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易”更需有为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而被誉为“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在其《艺林散叶》中记载了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一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鸿章究竟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尚需考证。不过,这句话流传甚广,也颇为不少人赞同。
  这话应分两方面看,当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确实容易,这样的官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见到困难就躲、碰到麻烦就绕;这样的官得过且过、政绩平平,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这样的官,可能争权夺利上有一套,贪污受贿上有一手。因此,官确实好当。但是,当好官不容易。之所以不容易,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些并不容易做到。此外,“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在各种诱惑下,洁身自好确实不太容易。
  在当下的语境中,一些官员不断诉苦,甚至感叹“官不好当”“官不聊生”,其背景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以及反“四风”等等。密集规定出台后,一些官员确实没以前爽了,比如公款大吃大喝没那么容易了,到娱乐场所潇洒被盯住了,办公面积超标得清退了,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被禁止了,靠婚丧嫁娶敛财要吃苦头了,连公款买贺年卡、烟花爆竹都被叫停了,甚至领导干部都不能在办公室抽烟……上述种种,其实本就不该存在,中央出台一些禁令,只不过通过制度约束使公务员岗位走回原点,变得纯粹,都是该管的,管得并不过分,也不出格,公务员有何理由诉苦、抱怨,或喟叹“官不好当”?
  难道依旧公款大吃大喝、住超标房、开超标车,或者饕餮民脂民膏,才算正常?某些官员的逻辑是这样的,多吃多占了,现在让他们吐出来或者不让他们多吃多占,他们就大呼受不了,甚至感觉吃亏了,这显然很荒诞。
  官不好当,于是一些官员便消极怠工。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官员的薪酬来自纳税人,为纳税人服务本是分内事,岂可尸位素餐?遵守规定、接受监督,本是义务,又岂可腹诽,以怠工或“罢工”为抗议?清朝清官蔡信芳离任时,面对送行的民众,赋诗一首:“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他觉得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怕辜负了民众。我们今天的官员显然更应有觉悟、有使命感、有高境界,在任时恪尽职守,离任时才不会遗憾。政声人去后,一名官员到底做得好不好,民众心里最有数。
  古有苏堤的佳话。说的是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曾写诗谈及:“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这条堤岸,现如今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苏堤”二字,可看出民众对苏东坡的感谢与缅怀。今有焦桐的美好故事。在兰考城关乡韩陵村村口,有一棵泡桐,是当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兰考人称之为“焦桐”。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仅有18个月,但他上任之初就身先士卒,带病实干,带领全县民众治沙、治碱、治水,最终倒在岗位上。尽管罹患肝癌,但焦裕禄“心里只装着群众,只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据报道,焦裕禄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因此,他留下了好名声,民众对他念念不忘。
  按照现在一些人的逻辑,苏东坡被贬往杭州,完全可以撂挑子不干,或者混日子,但他兢兢业业,为民谋利。而焦裕禄所在的兰考,条件极其恶劣,要治沙、治碱、治水,他也完全可以拈轻怕重,或者象征性地做点儿表面文章,但他没有,而是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人心是杆秤,民众的情感最朴实,地方官有没有做事,做了什么事,民众心里一清二楚。有的官员离任了,民众相送,执手相看泪眼;有的官员落马了,当地民众放鞭炮,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当然,“为官有为”不等于可以乱为。有的官员貌似有为,但热衷于形象工程,这样的“为”就是劳民伤财;有的官员看似有为,但把精力放在敛财上,这样的“为”就是犯罪;还有的官员片面理解“为”,寅吃卯粮,过度透支财政,离任了给当地留下烂摊子,这样的“为”不要也罢。
  习近平同志曾撰写过一篇题为《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评论文章。文章中指出,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正所谓权为民所用,官员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为何还有一些官员老是抱怨?如果实在不干事,那就辞职吧。
  作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辑部专职评论员
  (责编/梁晓娟)
其他文献
无论何种政体,其终极追求都是“为民”。现代政治学,虽然更多侧重于对权力分立和制衡的研究,但政治哲学的本原性概念,依然是“为民”,即人民“公共意志”的实现问题。无论是民主、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哪怕是专制政体,其最终的执政方向和施政努力,都要体现“为民”的价值追求。是否“为民”,就成为一把尺子,成为权力合法性的评价标准。  《史记·周本纪》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周部落当年与戎狄杂处,那些蛮族人看到按照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向世界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引起了广泛共鸣。  “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2012年11月15日,在那场举世瞩目的记者见面会上,刚刚就任中
中国这些年来已经进入到习近平同志所讲的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的外部经济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就是GDP的增长速度放缓了。在新常态下,我们要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增强当前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信心,保持一种战略上的定力。因为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误判,我们就不可能制定正确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战略是国内经济战略的延伸,就像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伸一样。  一  
一个中国人,他对马克思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标准像上那雄狮般的胡子。中国传统中,长须是年高德劭的标志,所以,在我的少年印象里,马克思是老的,他生于近两百年前,似乎他的胡须在这两百年间一直茂盛生长。  到后来,读了马克思的书、对马克思有所了解后,我忽然意识到,这里有严重的错觉,马克思的确有大胡子,但是马克思不老,他永远不会老,因为他是人类青春激情的恒久象征,他的生命和他的著作体现着青春焕发的理想:人应该而
做官先做人,为政必修身。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首要的是严以修身,修身重在日常、经常,必须落细、落实、落小。各级领导干部不管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不管从事公务活动还是参与社会交往,都要把修身律己放在首位,始终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为此,领导干部修身律己必须规范“三种生活”。  政治生活做到“三严”  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
被提升为“××办公室副主任”的那天夜里,老A便立马设计起自己的名片来。  他想,名片的纸质、条纹一定要显得大方,字要烫金,既能显出高贵、有身份,而又不见俗。上款的字是××办公室副主任……  副主任?这“副”字能用吗?绝不能用。你官再大,人家一看你是副的,内心就不会敬重你。现在的人嘛,一切都讲求效率、实惠。副者,所说的话是可算可不算的,谁会来绕你这个弯儿,再去踏上“正路”?  去掉“副”字?更不行。
从前,有一个男人,他在所有方面都获得了成功:有一个可爱的家庭,一手远近闻名的好手艺。但他仍然感到不开心。"我想认识真理。"他对妻子说。"那你就应该去找她。"妻子回答。于是,男
玉泉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山麓、颐和园的西侧。山中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风水宝地之说。“玉泉”的名称最早出现在《金史》上,因为这里的泉流“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玉泉”。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溅银花,宛如玉虹,自古以来就是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作为中央军委驻地的玉泉山,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入京初,毛泽东常住   1949年3月,中共“进京赶考”以香山作为临时驻地,西山从此与
现在,改革成了时髦的话题。但是光喊改革不行,要真改,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选准改革的突破口,或叫切入点,找到抓手;二是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干到头;干不成,不放手。这是我在职时实施两项改革的一点儿体会。  第一项改革是在1987年,那时我在泊头市任市委书记。市委协调四大班子作出一项决定,为进城经商办企业的农民办理本市城镇户口,这在全国是第一家。办理是有标准的。一是在泊头市区有一定规模的投资项目
密切关注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是党校报刊的鲜明特色。本刊与《河北党校报》之所以联合召开这次以“领导干部与深化改革”为主题的研讨会,主要基于两点:一是《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