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之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a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说《孽海花》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关系及其发展作为一条主线,描述了近三十年的政治文化变迁状况,显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厚重内涵。本文重点论述了《孽海花》的人物性格的刻画,傅彩云就是《孽海花》中最具光彩的一个,文章从人物性格、结构价值、伦理思想方面写出傅彩云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是与传统妓女形象的最大区别。
  关键词: 小说《孽海花》 傅彩云 形象描写 形象意义
  
  小说《孽海花》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关系及其发展作为一条主线,描述了近三十年的政治文化变迁状况,显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厚重内涵。这种“长线穿珠”式的结构虽然具有涵盖巨大时空的功能,但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却不能兼顾。但若与同时代创作相比,《孽海花》的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傅彩云就是《孽海花》中最具光彩的一个,“从接受的角度看,《孽海花》中最有吸引力的人物是傅彩云(赛金花)”。[1]“她有见地,有手腕;又温顺,又泼辣;刚毅果断,伶俐聪明;既苦于受人虐待,又善于虐待他人。她早年的可怜的卖笑生涯,迫她锻炼出一付讨人喜欢的伶俐性格;接下来的豪侈的命妇地位,又使她养成一种令人痛恨的残忍心肠。这些,作者都描写得很好。全书凡写到彩云的地方,莫不有声有色”。[2]
  曾朴之子曾虚白在《虚白附识》中这样评价傅彩云的结构价值:“在《海》本身的中心意义来说,她是一个无关文化的推移,无关政治的变动的绝不相干的人物。”他认为,组织上重要的人物,不一定是一个必须有特点的人物。也许他认识到了这种说法的偏颇,他又说了这样一句话:“彩云还有她的‘美貌’与‘色情狂’。”[3]由此可见,傅彩云的价值并不体现在结构中,而体现在审美意义上。虽然作者的侧重点在政治文化方面,但在傅彩云的身上,却反映了其艺术审美情趣的超功利性。
  自《霍小玉传》始,传统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妓女的形象。这些生活在下层社会、屈辱环境中的女子,把自己的出路寄托在读书人和做官人身上,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这些柔弱女子的想法本无可厚非,但能够像《李娃传》中的李娃那样有个美满结局的,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明代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落得财破人亡的结局就是打破这种幻想的证明。《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美娘则把她的视角转向了做生意的李重,是对这种模式的一次突破。《孽海花》中的傅彩云又体现了妓女的另一种写法,在才子佳人的基础上,更多地染上一层现代性色彩。
  傅彩云不同于传统妓女形象的最大特点是她的独立个性,在这一点上,也许可以说她是“觉醒的杜十娘”。她与金雯青是一见钟情:“雯青一双眼睛好像被那顶轿子抓住了,再也拉不回来,心头不觉小鹿儿撞。说也奇怪,那女郎一见雯青,半面着玻璃,目不转睛地盯在雯青身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才子佳人模式,如果这样写下去,也脱不了传统小说的手法而陷入俗套之中,傅彩云也就成为“类”中的一个了。曾朴不是抱着赞美或是同情的思想去描写傅彩云。在他的无意识深处,女性降为物的等级:“那国民自以为是:有‘吃’,有‘着’,有‘功名’,有‘妻子’是个‘自由极乐’之国。”这自由之国的国民自然是不包括女性的。但受过西洋文学写作技巧影响的他还是有着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写出了“中国帝制的封建社会里写妓女的压阵之作”。[4]
  傅彩云表现出独立个性的开始,是在随金雯青出使国外的船上,在傅金的对比中,显出了傅彩云的机智聪明和金雯青的懦弱无能。他们俩同随夏雅丽学德文,金雯青是因为羡慕夏雅丽的美貌风度,苦于无法亲近;彩云却是早有学文之意,“不到十日,语言已略能通晓”。当夏雅丽亮出手枪责问金雯青的无礼时,金雯青“倒退几步,一句话也说不出,还是彩云老当,化解了此事”。“使臣为一国代表,举动攸关国体”,金榜题名的状元金雯青表现如此,也足以窥见大清国的气运了。“才子”不再是封建社会女性心中的偶像,他们地位的衰落,也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知识分子者的心态转变。
  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是傅彩云与传统妓女形象的最大区别。当然,我们也可说“从良”是妓女追求自由的一种表现,尽管那只不过是从一种不自由变成另一种不自由,从众人的所有变为一人的专有。她们的故事在虚幻的幸福结局中落幕,而幕后的故事才是女性生存的真实——守德或是守节,在“三从四德”中度过无爱为私的一生。傅彩云冲出了纲常伦理对女性的重重包围,走上了个性自由的道路。她不是一个遵守三从四德的家庭妇女,并没有因感金雯青的知遇之恩而戒守妇道。在自身的意义上,她将自己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女人”来看待。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有着七情六欲。金雯青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忽略了,所以才不断地有傅彩云与仆人阿福的私通,与瓦德西的相慕,与船主质克的“风波”,以及与孙三的勾搭,硬把一个金科状元活活气死。她好于阿福的伶俐、瓦德西的英武、孙三的俊俏、金雯青的才气,肆意地玩弄着男人世界,而这些人只是垂涎于她的美貌和钱财。最后,她又悬牌于燕庆里,重操旧业。也许,她就是维亚太太所说的“放诞的美人”。她认为,对于男人,“只可我玩了他,不可被他玩了去。况且一个女人家,就不得自由,何苦脱了一个不自由,再找一个不自由呢?”自由花神,岂肯付东风拘管?傅彩云依据生命欲望原则所展示出来的“放诞”活力,使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建构起来的男性主体显得苍白而虚伪,这应该是傅彩云身上承载的时代意义的价值所在。
  封建社会中一部分优秀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女性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也仅在有限的范围内,且兼有说教色彩。所以,那些由妇女自己发出的反抗心声,便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在金雯青发现彩云与阿福之事后,傅彩云说出了这么一段话:“你们看着姨娘本不过是个玩意儿,好的时抱在怀里、放在膝上,宝呀贝呀的捧;一不好,赶出的,发配的,送人的道儿多着呢!……当初讨我时候,就没有指望我什么三从四德,七贞九烈,这会儿作出点儿不如你意的事,也没什么稀罕。你要顾着后半世快乐,留个贴心服侍的人,离不了我!那翻江倒海,只好凭我去干!要不然,看我侍侯你几年的情分,放我一条生路,我不过坏了自己罢了,没干碍你金大人什么事。……老实说,只怕你也没有叫我死心塌地守着你的本事嘎!”这几句话“句句刺心,字字见血”,掀开了盖在金雯青一类封建士大夫脸上的假面具,活现了他们的丑恶灵魂和污秽行为,是女性对男性的不加掩饰的正面抗争。女性无论从身体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是柔弱的,一旦走上彻底的决绝之路,她们的反抗便具有摧枯拉朽、横扫一切的能量,笼罩在她们头上的男性阴影也消失殆尽。在男权社会中,女人一直作为男人的附属物存在,女人敢说这样的话,确实是惊天动地的。即使泼辣如王熙凤者,在发现贾链偷情一事后,也只是小吵小闹一番,将此事不了了之。尽管她已成为贾府重要人物,但一旦她脱离贾链,她也就脱离了贾府。失去了经济基础,女性只能生活在男性的鼻息之下。傅彩云为了自由,却可以抛弃公使夫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来源,虽然是重操旧业,可是在那个社会,女人似乎再没有别的途径来自谋生路了。她们的一切都是男性给予的,唯一能支配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女人就不成为人,她们自己也觉得是物了。从良的妓女就是最终放弃了这种身体权力回归到男权社会为女人规定的位置上。傅彩云的“重操旧业”是对身体权力的寻求,从而试图找回为“人”的真正含义——尽管是以屈辱和沉沦作代价,可在“孽海”中,这也只能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
  作品是作家世界观的反映。傅彩云的形象似乎寄托了作家曾朴的某些伦理理想,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曾朴在政治文化方面表现了先进思想和开阔视野,但就伦理思想来说,他还是具有非常浓厚的封建性——他一直就不承认傅彩云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且,傅彩云批驳金雯青的那段最激荡人心的话,只是一种写作技巧上的处理,而非他思想的映射。曾虚白曾这样为这几句话作注脚:“作者当时的本意是要表现彩云的刁,和她挟持雯青的手段,纯粹是设身处地客观地描写彩云应付这样难题的巧妙,并不是在表现彩云处事的人生观。这几句话,也许都是彩云的谎话,只可见她的狡,不能信她的诚。”[5]其实,这段话倒真显出了傅彩云的诚,倒是她向张夫人要求放她走的话,才显出了她的“狡”——她话中处处为金家着想:一怕毁金家名声,二怕化缺银钱,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挟持金家。
  最重要的是,虽然曾朴写出了傅彩云对男性世界的揭露与反击,但这却是在一个迷信的、“因果轮回”的背景中展开的。在开篇词中,他就这样写:“孽海漂流,前生冤果此生判。”说傅彩云是赠金雯青进京赶考盘缠的烟台妓女梁新燕,金中了状元后,违背前约,使梁上吊自杀。那么,金雯青和傅彩云因有了这样一个“楔子”,他们的一见钟情是自然而然的,傅彩云以放荡成性的方式对金雯青进行报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因为这样一种报复在传统文化观念中是被认可的。这样一来,傅彩云身上蕴涵的社会意义便被解构了,小说又呈现出传统小说说教与警世的特点,颇有几分《三言二拍》、《警世恒言》的遗风。先进的政治思想和落后的伦理意识在曾朴身上滑稽地对立起来,透露了站在现代性门槛前的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
  当然,傅彩云的形象描写并非尽善尽美,这既有作者思想的不足,又有时代的局限。就形象意义而言,她体现了近代女性的觉醒意识,虽然有些朦胧,并且还是一个“被娼妓、纳妾制度扭歪了性格的女性形象”,[6]没有体现出更积极的色彩,但毕竟透出了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曙光。从这个意义上说,傅彩云可视为“五四”时代沙菲们的先驱者。
  
  参考文献:
  [1]欧阳健.《孽海花》难以终篇的内在原因——试论傅彩云的配角地位社会科学辑刊,1991,6.
  [2]张毕来.孽海花·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魏绍昌编.孽海花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00-201.
  [4]陈辽.中国文学中的别一景观.江苏社会科学,1999,3.
  [5]魏绍昌编.孽海花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01.
  [6]王祖献.孽海花论稿.黄山书社,1990,6:126.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发展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教师的引领是相当重要的。一堂精彩的课需教师精心设计,以明确问题课例对课堂教学进行剖析,从情境、评价、反思对课堂进行建构。  关键词: 高中 通用信息技术 新课程 “明确问题” 教后感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理念: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等
90年前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全国各地为了庆祝党的90华诞,纷纷举办了各种文艺活动,而最为抢眼、参加人数最多、最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我认为非“红歌大合唱比赛”莫属。合唱比赛中同一首歌曲,因为合唱指挥的不同,就出现了很多版本,有的版本很好听,也容易被大众接受,相
于永正老师说过,如果把阅读比作精神大餐,那么小学语文教材就是这道大餐中的“母乳”,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自主研发的课外主题阅读读本则是最贴近“母乳”的“婴儿配方奶粉”。有了“母乳” “婴儿配方奶粉”,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均衡的营养。  作家、诗人斯蒂文森有一首诗《点灯的人》:“每当太阳落下,点灯人李利就扛着梯子走过一条条街道,把一盏盏街灯点亮。于是,坐着吃饭、喝茶的大人和小孩,就重新看到了窗
摘 要: 作者以沱江流域为例,运用水量平衡的方法,对沱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状况进行研究,结合沱江流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目标,对水资源进行供需预测,分析流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在水资源供需平衡研究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及管理对策。  关键词: 沱江流域 水资源 合理配置 开发利用    1.研究区概况  沱江为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是流经四川盆地腹部的一条重要河流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地发展,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这是数学老师面临的挑战。本文作者试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来构建和谐数学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氛围 教学理念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而且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
摘 要: 中小学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中小学档案建设是学校建设内容之一,它对总结办学规律、推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开发档案管理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效益是当前中小学加强基础性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首先肯定了中小学档案管理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加强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中小学档案 管理现状 思考  
摘 要: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市场需求理论为导向,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地方高校的翻译教学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翻译教学 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2008奥运会、上海2010世博会的申办及举办成功,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
摘 要: 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重要途径。只要教师持热情欢迎的态度,学生家长就会与你建立起热线电话。  关键词: 学生家长 热线电话 素质教育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按照这样的方针,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
葡萄,我们耳熟能详的水果之一,似乎一直都存在于中国。然而,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今天我们一直习以为常的水果,却可能并非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国粹”。但自其传入至今,却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大地上深深地生根发芽。本文从葡萄与葡萄酒的传入两大角度,简析葡萄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一、葡萄异果之传入  (一)葡萄之得名  葡萄,中国古代典籍中又写作“葡桃”、“蒲陶”、“蒲桃”。  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
摘 要: “再现历史”是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们“经历历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历史再现为处理好知识与智力目标统一实现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历史再现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再现历史是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们经历历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建构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