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总结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方法,并结合科学护理方案。 方法 随机抽选68例确诊为宫外孕的患者(2012年6月-2013年12月),均同时伴有失血性休克,均进行输血抢救,纠正休克体征,并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救治结果。结果 患者平均失血量为(1680±254)ml,其中37例(54.4%,37/68)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方式输血,其余采用全血输血方式,输血量分别为(1550±220)ml和(1060±210)ml;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手术后未出现明显异常,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6±1.6)d。结论 及时输血抢救是确保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必要措施,同时配合护理工作,可进一步提升抢救预后。
【关键词】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急救方法;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18-01
宫外孕是常见的妊娠方式,妊娠过程中,容易发生破裂,导致腹腔出血,失血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可引发休克症状和体征,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危[1]。待休克征象出现后,需及时进行抢救,避免失血量过多,同时在抢救过程中,贯穿科学性护理方案,提升抢救结果。本文分析68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过程,为临床抢救方案的设定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确诊为宫外孕的患者。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27.4±2.4)岁。异位妊娠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伞部、峡部,分別34例、16例、18例,月经停止时间为35d-90d,平均为(55.4±22.6)d。患者均表现出不同休克征象,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不规则阴道出血、血压下降明显,经检查显示输卵管破裂,伴明显宫颈举痛,收缩压低于90mmHg,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诊断为失血性休克。
1.2 急救方法
首先立即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将患者下肢抬高(高于水平面20°-30°),促进血液回流,并根据患者血性进行备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吸氧治疗,评估患者额缺氧程度,调整氧浓度以及速度和时间。开通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及时补液和输血。为确保患者血流量充足,结合晶体液和胶体液,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情况。输血方式可为自体血输入,过程中避免凝血发生,可适当稀释血液,调整血粘度。评估患者是否伴有酸中毒,并及时进行纠正。剖腹探查手术治疗为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及时进行急诊手术,缩短抢救时间。
1.3 护理方法
1.3.1 手术前护理
常规治疗过程中,对于意识尚清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和恐惧情绪,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告知患者手术目的以及过程,是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对于配合性较差的患者或者初次孕妇的患者,需加大说服力度,提升患者认知程度,以生命安全为重,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确保生命安全。同时做好术前护理工作,以便急救手术顺利进行。
1.3.2 手术后护理
术后摆正患者体位,以侧头平卧确保患者顺畅呼吸。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情况。术后积极护理手术切口,按时换药,避免手术切口感染。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以及呼吸方式,避免腹压较大,使切口裂开,若不慎裂开或者出血渗血,应及时告知医生,进一步处理。观察输尿管情况,以及尿液颜色和排出量,保证患者输尿管通畅。协助并指导患者翻身或者适当被动活动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术后1-2d可适当进行下床活动,注意保护手术切口。同时指导患者术后正确饮食。
2 结果
患者平均失血量为(1680±254)ml,其中37例(54.4%,37/68)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方式输血,其余采用全血输血方式,输血量分别为(1550±220)ml和(1060±210)ml;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手术后未出现明显异常,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6±1.6)d。
3 讨论
据调查显示,宫外孕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妊娠过程中,主要为输卵管妊娠,极易发生输卵管破裂而导致腹腔大量出血[2]。其病情危急,发展速度较快,难于控制,患者因出血量较大而发生休克现象,甚至因此而昏迷或死亡。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是确保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的必要措施和关键环节[3]。因此,需要专业以及高强度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抢救人员,可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掌握患者基本体征情况,及时作出抢救方案。
抢救过程中以及抢救工作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是关系到抢救效率和患者预后的直接因素。护理人员不仅能够掌握患者相关体征变化含义,准确评估,同时能够协助抢救人员顺利开展抢救工作,充分完成抢救的准备工作,缩短救治时间[4]。此过程需要护理人员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意识,直接关系救治成功率。术后,护理人员加强监测力度,随时掌握患者体征状况,避免异常变化发生。同时,做好切口以及导尿管等护理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还需指导患者体位变化以及饮食等注意事项,以上琐碎繁杂的工作均是护理内容,均直接关系患者预后[5-6]。本文通过护理和抢救工作的顺利结合,结果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手术后未出现明显异常,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6±1.6)d。因此,为降低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治愈率,需不断完善和总结抢救工作和护理工作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依据,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光秀.西宁地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高原医学杂志,2011,21(4):47-48.
[2]谷金花.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2(6):74-76.
[3]张翠平.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经验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1):142-143.
[4]詹晓芬,袁美兰.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32例急救及护理[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7):223-225.
[5] 李亚玲.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急救及护理50例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81-83.
[6]王秀岷.56例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202-2204.
【关键词】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急救方法;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18-01
宫外孕是常见的妊娠方式,妊娠过程中,容易发生破裂,导致腹腔出血,失血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可引发休克症状和体征,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危[1]。待休克征象出现后,需及时进行抢救,避免失血量过多,同时在抢救过程中,贯穿科学性护理方案,提升抢救结果。本文分析68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过程,为临床抢救方案的设定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确诊为宫外孕的患者。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27.4±2.4)岁。异位妊娠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伞部、峡部,分別34例、16例、18例,月经停止时间为35d-90d,平均为(55.4±22.6)d。患者均表现出不同休克征象,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不规则阴道出血、血压下降明显,经检查显示输卵管破裂,伴明显宫颈举痛,收缩压低于90mmHg,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诊断为失血性休克。
1.2 急救方法
首先立即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将患者下肢抬高(高于水平面20°-30°),促进血液回流,并根据患者血性进行备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吸氧治疗,评估患者额缺氧程度,调整氧浓度以及速度和时间。开通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及时补液和输血。为确保患者血流量充足,结合晶体液和胶体液,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情况。输血方式可为自体血输入,过程中避免凝血发生,可适当稀释血液,调整血粘度。评估患者是否伴有酸中毒,并及时进行纠正。剖腹探查手术治疗为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及时进行急诊手术,缩短抢救时间。
1.3 护理方法
1.3.1 手术前护理
常规治疗过程中,对于意识尚清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和恐惧情绪,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告知患者手术目的以及过程,是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对于配合性较差的患者或者初次孕妇的患者,需加大说服力度,提升患者认知程度,以生命安全为重,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确保生命安全。同时做好术前护理工作,以便急救手术顺利进行。
1.3.2 手术后护理
术后摆正患者体位,以侧头平卧确保患者顺畅呼吸。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情况。术后积极护理手术切口,按时换药,避免手术切口感染。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以及呼吸方式,避免腹压较大,使切口裂开,若不慎裂开或者出血渗血,应及时告知医生,进一步处理。观察输尿管情况,以及尿液颜色和排出量,保证患者输尿管通畅。协助并指导患者翻身或者适当被动活动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术后1-2d可适当进行下床活动,注意保护手术切口。同时指导患者术后正确饮食。
2 结果
患者平均失血量为(1680±254)ml,其中37例(54.4%,37/68)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方式输血,其余采用全血输血方式,输血量分别为(1550±220)ml和(1060±210)ml;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手术后未出现明显异常,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6±1.6)d。
3 讨论
据调查显示,宫外孕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妊娠过程中,主要为输卵管妊娠,极易发生输卵管破裂而导致腹腔大量出血[2]。其病情危急,发展速度较快,难于控制,患者因出血量较大而发生休克现象,甚至因此而昏迷或死亡。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是确保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的必要措施和关键环节[3]。因此,需要专业以及高强度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抢救人员,可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掌握患者基本体征情况,及时作出抢救方案。
抢救过程中以及抢救工作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是关系到抢救效率和患者预后的直接因素。护理人员不仅能够掌握患者相关体征变化含义,准确评估,同时能够协助抢救人员顺利开展抢救工作,充分完成抢救的准备工作,缩短救治时间[4]。此过程需要护理人员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意识,直接关系救治成功率。术后,护理人员加强监测力度,随时掌握患者体征状况,避免异常变化发生。同时,做好切口以及导尿管等护理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还需指导患者体位变化以及饮食等注意事项,以上琐碎繁杂的工作均是护理内容,均直接关系患者预后[5-6]。本文通过护理和抢救工作的顺利结合,结果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手术后未出现明显异常,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6±1.6)d。因此,为降低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治愈率,需不断完善和总结抢救工作和护理工作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依据,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光秀.西宁地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高原医学杂志,2011,21(4):47-48.
[2]谷金花.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2(6):74-76.
[3]张翠平.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经验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1):142-143.
[4]詹晓芬,袁美兰.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32例急救及护理[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7):223-225.
[5] 李亚玲.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急救及护理50例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81-83.
[6]王秀岷.56例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202-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