙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让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展开,提升线上教学占比,甚至在“互联网+”背景下调整体育教育模式,展开俱乐部式教育,都是可行的改革方向,可以说“互联网+”给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契机,能够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创造力。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和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来开展,持续提升线上教学的占比,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共享和交流教学资源,在体育教学中广泛利用数字化教学动画视频展开,在课前阶段将数字化体育教学课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展开学习,课堂教学就会更加方便。此方式留给了学生更多自主锻炼的时间,线上线下相协调,能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互联网+”教育的意义
  1. 优化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经越来越彻底,而基于“互联网+”背景构建混合学习模式,可广泛采用视频动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相关教育资源网站上下载数字化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大屏幕给学生播放[1]。
  2. 提高教学质量
  在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中,比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传统高校体育课堂多为教师言传身教,但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演示可能无法顺利呈现给学生,借助信息化大屏幕,将体育动作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势必能够让学生加强认知、熟练掌握。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
  高校体育混合学习模式,是线上和线下的混合,也是课内第一课堂和课外第二课堂的混合,为了详尽阐述,本文简单将“混合学习模式”教育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维度进行阐述。
  (一)课前:引用标准体育动作视频,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大量使用视频动画教学资源来代替教师的课堂演示,教师可以在相关动画视频教学资源网站上下载教学课件,或者利用手机、相机等摄像设施拍摄动作演示视频,根据实际情况还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整理、修改等,力争创造出最合适的教学课件,让高校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合理。一个体育知识点的教学课件时长最好在10分钟左右,研究表明,10分钟是学生学习思想最为活跃的时间段,超出10分钟,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之消减,学习效果也会慢慢变差,10分钟的时间开展课前学习,也不会让学生太过抵触。
  其次,混合学习模式的特点之一在于拓展学生的课堂课外时间,调整教学结构,将线上和线下混合在一起,将课内第一课堂和课外第二课堂混合在一起,教师在制作好动画视频教学课件后,可以上传到慕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微信群中去[2],将动画视频教学课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也可以发布教学指令,让学生自行在网络上搜索体育教学资源,并自行学习,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课前的学习让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体育知识内容有初步理解,会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压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少讲解理论知识,直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训练。
  (二)课堂:善于运用大屏幕,边看边学
  首先播放体育动作内容。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好操场大屏幕,直观清晰地放映体育动作,引导学生规范化、标准化进行体育训练,体育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体育课程开展军体拳演练,教师可在操场大屏幕上放映军体拳动作,通过更直观、更清晰的视频展示,让学生对军体拳动作深入了解并精准掌握,这样学生所演练的军体拳也会更加标准[3]。
  其次可以让学生思考理解。在让学生掌握一项体育项目时,教师要渗透讲解一些体育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此时就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理解。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或任务展开探索,学生可分享自己的理解,也可提出困惑,进一步加强理解和解决困惑的能力。例如体育课程展开“篮球训练”,给学生播放篮球挡拆技术的“一档二背三拆”,“背”的技术动作是在挡完之后,为了让掩护更有力度,创造更大的进攻空间,掩护者不应立刻做出后续拆分动作,应做出背的技术动作,调整脚步面朝篮筐,将防守者卡在身后。这一动作非常容易被学生遗忘,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背”动作的重要性,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及应用。
  最后,体育项目是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活动项目,学生实践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竞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教师在操场大屏幕上不断播放标准体育动作,为学生指点,学生的动作就会越来越标准。
  (三)课后:课后积极拓展,拔高训练   课后阶段是学生复习、巩固的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课件的力量,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做动作,展开深入探索,基于“互联网+”教育,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建立良好联系,学生有任何困惑可以及时询问教师,教师及时解决,避免问题堆积,或是课外线下组织教学活动,约两场球、组织一场竞赛活动等,都是可行的方式[4]。
  三、促進混合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一)改变教学思维
  高校体育课程规划一般较为宽松,虽然教学任务量不大,但应精益求精,巧用“互联网+”思维,将课堂和课外的时间统筹规划起来,在课前推送数字化课件,让学生跟着数字化教学资源提早预习,课堂上进展会更顺利,课后又能良好复习,让课内和课外混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如此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若想要改变教学思维,学校需严肃对待,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当作大事要事来办,要求体育教师出方案、出计划、出决策,落实“互联网+教育”战略决策,并做好考核,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而对于教师来说,则要认识到“互联网+”背景以及混合教学模式的意义,积极改变教学思维,拓展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多加尝试,推动先进教法落地[5]。
  (二)注重教师培训
  优秀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才能贯彻落实混合学习模式,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关于“互联网+”教育以及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提升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开展能力。同时可展开多元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又一个提升自身发展的机会,选择混合教学方法课题,体育教师之间应积极探索,做到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相互之间应分享教学经验,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三)设置模块化的体育课程学习平台
  设置模块化的体育课程学习平台,教师上传体育教育的多类型视频,比如燃脂视频、花样跳绳视频、上肢体能训练视频等,撰写体育标准文章,收录教学资源,让“互联网+”教育更加有效[6]。教师可以在该资源平台上共享教学资源,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阅学习,提升对体育课程的理解,拓宽锻炼和体育的学习途径,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应积极拓展混合式学习模式,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课内与课外的混合,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带给学生更好的体育活动体验。相关教师应把握“互联网+”教育的趋势,积极探索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琳.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思考[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1):68-69.
  [2] 巢文辉.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 参花(下),2020(10):59-60.
  [3] 武青那. 探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9):128-129.
  [4] 段晓昱. “互联网+”视域下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导刊(下旬),2019(24):56-57.
  [5] 王绥勇.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究[J]. 山东青年,2019(12):16-17.
  [6] 孙琼琼.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文学教育(上),2019(05):158-160.
  (责任编辑:淳洁)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今英語教育的研究重点,PAD教学主张将课堂一分为二,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内化吸收分隔开来,强调“精讲”和“留白”。将PAD教学理论应用于高职高专英语课堂,可以充分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因为英语基础薄弱,无法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语言输入-输出的问题,通过 “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即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在各高校不断地强化和深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是我国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啦啦操具有独特的观赏性,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运动形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欢迎。现如今,啦啦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高校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其能充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目前,一些专家学者对啦啦操的校园推广及中外发展对比方面研究较多,但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灌输性與启发性相统一。科学理解思政课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科学内涵是正确贯彻落实思政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思政课的灌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灌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二是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思政课的启发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启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原则,二是启发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方式之一。在此基础上,思政教师应在教学原则层面、教学方
摘 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这一大的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也需要发生新的变化。通过深化钢琴教学改革推动高校钢琴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通过探索研究钢琴教学中特色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总结提炼出一系列钢琴课程教学创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的实践运用充分发挥了教师“导”的引领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对于我国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高校教师需要了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尤其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本文运用观察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机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措施。其研究意义在于,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评价,促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以学生
摘 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媒体、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面临着信息化产业关键支撑地位的历史机遇,培养出有实践能力的通信专业技术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当前的“新工科”背景,针对新疆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过程,从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1+X”认证等方面现状及发展前景,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实践教学落实“新工科”,如何在此大背景下开展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践教
近年来,日语专业招生不景气,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亦不乐观,这给大学日语专业尤其是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商务日语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现状为切入点,以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为分析手段,以珠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为起点,拟对独立学院应用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性探索,以期走出一条市场定位准确、地区特色鲜明、应用技能培养成效卓著的应用日语人才培养之路。
摘 要:非汉字圈、零基础学习者若希望通过线上学习汉字,需要在常规课后加强训练。本文从线上汉字训练中,提炼了示范—临摹、在“字境”中读写和辨析归纳汉字三则训练方法,并分析了其中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意义。本文既考量了学习者因素,又结合了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国际中文教育中引入初级汉字训练方法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线上教学;汉字;国际中文教育;加时课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优化的技术要求,而且是高等学校顺应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趋势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更是加速实现“互联网+教育”的现实要求,开放共享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工作。本文在概述我国高等院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现阶段高等学校此类项目开放共享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此类项目开放共享模式构建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等学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针对大学生实际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恰当技术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引领,让广大学生掌握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但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高校要积极发扬红色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