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软件课程是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一门课程,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正可以弥补当前数学软件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数学软件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10141-01
数学软件课程是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一门课程,熟练掌握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数学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四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数学软件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在系统建模、数学建模、工程绘图以及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进行毕业设计、就业找工作时,其重要性更是无可比拟。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几乎全国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且其势头不减。本科学生的大量扩招,使得本科层次的新生数量增加、知识水平降低。因此,尽管数学软件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但是由于其极强的实用性,我院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这门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数学软件课程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已经在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实际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学形式单调,缺乏开放、弹性的学习活动,实际应用少,实用性不强,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在数学软件课程中加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就有了其特殊的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软件课程的可能性
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及1991年出版的《未被学校教育开发的大脑》中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智能有九种因素构成,分别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其中,前五种智能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软件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为教师在科研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目前,在我省以“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数学软件课程中应用”为主题的研究还未有先例,而该理论的应用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同时,该方法的应用还有利于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潜能,从而推进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软件课程的优势
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正可以弥补当前数学软件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同时,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中注重整体性,认为九种智能同等重要,并给予同等注重力;强调个体差异性,即关注学生的不同智能,因材施教;突出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发现新知识的能力;重视开发性,挖掘个体的内在潜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
(一)树立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传统的数学软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并能将新的理念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软件学习水平和认知程度及应用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实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转变。
(三)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而应当是多元的;在评价的方式方面,也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应当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我们只有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数学软件教学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为学生将来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而这一点正与我国目前倡导的“赏识教育”不谋而合。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软件课程中的应用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照下,“高校数学软件课程”得以顺利进行。笔者发现: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逻辑-数理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借助“言语-语言智能”提高学生的程序编写能力;通过“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应用的过程中,笔者对收集到的数字和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和讨论,以得出最后的结论。学生在学习有所提高的同时,在德育方面也能有所收获,同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得以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大有效沟通,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整体精神面貌健康、向上。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照下,在数学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兴趣也会有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渐加强。同时,还可以巩固和运用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将多门科目综合运用,让学生有充足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自由、平等、信任、合作的课堂和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和谐地发展。不但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点,同时可以为确保我校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建模竞赛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准备,也可以为学生拓宽就业的方向,增加其就业的机会。
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高校数学软件课程中就有了其实际意义和可推广的价值。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推广到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上。它不但符合我国号召的“因材施教”和“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为科研指明方向。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也有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Colin Cooper 1999, Intelligence and Abilities [M] Routledge Press.
[2]王轶、刘铭,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1).
作者简介:
刘铭,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数学软件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10141-01
数学软件课程是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一门课程,熟练掌握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数学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四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数学软件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在系统建模、数学建模、工程绘图以及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进行毕业设计、就业找工作时,其重要性更是无可比拟。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几乎全国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且其势头不减。本科学生的大量扩招,使得本科层次的新生数量增加、知识水平降低。因此,尽管数学软件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但是由于其极强的实用性,我院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这门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数学软件课程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已经在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实际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学形式单调,缺乏开放、弹性的学习活动,实际应用少,实用性不强,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在数学软件课程中加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就有了其特殊的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软件课程的可能性
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及1991年出版的《未被学校教育开发的大脑》中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智能有九种因素构成,分别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其中,前五种智能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软件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为教师在科研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目前,在我省以“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数学软件课程中应用”为主题的研究还未有先例,而该理论的应用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同时,该方法的应用还有利于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潜能,从而推进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软件课程的优势
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正可以弥补当前数学软件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同时,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中注重整体性,认为九种智能同等重要,并给予同等注重力;强调个体差异性,即关注学生的不同智能,因材施教;突出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发现新知识的能力;重视开发性,挖掘个体的内在潜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
(一)树立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传统的数学软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并能将新的理念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软件学习水平和认知程度及应用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实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转变。
(三)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而应当是多元的;在评价的方式方面,也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应当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我们只有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数学软件教学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为学生将来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而这一点正与我国目前倡导的“赏识教育”不谋而合。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软件课程中的应用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照下,“高校数学软件课程”得以顺利进行。笔者发现: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逻辑-数理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借助“言语-语言智能”提高学生的程序编写能力;通过“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应用的过程中,笔者对收集到的数字和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和讨论,以得出最后的结论。学生在学习有所提高的同时,在德育方面也能有所收获,同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得以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大有效沟通,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整体精神面貌健康、向上。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照下,在数学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兴趣也会有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渐加强。同时,还可以巩固和运用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将多门科目综合运用,让学生有充足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自由、平等、信任、合作的课堂和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和谐地发展。不但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点,同时可以为确保我校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建模竞赛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准备,也可以为学生拓宽就业的方向,增加其就业的机会。
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高校数学软件课程中就有了其实际意义和可推广的价值。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推广到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上。它不但符合我国号召的“因材施教”和“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为科研指明方向。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也有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Colin Cooper 1999, Intelligence and Abilities [M] Routledge Press.
[2]王轶、刘铭,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1).
作者简介:
刘铭,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生。