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的德育课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老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德育课的考核中更应该客观、全面,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为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7-01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中职学校的老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分析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德育课堂教学,老师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但要让学生乐于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为以后走上社会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准备。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基于教学观念的更新,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施教。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大多是由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养成欠缺的学生组成。他们往往存在冲动性比较大、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学习动力等方面的情况,造成教育的不对称和不协调。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不仅成人还要成材,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中职学校的老师每天面对这些不够上进的学生也感觉希望渺茫,尤其是德育课上的更没劲。学生在家里已经听够了家长的“政治课”,面对老师的说教感觉是“老生常谈”。不由自主就会产生腻烦情绪,感觉老师比妈妈还“唠叨”,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够统一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没有效果,德育教育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中职教师要认清学生的层次,不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德育教育要逐步渗透,而不能板起面孔来说教。中职生的素质是有些差,但是差的可能只是成绩,其他方面的能力应该不差,甚至比普高生的能力还要强,只要经过正确的引导,中职生是可以改造过来的。老师不但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还要摘掉“有色眼镜”,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德育教育才能落实到位。另外,老师应该致力于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用最先进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学习才会有兴趣。
  1.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对德育课不够重视,所以在德育课上的表现就不尽人意。德育课老师面对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提不起讲课的兴趣,只是对着课本圈点勾画知识点,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德育课上的就没有价值。老师不妨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在开课之初先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课不必上来就看课本,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来讨论,尤其是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来辩论,只要有理有据,完全可以陈述质疑。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双方的矛盾点,找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支撑点,最后殊路同归,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导语可以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而设置,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学习中就是成功的导语。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中职生本来就好动,课堂教学也应该投其所好,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那只能引起学生更强烈的反感。课堂问题是串起课堂所有知识点的主线,只有把问题设计好,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紧凑,也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环环相扣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堂内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果。当然,这个过程要有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不能是“散放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形式更自由,学生更喜欢;而且结论是通过自身的探索得出的,学生更有成就感。德育课本来就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在交流探讨中,学生更可以接受孰对孰错,更能够认识到自身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中职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中职生的培养不仅仅是技能上的过关,德育教育更重要。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进入社会,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方可胜任岗位工作。
  3.加强实训,增强效果
  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学习课本理论知识,还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从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找到学习的素材。老师可以提供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让学生来做“法官”,看看该怎么处理所给的案例。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判断出正误。这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还可以从自己的道德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德育实践学习。
  这个环节里,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事件发生的过程,甚至是“跟踪报道”,以印证自己的判断。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明确的判断。通过德育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论研究实际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德育实训基地,创设更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三、创新考核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德育课的考核方法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不能像其他的文化课一样,用“一张试卷”定乾坤。德育课的考核应该更科学,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可以实现多元评价。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总评。学生通过自评可以深刻剖析自己;通过同学互评可以更加客观的反映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表现和考核结果给出全面的评价,这正是德育课的目标。这种多元评价在学生那儿也会更受欢迎,教学效果就是高效的。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应该根据德育课的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进行,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以增强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的老师,更应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加入创新教育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延苹.大学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11期
  [2]张丽娜.提高中专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年02期
  [3]王敏,肖平.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J].发展2007年01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理念的提出,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的思考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
【摘要】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语文教育对于充实和完善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素质关系重大。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教育内涵 有效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1-02  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2-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储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然而,在我们的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有很
【摘要】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投影仪以及电脑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板书在教学中的运用似乎已经淡化了。然而,实际上,在日常教学中板书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如何让板书在常态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 小学语文 板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