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现状的分析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引言 在我国近二十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始终是推动计划生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在全国广泛开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就是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的一种新形式。它用科学、易懂的知识启发并引导群众,使他们逐渐转变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生育观念,切实提高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优教等知识的理能与接受能力。从而推动计划生育工作逐渐
其他文献
<正> 1988年10月6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大连市联合举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各方面的人口专家、学者。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
<正> 众所周知,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接近或达到更替水平,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在这方面,城市走在农村的前面,不少城市生育率已达到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村生育率虽高于城市,但从70年代起已开始明显下降。我国农村生育率为什么能下降,能否持续稳定下降?农村生育率下降是靠政策威力,强迫命令,“超经济控制”,还是“计划生育超前”,众说纷
本文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刘铮教授1990年10月随以彭珮云主任为团长的中国计划生育访日团访日时,在“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上的讲演稿摘要。当时日方曾将原稿译成日文,并于今年译成英文发表在日本家族计划国际协力财团的英文季刊《Integration》上。考虑到这篇文章的价值,本刊特将原文摘要发表。原稿约13000字,发表时本刊删去了所有图表。
<正> 在我国的经济改革中,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其起步早、历史长、发展快,令人瞩目。然而,伴随苏南地区时经济起飞和农村现代化过程的推进,又催生出了中国现代人口转变的“苏南模式”。自7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人口出生率从25%以上迅速下降并持续稳定在15%。左右(苏州市1990年为13.32%),人口自然增长
<正> 户口登记资料对历次人口普查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参考”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和利用户口登记制度的优势,改进户口整顿的方法,使户口整顿与人口普查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各级人口普查工作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人口普查的亲身实践,试就户口整顿与人口普查的相互联系、户口整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户口整顿的时间选择等做一探讨。
<正> 1986年以来,我国年出生人数再次出现了增多的势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各种场合广泛议论作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的到来。但在许多讲话、文件、文章表述形式上更多的人使用了“生育高峰”。这一提法模糊了当前的人口形势,若以此为出发点,将会导出不同的决策和措施。为了正确认识目前我国人口的发展势态,查瑞传老师在《人口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了“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不是一次生育高峰”,肯定了这是
<正>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迁移趋势,一改过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的模式,而逆转为内地向沿海迁移。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尖锐,80年代出生人口年均在110万以上,然而,省际间人口迁移不但没有减轻新增人口带来的压力,反而自1973年起,连续19年差进,累计净迁入115万人,相当于1954—1972年压缩江苏人口净迁出的84%。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
<正>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所王文武在来稿中对陈独秀的人口思想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在我国陈独秀是最早运用唯物辩证法对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批判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在人口与国力的问题上,陈独秀针对“人多者似有一日之长,生殖不繁,国力必缩”的观点,指出一国人口多并不等于其国力就强,如果生产的增加不能超过人口的增长,其国力不但不能增强,反而人满为患;如果一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城乡之间人口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这种人口交流对中国的人口控制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利大还是弊大呢?目前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城乡人口交流总的看来对人口控制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目前普遍认为的流动人口对人口控制不利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此,对人口控制来说,应该鼓励城乡人口交流,同时,可以
<正>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与全国一样,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外来迁移人口不断增加,人口的流量急增,流速加快,流向更广,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更加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 我们认为流动人口与外来暂住人口存在异同。首先,两者均是属于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是无带户籍的一种迁移。其次,不同的是流动人口应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