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观及其实施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情怀,就像一根红线始终贯穿始终。“以人为本”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我国各行各业全面实施。“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而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主张教育教学把人作为出发点,注重激发与提升人的潜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教育管理来说,“以人为本”是管理的核心内涵。但现在的学校教育中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重视分数,过分关注应试;只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学习过程;还存在发展不公平;“统一化”教育,压抑学生个性;教育评价单一等。所以,新时期仍然需要继续构建与不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这对提高教育的综合管理效能,营造人本化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是指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教育组织在各项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围绕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做好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与自身潜能——即人是教育管理实践的中心和主体。
  笔者认为,教育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要注重积极发挥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观的实施
  从中国知网搜寻可知,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日益深入,这个课题在高校研究较多。在基础教育管理中,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深化以人为本管理团队建设 美国管理家彼得·圣吉博士说过:“将组织视为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面对任何复杂的外界变化,都能灵活伸展,随变而变。”教育管理为了适应人的主体性,保持“以人为本”,就需要深化管理团队建设。“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不单是由学校领导这一特殊群体来实施,而是由教职工以及学生共同协调配合,通过校领导对权利的合理分配,通过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管理。只有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团队建设,才能保持和发展管理中的人本意识,通过管理团队和个人的一起成长,充分调动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教师注重人性化管理 教育管理中要确立教师的地位,对教师注重人性化管理,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要求。教师一般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知识分子,自身的心理需求较高。心理学家马斯洛谈到人的需求层次时,认为较高层次是对尊重的需求。因此,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对教师尊重,并适当进行物质激励,更重视精神激励。为教师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鼓励并引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的直接传承者,教师在自由、轻松、和谐、人性化环境下,必然身心健康,这样也更利于直接受其教育的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
  对学生管理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发展学生个性 上世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阐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由、和谐的公民,使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对学生的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完满、和谐的发展。首先,关注学生天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生命的灵动性。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兴趣因势利导,激出智慧的闪光点。这样才是鲜活向上的生命体。其次,不要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人除了自然生命,还有精神生命。人都有情感需求,爱的需求,被肯定的需求,心灵被触动的感动等。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关注到这点,孩子可能会更健康的成长,或许心理问题的孩子会更少。最后,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用更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气质是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一般很难改变,气质也无好坏之分,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教师考虑学生气质特点,通过教育使学生发展适合社会需求的良好个性特征。
  营造和谐健康、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 德国哲学家卡希尔在《人论》中指出:人是文化符号。文化覆盖了人的心理和生理、人的现状与历史。教育管理应该营造文化氛围,构建独特的教育文化,使人潜移默化的生长。学校是教职员工、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文化对于保证教育行为的有效性、价值性都有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实质是以人为中心,让师生成为群体中的人,在精神上有共同的高度认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园内部环境建设和像时评课这样的特色校本课程,可以营造一种和谐健康、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就是对人的尊重,它将传统管理下被分割开的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统一于教育管理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完美的统一体。
  结束语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更需要创新,教育竞争体现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育管理的重任,一定要以教育的对象“人”出发。“以人为本”,定能使我们的教育为人的终身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林秀红.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1).
  [2]张伏力.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教育管理理念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
  [3]杨明宏.人性消解:现代教育管理的人学审视[J].现代教育管理,2013(4).
  [4]王希尧.人本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与周边建筑相比,江苏阜宁县羊寨镇大西村小学显得“鹤立鸡群”。这个距离县城30公里的小学外观漂亮,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还有200米塑胶跑道。336名学生接受着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2015年4月9日《中国青年报》)  城乡教育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促进农村教育的优质发展是衡量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需要下真功夫,尤其是政府,要利用其权力真正把教育资源分配到更需
古城西安的雁塔脚下、曲江池畔,是一片流淌着汉唐风韵的土地。2010年9月,西安市曲江新区管委会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兴办的一所公办性质完全中学——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在这片土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学校工作中,浮山县城关小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养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确立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务实开展课堂教学,全员狠抓养成教育,用课改促进养成,用养成涵养课改”的工作思路,坚持环境育人、课改育人、活动育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加强校园文
[编者按]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5)>显示,在享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综合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名列第一.
英语短剧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多優势。从潜能的角度看,英语短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形成了他们的文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英语短剧鞭策资优生,激励潜能生,利用短剧有效补充教材,发挥学生特长。英语短剧在小学开始表演比赛,已有若干年。英语短剧的编排、表演、比赛,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正能量。  从潜能生角度看  首先,笔者谈一谈心目中的潜能生,他们是一群有待激发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