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
  图画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早被广泛接触过,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儿童感性思维丰富,多注重图画中的画面及色彩。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其读图兴趣。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中的活动,有刷牙、读书、做运动、吃午饭、看电视、睡觉等,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问学生:你做这些活动时有没有和时钟交朋友啊?引发学生生活经验的共鸣,诱发学生的兴趣,为认识钟表做好铺垫。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中有很多主题图,教师如能充分挖掘图中的素材,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看图读图兴趣。
  二、注意读图方法的引导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而且要注重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时,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再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只兔子? (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4只兔子)有几块石砖?几头猪?几根木头?几个苹果?几个胡萝卜?……引导学生先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再在数的基础上问:兔子和胡萝卜能不能一一拉手?进一步开展比多、比少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数、动脑思考,感知事物数量的多少,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感效果。
  三、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6的加法时,这样读图:左边有4朵小红花,右边有2朵小红花,合在一起共有几朵小红花?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图意,初步形成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四、适时进行方法指导
  1.教科书中的主题图,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尽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师要适时排除教科书上图画中一些非数学信息的干扰,才能保持这种兴趣。比如,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一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组问题:第一组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 (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 (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头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第二组问题 (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 (2)抬了几根木头? (3)是小猪的头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准比”。
  2.对蕴含信息量较大的图,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理顺图意。比如,图上画了4只熊猫,5只猴子,10只长颈鹿,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4只熊猫,5只猴子”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熊猫和猴子一共有几只?”熊猫比猴子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长颈鹿,5只猴子,长颈鹿和猴子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长颈鹿,4只熊猫,长颈鹿比熊猫多几只?”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对图意把握了,解决问题也就水到渠成,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为低年级学生在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在后续学习中,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也自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信息直观,以增强解题的效果。总之,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学生获得数学体验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詹天佑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
其他文献
We studied the infectious effect of SARS-CoV virus on juvenile and adult Brandts Vole (Microtus brandtii) by nasal cavity spraying method (CCID50 is 105.7). SAR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地名是一个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地名文化同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的命名特点以及来源可以体现一个民族各个方面的文化因素。对于一个国家地名的研究可以使我们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把知识与能力融于一体的科学性工作,具有极强的技巧性。通过对作业的批改能使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况。  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6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20本作业;若每次布置4道题,一次要批改48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4个多小时。如果是批改几何作业,那就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按常用批改作业的方法,浪费教师较
错过,莫不都是时间斗转星移的隔绝,或空间上千山万水的阻挡。有人因之饮恨、痛恨,甚至狂躁,正如自己崇拜的明星于同城举办演唱会,而自己却因某些原因未能参加。而我却认为,错
高校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开展以来,学生违约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助学贷款实行的是无担保、靠信用维持的个人信用贷款.始于诚信、止于诚信,大学生能否诚信还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甚至有时自己也会说一些这样的话:
高校扩招后,全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的社会环境来诠释大学生现存的就业问题,提出并采用了就业弹性系数和结构偏离度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