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局与“东南互保”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和团事变发生后,围绕上海制造局的安全问题,上海中外双方互相猜疑,各有传谣,而为避免北方战火延及南方,双方又自我约束,并作了试探性的交涉。制造局的安全成为“东南互保”发起的一大诱因。
  战争时期军火需求旺盛,而当时华北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天津机器东局被毁,同时外国对华实施武器禁运,上海制造局的地位遂愈发重要,长江内地诸省,包括本身拥有枪炮厂的湖北省,都极其倚赖于制造局枪、药输出。但在“东南互保”的大背景下,位于沿海第一口岸的上海制造局,其军火购运又极受外部掣肘,如盛宣怀所谓“此次订东南保护之约,欲其不占制造局甚难,又欲其准运军火尤难”。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对外解释,购运制造局军火实为防匪、剿匪,而非助匪、济匪,更非排外、敌外,以获取各国谅解;面对清廷的勤王号召,则虚应以对,悬而不发,直至京师沦陷,东南诸省的军械弹药也迟迟未能北运。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东南互保”貌似与清廷政策格格不入,但刘、张、盛诸人始终未能割舍对清室的忠心,只不过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留东南以救社稷”的曲线报国、救国的方式。“互保”的坎坷对东南督抚们的刺激是长久的,若干年后张之洞上奏朝廷,提出移设上海制造局的建议,其理由明显存有庚子记忆的成分:“黄浦江中吴淞口外为各国兵轮所萃,遇有中外战事,辄阻我军火装运出口,致不能接济他处,甚或以兵舰驻泊近厂江面,以相伺察,慢藏之害岌岌可虞”。
  (摘编自《军事历史研究》2016年第2期,作者:戴海斌)
其他文献
如所周知,《魏书·食货志》中记载了北魏均田令十五条令文,乃是中国经济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土地法规。然而,史书中有关北魏均田制实施的记载却极其零星,宣武帝时期源怀上表请求在六镇贯彻《地令》(即均田令)的记载可以看做是北魏后期均田制实施的唯一明确记载。不过钩稽分析史料,仍可看到多条能够反映均田制实施的文献记载。与史书中比较模糊的记载相比,西魏及北齐时期的碑铭及敦煌文书中所反映的均田制实施情况更为明
养育小孩是“家庭”的责任,而不是企业或者其他人的。老有所养是培育小孩预期收益的一部分,既然受益人是家长,干嘛要把抚养小孩的责任推给其他人呢?如果认为养育小孩是全社会的责任,女性有薪产假应该是福利,那么长大的小孩,是否应该为社会服务?  最近看到两则饶有意思的报道,其一是中山大学一郑姓大四女生给国内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发信,呼吁他们要平等用工,取消就业性别限制,解除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对女性不公正的要
关键词 中外历史纲要,表述精准,四监司,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庆历新政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9-0007-05   统编本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新教材)即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使用,如何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笔者在系统学习新教材期间,发现其略有“表述不清”之处,现以上册
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哑儿中也有近十分之一是服药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服药危险近在眼前却被忽略了。    错误一:1日3次,就是简单地随着一日三餐吃就好了  杜博士纠错:“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1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1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
每天夜班回家时,小区胡同口都可以看见一个卖麻辣烫的。摊主是个小伙子,他自己调的酱味道很特别,隔三差五会在他那儿吃一碗。小伙子很健谈,每次吃麻辣烫时,他总会和你聊半天。  问他收入高不高。小伙子说,还行啊,不比你们上班差,只是比你们辛苦啊。他说的没错,每天傍晚出摊,在夜市上卖,等夜市散场了,又转道我们小区门口,每天凌晨2点左右收摊。只要天气不是太差,小伙子基本每天都出摊,一个月下来,1万多块的收入。
近来一则标题为“民工拒答‘你幸福吗’走红网络”的新闻让人玩味许久。“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奇特的对话出现在近日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类似“鸡同鸭讲”的问答在网友的过度阐释下火速走红,被封为“神一样的回答”。  其实,若将“你幸福吗”与“你姓胡吗”联想起来,那可能只是一次误听,但网友们似乎更希望那是农民工大叔的急智与藏拙,更愿意将之视为一次不合作与不驯从——网友热捧“我姓
给我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她坐在一把老藤椅上,身着小碎花的真丝上衣和杭罗黑色长裤,沉静地微笑。让我倏忽间觉得,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历经磨难的老人。  当年,高中毕业的她,凭着过人的聪颖被上海法租界一家电报局录用。译电室来了一位才女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单位。  电报员的生活伴随着枯燥的阿拉伯数字和一成不变的滴答声,她从17岁到22岁,一干就是5年。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丁锋的男人从黄埔军校毕业,成了她
生育意愿太低?  从现在往后看,中国一定是一个生育率偏低的社会,人口老化的社会,城市化的社会,人口流动的社会。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缺乏认识,缺乏准备。  生育问题也是一个新的问题,原来我们觉得人口增长太快,就搞计划生育,号召大家避孕节育,放慢人口增长。整个人口工作的思路就是这样。  但是随着生育率下降,问题颠倒过来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这跟计划生育毫无关系,它是整个
半个多月前,张丽红(化名)开始在中介挂牌卖房,想在“国五条”落地之前把房子卖出去,她还四处给老朋友、老同学打电话,询问有没有人愿意买二手房。接到电话的人都很诧异:“你可是有名的‘地主’啊。大家一直很羡慕呢,不是总嫌自己房子不够多,要给儿子挣足家业么?”张丽红只有苦笑。  在北京打拼十多年,张丽红现在手中一共有5套房子。她一度觉得只有房子能给人安全感,可是随着房产政策不断调整,心里越来越不安,“交易
2013年3月30日晚,刚锻炼回来的吴新存(化名)坐在沙发上,老伴梅艳艳(化名)端来煮好的棒渣粥,俩人还没聊上两句,电视中有关北京“国五条”细则落地的消息立刻让老两口陷入了沉思。一个月前,老两口因担心自家两套房会因“国五条”被征重税,两人琢磨着去民政局办理了“假离婚”,从而通过分割房产实现避税,而这已是两人第二次为房离婚了。  过去的30年,老吴和老梅因为家里的房子已折腾了4次,离婚、复婚、再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