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尝试以生态学的视角解读这篇名著,《呼啸山庄》中所描写的画眉田庄及田庄中的居民是现代文明的代言人,而呼啸山庄及居住在山庄里的人们则是大自然的化身。《呼啸山庄》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蕴含了人类历史上对大自然观念逐渐转变的生态学观念。伴随着21世纪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呼啸山庄》中所反映出来的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与警示。
【关键词】自然 呼啸山庄 文明 冲突
一、关于《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简·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凭借《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艾米莉的性格独立、纯真、豁达、热情、刚毅而又内向。她既有男子汉的气概,酷爱自己长大的荒原,独自生活,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相处。她的作品和一生的行为,都是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莉是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文明—画眉田庄及呼啸山庄的居民们
“一个漂亮辉煌的地方,铺着猩红色的地毯,桌椅也都有猩红色的套子,纯白的天花板镶着金边,一大堆玻璃坠子系着银链子从天花板中间吊下来,许多光线柔和的小蜡烛照得它闪闪发光”,希斯克利夫对画眉田庄的第一次描述。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画眉田庄的内部装饰很符合文明人的品位---奢华。艾米莉对呼啸山庄客室的描写与对画眉田庄客室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画眉田庄,埃德咖与伊莎贝拉两个亲兄妹间虽然同在一家,却互相算计,两人间的情感却很脆弱。埃德咖与伊莎贝拉的行为及空间距离反映了了现代文明人之间的疏离感与相互之间的漠视。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是性格粗犷、不守常规的人,在他们俩身上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是真正的自然之子,他们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整天在旷野里游荡。文明人眼中不适合生存的狂风怒啸的旷野和山崖对于他俩来说却是天堂和乐园。老欧肖在世时,“我们全都在室内—我坐的离壁炉稍稍远一些,只管忙着打毛线,约瑟夫靠近桌子坐着,在读他的《圣经》(那时候,仆人们一天工作完毕,往往坐到正屋里来)"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亲密。呼啸山庄的农民严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规律,与大自然体戚相关。当每年春回大地或久雨初晴的宁静日子里,在呼啸山庄里随处都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声音—“山谷中小溪里,满满当当欢腾奔跳的潺潺流水传来了悦耳的声音。这是在夏日树叶沙沙作响之前美妙的天籁”。这不能不说是人在大自然怀抱中和谐幸福生活的图景。
三、呼啸山庄代表的自然与画眉山庄代表的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呼啸山庄这座暴露在凄风暴雨中的经典的哥德式的古老建筑,与坐落在优雅山谷中、优美园林中的画眉田庄形成了明确的对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种代表。呼啸山庄虽然暴露在狂风肆虐的大自然里,却显得更真实、自然。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的天性都是是呼啸山庄式的。他们的脾气暴躁、粗犷、不守常规,常常在旷野里整夜地游荡,然而他们却表现出人类天性真实的一面:真诚、热情、纯真,充满活力与激情。画眉田庄则处处表现了一种文明的宁静与脆弱。凯瑟琳身份的转变,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与埃德咖关系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在《呼啸山庄》中,勃朗特不断地使自然与文明相互冲突。她没有用犀利的笔锋从正面揭露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却通过自然人的异化来表现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呼啸山庄》中对风景的反复强调描写还被作者赋予了小说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这一景色主要由呼啸山庄附近的荒原构成:广阔,原始,地势高,虽然有些湿润,但是却是一块不毛之地。荒原上运输十分的困难,并且无法耕种。它的显著特征是沼泽遍布,人们可能会被淹没于此,因此,荒原是大自然对人类威胁的很好象征。厉夫的戏剧中。读者会把呼啸山庄对画眉田庄的影响看做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的一种嘲讽与讥笑,但与传统故事中文明破坏自然恰恰相悖。作者写呼啸山庄破坏画眉山庄的安静目的,就正是要体现出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批判。凯瑟琳嫁入画眉山庄后,成为文明人,由于她收起了自己的“自然”,使画眉山庄呈现出一幅人类文明战胜自然的图景,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但是凯瑟琳的背叛导致希斯克利夫外出求生,并且寻求复仇机会。
四、呼啸山庄生态学对人类文明的启示
《呼啸山庄》之所以出现后来的悲惨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人类文明对物质的欲望,与情感方面的贪婪所导致的结果。作者通过自然描写和人类生活描写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脆弱,倡导人们回归自然。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欲望的同时,却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大自然的极限,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问题。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与考虑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Jane Austen著,叶婉华译.勃朗特姐妹的世界一她们的生平、时代与作品[M].海南三环出版社,2004:23.
[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2000.
【关键词】自然 呼啸山庄 文明 冲突
一、关于《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简·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凭借《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艾米莉的性格独立、纯真、豁达、热情、刚毅而又内向。她既有男子汉的气概,酷爱自己长大的荒原,独自生活,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相处。她的作品和一生的行为,都是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莉是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文明—画眉田庄及呼啸山庄的居民们
“一个漂亮辉煌的地方,铺着猩红色的地毯,桌椅也都有猩红色的套子,纯白的天花板镶着金边,一大堆玻璃坠子系着银链子从天花板中间吊下来,许多光线柔和的小蜡烛照得它闪闪发光”,希斯克利夫对画眉田庄的第一次描述。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画眉田庄的内部装饰很符合文明人的品位---奢华。艾米莉对呼啸山庄客室的描写与对画眉田庄客室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画眉田庄,埃德咖与伊莎贝拉两个亲兄妹间虽然同在一家,却互相算计,两人间的情感却很脆弱。埃德咖与伊莎贝拉的行为及空间距离反映了了现代文明人之间的疏离感与相互之间的漠视。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是性格粗犷、不守常规的人,在他们俩身上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是真正的自然之子,他们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整天在旷野里游荡。文明人眼中不适合生存的狂风怒啸的旷野和山崖对于他俩来说却是天堂和乐园。老欧肖在世时,“我们全都在室内—我坐的离壁炉稍稍远一些,只管忙着打毛线,约瑟夫靠近桌子坐着,在读他的《圣经》(那时候,仆人们一天工作完毕,往往坐到正屋里来)"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亲密。呼啸山庄的农民严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规律,与大自然体戚相关。当每年春回大地或久雨初晴的宁静日子里,在呼啸山庄里随处都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声音—“山谷中小溪里,满满当当欢腾奔跳的潺潺流水传来了悦耳的声音。这是在夏日树叶沙沙作响之前美妙的天籁”。这不能不说是人在大自然怀抱中和谐幸福生活的图景。
三、呼啸山庄代表的自然与画眉山庄代表的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呼啸山庄这座暴露在凄风暴雨中的经典的哥德式的古老建筑,与坐落在优雅山谷中、优美园林中的画眉田庄形成了明确的对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种代表。呼啸山庄虽然暴露在狂风肆虐的大自然里,却显得更真实、自然。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的天性都是是呼啸山庄式的。他们的脾气暴躁、粗犷、不守常规,常常在旷野里整夜地游荡,然而他们却表现出人类天性真实的一面:真诚、热情、纯真,充满活力与激情。画眉田庄则处处表现了一种文明的宁静与脆弱。凯瑟琳身份的转变,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与埃德咖关系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在《呼啸山庄》中,勃朗特不断地使自然与文明相互冲突。她没有用犀利的笔锋从正面揭露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却通过自然人的异化来表现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呼啸山庄》中对风景的反复强调描写还被作者赋予了小说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这一景色主要由呼啸山庄附近的荒原构成:广阔,原始,地势高,虽然有些湿润,但是却是一块不毛之地。荒原上运输十分的困难,并且无法耕种。它的显著特征是沼泽遍布,人们可能会被淹没于此,因此,荒原是大自然对人类威胁的很好象征。厉夫的戏剧中。读者会把呼啸山庄对画眉田庄的影响看做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的一种嘲讽与讥笑,但与传统故事中文明破坏自然恰恰相悖。作者写呼啸山庄破坏画眉山庄的安静目的,就正是要体现出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批判。凯瑟琳嫁入画眉山庄后,成为文明人,由于她收起了自己的“自然”,使画眉山庄呈现出一幅人类文明战胜自然的图景,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但是凯瑟琳的背叛导致希斯克利夫外出求生,并且寻求复仇机会。
四、呼啸山庄生态学对人类文明的启示
《呼啸山庄》之所以出现后来的悲惨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人类文明对物质的欲望,与情感方面的贪婪所导致的结果。作者通过自然描写和人类生活描写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脆弱,倡导人们回归自然。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欲望的同时,却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大自然的极限,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问题。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与考虑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Jane Austen著,叶婉华译.勃朗特姐妹的世界一她们的生平、时代与作品[M].海南三环出版社,2004:23.
[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